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0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5页 / 共70页
第6页 / 共70页
第7页 / 共70页
第8页 / 共70页
第9页 / 共70页
第1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学前儿童常见的营养性 疾病及其防治第一节 小儿肥胖症 肥胖症是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体重超过 一定范围为特征,多因素导致的一种营养 障碍性疾病。 估计办法见教材p113一、单纯性肥胖 由于多食和少动引起身体内营养过剩造成 的,也称单纯性肥胖。(一)常见病因1、摄入 过多:长期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量,以致 剩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积聚在皮下,造成肥胖。多 见于人工喂养儿和2岁后的幼儿。 2、活动量少:由于缺少活动,消耗减少,容易造成 肥胖;肥胖后更不愿活动,于是形成肥胖。 3、遗传因素:双亲肥胖者,其子女约70有肥胖 ,双亲一方肥胖其子女约40有肥胖;双亲无肥胖 者其子女仅10有肥胖。有肥胖的家庭中往往有导 致肥胖的生活习惯或生活环境,与形成肥胖有关。(二)症状1、体重超重,按身高计算体重高于平均数20% 2、全身性肥胖,皮下脂肪分布均匀 3、食欲好,喜食淀粉类和油脂类食物。 4、不好动,运动和哭闹、用力后气短。 5、智力正常,但常有心理障碍、自卑感、不愿合群。(三)治疗和预防1、控制饮食:适当减少热能、高脂肪、高糖类食物供给,多选择热量少、体积大 的食物。改变吃零食、吃糖果、吃肥肉以及睡前吃点心、餐后就睡的习惯。 2、增加运动:增加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每天至少半小时,并持之以恒。 3、高血脂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降脂药。二、继发性肥胖 所谓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健康问题所导致 的肥胖,也就是说继发性肥胖是有因可查的肥胖 。继发性肥胖占肥胖的比例仅为1%。根据引起肥 胖的原因,又可将继发性肥胖分为下丘脑性肥胖 、垂体性肥胖、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肥胖、库欣综 合征导致的肥胖、性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等,分别 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疾病而 致。其中,成人以库欣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性肥胖为多见,儿童中以颅咽管瘤所致的下丘脑 性肥胖为最多。 一般而言,对于一个肥胖者,我们首先要想到继 发性肥胖,要考虑在其肥胖的后面,有没有什么 毛病,而不能一上来就说是单纯性肥胖。这个道 理很简单,如果您把一个单纯性肥胖考虑为继发 性肥胖,只是提高了对引起肥胖的疾病的警惕性 而已,对患者没有什么害处;而如果您把一个继 发性肥胖误认为单纯性肥胖,就可能放松警惕, 贻误病情。结果不但肥胖的问题解决不了,还可 能由原来的疾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只有排 除了继发性肥胖之后,我们才能作出单纯性肥胖 的诊断。 第二节 蛋白质与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简称“营养不良”, 又称“蛋白质摄入不足”。主要因蛋白质或总 热量长期摄入不足引起,多见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 ,严重者常有脏器功能紊乱。随着我国国 民经济发展,严重营养不良已显著减少, 肥胖儿明显增多。但轻度营养不良仍较常 见,贫困地区及弱势群体中仍可见到中、 重度营养不良病例,全社会应予关怀。 一、消瘦性营养不良 这是一种多见于婴幼儿的极度消瘦症,是 由于长期摄食过少引起的。该型营养不良 多见于母乳不足、喂养不当、饥饿、疾病 及先天营养不良等。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 或停止,明显消瘦,体重减轻(重者只为同 龄儿童平均体重的60%),皮下脂肪减少或 消失,肌肉萎缩,皮肤干燥,毛发细黄无 光泽,常有腹泻、脱水、全身抵抗力低下 ,易发生感染,但无浮肿。二、水肿型营养不良 这是因蛋白质严重缺乏而能量供应可以维 持最低需要水平的极度营养不良症,多见 于断乳期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精神委靡 、反应冷淡、哭声低弱无力,食欲减退、 体重不增或减轻、下肢呈凹陷性浮肿、皮 肤干燥、色素沉着、毛发稀少无光泽、肝 脾肿大等。 三、营养不良产生原因 1、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供给不足; 2、消化吸收不良; 3、蛋白质合成障碍; 4、蛋白质损失过多,分解过甚。 四、营养不良的预防 1、加强儿童保健工作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别快,需要的蛋白质和能 量比任何年龄时的都要多,而消化系统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极易引 起腹泻导致营养紊乱。故指导婴幼儿保健,包括育儿方法、营养指导 、正确护理及疾病预防,极为重要。