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旋曲回旋曲鸭子拌嘴鸭子拌嘴优秀教案优秀教案课例:鸭子拌嘴回旋曲安志顺原曲李妲娜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训练节奏感2.训练听力3.视谱(图型谱、节奏谱)的入门准备4.器乐合奏的训练5.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喜好6.即兴创作能力训练教材分析:这是安志顺于 1982 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 2/4 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有三处,即头、尾和中部,把2/4 拍的节奏段分为两大段(第一、三段),我们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图型谱。我们将第一段音乐编成一段简化的节奏谱,让同学通过亲自敲打,更深体验音乐,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具准备:图型谱、节奏谱、打击乐器(小钹等)、录音机、音带教学建议:mdash;mdash;出示几个符号,这是几种动物的叫声(有一群小鸟、猫、一群蜜蜂、狗)mdash;mdash;讨论,并赏试用嗓音模仿。体验符号怎样“记录”声音。了解符号和声音关系。mdash;mdash;我们要听一个关于鸭子的音乐,曲名叫鸭子拌嘴 。mdash;mdash;听两段音乐,它们在描绘鸭子在干什么?(与曲名相关的:吵嘴、走路)。mdash;mdash;选择符号标示。mdash;mdash;把符号转换成动作,挂图型谱,看谱听音乐做一遍。(根据实际,可在座位上,亦可下座位做),问有几次吵嘴?mdash;mdash;看第一段(走路),有个符号,问音乐中听到是什么乐器奏的,在动作中加口念“哐” (全曲均照此做) 。mdash;mdash;用听说法学节奏填词。mdash;mdash;每行先学一个声部,基本掌握再学第二、三个声部,并交换声部练习。mdash;mdash;挂节奏谱,用声势替换词,第一声部拍手,第二声部拍腿或跺脚。mdash;mdash;换打击乐器,分四个声部:钹、双响筒、鼓和三角铁。mdash;mdash;节奏谱共六行(每行四小节) ,除第五、六两行外,均有反复。一行行练习,基本掌握后,交换声部,最好每人每声部都能练到。mdash;mdash;听音乐,看图型谱,找出所奏的节奏谱是那一段音乐(第一段) 。mdash;mdash;选八位同学,每人一付小钹,分四组设计四段即兴(长短不限):出门、嘻戏、吵嘴、回家。mdash;mdash;前面学习的节奏谱作主部 A。四个即兴段作插部。曲式结构为:A B A C A D A G Amdash;mdash;静听全曲。介绍作品、作者。也可讨论用了什么乐器。教学分析:a 该课例给一岁儿童时,主要用律动训练听力,节奏谱和节奏填词均使用听说(奏)法。小学中年级可看谱练习。b 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同学能亲自参与。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身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他局部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甚至记忆深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兴趣、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基础。c 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如第二行)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若把过多时间、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会消弱同学学习兴趣,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课例:鸭子拌嘴回旋曲安志顺原曲李妲娜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训练节奏感2.训练听力3.视谱(图型谱、节奏谱)的入门准备4.器乐合奏的训练5.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喜好6.即兴创作能力训练教材分析:这是安志顺于 1982 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 2/4 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有三处,即头、尾和中部,把2/4 拍的节奏段分为两大段(第一、三段),我们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图型谱。我们将第一段音乐编成一段简化的节奏谱,让同学通过亲自敲打,更深体验音乐,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具准备:图型谱、节奏谱、打击乐器(小钹等)、录音机、音带教学建议:mdash;mdash;出示几个符号,这是几种动物的叫声(有一群小鸟、猫、一群蜜蜂、狗)mdash;mdash;讨论,并赏试用嗓音模仿。体验符号怎样“记录”声音。了解符号和声音关系。mdash;mdash;我们要听一个关于鸭子的音乐,曲名叫鸭子拌嘴 。mdash;mdash;听两段音乐,它们在描绘鸭子在干什么?(与曲名相关的:吵嘴、走路)。mdash;mdash;选择符号标示。mdash;mdash;把符号转换成动作,挂图型谱,看谱听音乐做一遍。(根据实际,可在座位上,亦可下座位做),问有几次吵嘴?mdash;mdash;看第一段(走路),有个符号,问音乐中听到是什么乐器奏的,在动作中加口念“哐” (全曲均照此做) 。mdash;mdash;用听说法学节奏填词。mdash;mdash;每行先学一个声部,基本掌握再学第二、三个声部,并交换声部练习。