大力培训保育人员,提高业务水 平,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2、喂养指导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者采取合理的混合喂养 ,补充牛乳或豆浆。母亲不能授乳或缺乳者,应以适龄的配方乳喂之 ,不能单独用淀粉类、炼乳、麦乳精等喂养。 3、加强体格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防治其他疾病 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做好计划免疫接种。矫 治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唇裂、腭裂、肥厚性幽门狭窄等。 5、早期发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应及早纠正。 总之轻症则以膳食调整为主,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优质食物,动物 蛋白质应为蛋白质总量1/2以上,同时治疗原发疾病及并发症,待病 情好转,体重稳步上升时,可适当安排一定活动量,促肌力恢复。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 由于营养物质中铁、VB12和叶酸缺乏而导 致的贫血,成为营养性贫血。一、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症是全球性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 。是指机体总铁含量降低的状态。包括铁 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3 个阶段。(一)缺铁性贫血的病因1、胎儿期储存不足 母亲孕期膳食结构不合理而患有缺铁性贫血,可 使胎儿获得的铁量减少,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体内 铁储备不足,而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摄入不足 人乳含铁量低,铁吸收率高,但婴儿6个月后仍纯 母乳喂养易发生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婴幼儿未 摄入强化铁的食物,年长儿不良进食习惯致食物 单调均可使铁摄入不足。3、铁吸收减少或消耗增加 儿童因患消化道疾病或反复感染及某些慢 性疾病影响铁的吸收和铁的吸收利用率降 低。 4、铁丢失增加或吸收障碍 如肠道寄生虫病、肠息肉等致长期少量失 血。(二)临床表现 患儿面色、口唇粘膜、眼结膜、指甲苍白 ,严重时全身皮肤苍黄明显。早期常有疲 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 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三)贫血对儿童的危害铁缺乏对人类生命各个阶段的功能产 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特别是对处于迅速生 长发育阶段的儿童。 1、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少数儿童可出现异食癖;可有 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严重 者可发生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症。 2、神经系统症状 研究已证明婴儿期铁缺乏对认知功能和行 为发育有较长期的,不可逆的损害,可持 续至儿童期,且铁剂治疗亦不能完全恢复 损害的认知行为。长时间或严重贫血对儿 童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3、免疫系统 缺铁性贫血可使机体内的免疫功能下降, 儿童感染疾病机会会增加,死亡率升高。 4、小婴儿贫血可出现髓外造血,肝脾淋巴 结可轻度增大。严重贫血可使心率增快, 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缺铁时肠道有毒 重金属吸收增加,如铅、镉。 我国儿童少年血红蛋白正常值为:011岁 不分男女110g/L,1214岁男120g/L,女 115g/L;15岁以上,男125g/L,女115g/L 。 根据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可将缺铁性贫血 大致划分为:轻度贫血(90g/L正常值) 中度贫血(6089g/L);重度贫血( 3059g/L)和极重度贫血(小于30g/L)。(四)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合理喂养,给予富 铁食物,注意休息。 2、病因治疗 尽可能查找导致缺铁的原因和基础疾病, 并采取相应措施去除病因。如纠正畏食和 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治疗慢性失血疾病 。 3、铁剂治疗 尽量给予铁剂口服治疗。应采用亚铁口服 补铁,利于铁的吸收。多种亚铁制剂可供 选择。即每日补充元素铁26/,餐间 服用,每日23次。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 进铁吸收。应在Hb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 恢复机体储存铁水平。间断补充元素铁12 /(d),每周12次或每日1次亦达 到补铁的效果,疗程23个月。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 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 ,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本症 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 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 甚至某些增殖性体细胞。该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 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约95的病例系因叶酸或(和) 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其早期阶段,单纯表 现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者临床上并不少见。营养性巨 幼细胞贫血具有地区性,我国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 较多见,患病率可达5.3;恶性贫血在我国则罕见。 (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不熟主要不耐烦是由于没有叶酸或维生素B缺 乏引起 1、叶酸缺乏的预约病因常见的有 (1)摄入不足:羊乳叶酸含量低,牛乳制品如奶粉、蒸发乳经加 热等处理,所含叶酸遭破坏,副单纯用这类乳品喂养婴儿而不及时添 加辅食,则易发生本症。由于胎儿可以从母体得到叶酸并贮存于敢, 故4个月之内一般不会发病,此症的高峰年龄是4-7个月。 (2)需要增加:新生儿、未成熟儿和婴儿生长发育较快,对叶 酸的需要量增加。 (3)吸收不良:慢性腹泻、小肠病变等均可影响叶酸吸收而至 缺乏。 (4)药物作用:结肠内细菌含有叶酸,可吸收以供人体之需。 长期服用光谱抗生素者结肠内部分细菌被清除,因而影响叶酸的供应 。长期使用抗叶酸制剂(如甲氨蝶呤)及某些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 、扑癫酮苯巴比妥)可导致叶酸缺乏。 (5)代谢障碍:先天性叶酸代谢障碍也可导致叶酸缺乏 2、维生素B缺乏的急病病因常见的有 (1)摄入不足或减少:维生素B存在于动 物的蛋白质中肉类与内脏含量最为丰富意 思除嗜好素食者外因摄入不足而致病者比 较首先罕见 (2)吸收不良:内因子缺乏小肠疾病维生 素B拮抗药的应用等 (3)需要量增加(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贫血:起病大多缓慢特别是维生素B缺乏者除 一般 性贫血 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心悸气短外 ,部分患者电话可出现轻度黄疸。 2、胃肠道的心症状:常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 腹泻 3、神经系统症状影响:有手足麻木、无力或蚁行 感、共济失调、感觉迟钝、大小便失禁、易激动 、健忘以及精神失常。 4、一般表现:虚胖或颜面水肿,头发稀疏枯黄, 皮肤常呈蜡黄样,称“泥膏样体质” (三)预防 1、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习惯及不正确的 烹调习惯。 2、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 食品。孕妇应多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蛋白质,妊娠 后期可补充叶酸。 3、在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高发区应积极宣传改进 食谱。 4、对慢性溶血性贫血或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者应给 予叶酸预防性治疗,全胃切除者应每月预防性肌 内注射维生素B12一次。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缺乏维生 素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 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 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 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佝 偻病多见于婴幼儿,不仅影响儿童 正常生长发育,也于VitD缺乏有关 。一、病因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母亲孕期,特别是孕后期维 生素D营养不足,如母亲长期在室内工作生活,严 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 胎均可使婴儿体内储存不足。 2、日光照射不足:因日光中紫外线不能通过一般的 玻璃窗,婴幼儿长期过多的室内活动,使内源性维 生素D生成不足。城市中的高楼建筑可阻挡日光照 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可吸收部分紫外线;气 候的影响,如冬季太阳离地面远,日照时间短,紫 外线较弱,亦可影响部分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3、补充维生素D不足: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 素D少,即使纯人乳喂养婴儿,若户外活动 少或未补充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 4、生长速度快:婴儿尤其是早产及双胎婴儿 生后生长速度快,骨骼生长速度,对钙、 磷和维生素D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