mdash;mdash;挂节奏谱,用声势替换词,第一声部拍手,第二声部拍腿或跺脚。mdash;mdash;换打击乐器,分四个声部:钹、双响筒、鼓和三角铁。mdash;mdash;节奏谱共六行(每行四小节) ,除第五、六两行外,均有反复。一行行练习,基本掌握后,交换声部,最好每人每声部都能练到。mdash;mdash;听音乐,看图型谱,找出所奏的节奏谱是那一段音乐(第一段) 。mdash;mdash;选八位同学,每人一付小钹,分四组设计四段即兴(长短不限):出门、嘻戏、吵嘴、回家。mdash;mdash;前面学习的节奏谱作主部 A。四个即兴段作插部。曲式结构为:A B A C A D A G Amdash;mdash;静听全曲。介绍作品、作者。也可讨论用了什么乐器。教学分析:a 该课例给一岁儿童时,主要用律动训练听力,节奏谱和节奏填词均使用听说(奏)法。小学中年级可看谱练习。b 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同学能亲自参与。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身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他局部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甚至记忆深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兴趣、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基础。c 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如第二行)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若把过多时间、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会消弱同学学习兴趣,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课例:鸭子拌嘴回旋曲安志顺原曲李妲娜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训练节奏感2.训练听力3.视谱(图型谱、节奏谱)的入门准备4.器乐合奏的训练5.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喜好6.即兴创作能力训练教材分析:这是安志顺于 1982 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 2/4 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有三处,即头、尾和中部,把2/4 拍的节奏段分为两大段(第一、三段),我们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图型谱。我们将第一段音乐编成一段简化的节奏谱,让同学通过亲自敲打,更深体验音乐,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具准备:图型谱、节奏谱、打击乐器(小钹等)、录音机、音带教学建议:mdash;mdash;出示几个符号,这是几种动物的叫声(有一群小鸟、猫、一群蜜蜂、狗)mdash;mdash;讨论,并赏试用嗓音模仿。体验符号怎样“记录”声音。了解符号和声音关系。mdash;mdash;我们要听一个关于鸭子的音乐,曲名叫鸭子拌嘴 。mdash;mdash;听两段音乐,它们在描绘鸭子在干什么?(与曲名相关的:吵嘴、走路)。mdash;mdash;选择符号标示。mdash;mdash;把符号转换成动作,挂图型谱,看谱听音乐做一遍。(根据实际,可在座位上,亦可下座位做),问有几次吵嘴?mdash;mdash;看第一段(走路),有个符号,问音乐中听到是什么乐器奏的,在动作中加口念“哐” (全曲均照此做) 。mdash;mdash;用听说法学节奏填词。mdash;mdash;每行先学一个声部,基本掌握再学第二、三个声部,并交换声部练习。mdash;mdash;挂节奏谱,用声势替换词,第一声部拍手,第二声部拍腿或跺脚。mdash;mdash;换打击乐器,分四个声部:钹、双响筒、鼓和三角铁。mdash;mdash;节奏谱共六行(每行四小节) ,除第五、六两行外,均有反复。一行行练习,基本掌握后,交换声部,最好每人每声部都能练到。mdash;mdash;听音乐,看图型谱,找出所奏的节奏谱是那一段音乐(第一段) 。mdash;mdash;选八位同学,每人一付小钹,分四组设计四段即兴(长短不限):出门、嘻戏、吵嘴、回家。mdash;mdash;前面学习的节奏谱作主部 A。四个即兴段作插部。曲式结构为:A B A C A D A G Amdash;mdash;静听全曲。介绍作品、作者。也可讨论用了什么乐器。教学分析:a 该课例给一岁儿童时,主要用律动训练听力,节奏谱和节奏填词均使用听说(奏)法。小学中年级可看谱练习。b 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同学能亲自参与。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身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他局部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甚至记忆深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兴趣、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基础。c 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如第二行)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若把过多时间、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会消弱同学学习兴趣,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