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5页
第2页 / 共105页
第3页 / 共105页
第4页 / 共10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第6页 / 共105页
第7页 / 共105页
第8页 / 共105页
第9页 / 共105页
第1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邮电大学内部材料 物联网应用与发展趋势 2010年 3月 北京邮电大学 专家论坛 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概述 二、 国内外发展现状 三、 物联网体系架构 四 、 物联网的产业链 五、物联网的应用 六 、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 (of 概念是在 1999年提出的,又名传感网,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 信息传感设备 与 互联网 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1. 物联网概述 国际电信联盟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全面感知 :利用 感器、二维码,及其它各种的感知设备随时随地的采集各种动态对象,全面感知世界。 可靠的传送 :利用以太网、无线网、移动网将感知的信息进行实时的传送。 智能控制 :对物体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真正达到了人与物的沟通。 联网基本特点 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概述 二、 国内外发展现状 三、 物联网体系架构 四 、 物联网的产业链 五、物联网的应用 六 、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1995年, 比尔 盖茨 在其 未来之路 一书中已提及物联网概念。 2005年 11月 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 国际电信联盟 ( 布了 联网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 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9年 1月, 慧地球构想,其中物联网为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 奥巴马 在就职演讲后已对智慧地球构想提出积极回应,并提升到 国家级发展战略 。 外物联网现状 日本现状 日本 望实现从有线到无线、从网络到终端、包括认证、数据交换在内的无缝链接泛在网络环境, 100的国民可以利用高速或超高速网络。 韩国现状 韩国也实现了类似的发展。配合 出的 韩国的 大创新服务之一。智能家庭最终让韩国民众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远程控制家电设备,并能在家享受高质量的双向与互动多媒体服务。 外物联网现状 2004年初,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管理中心授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为国内代表机构,负责在中国推广 4月,北京建立了第一个 2005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实现用 业企业到货扫描。许多制造业也开始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尝试应用 内物联网现状 今年月日, 温总理 在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 感知中国 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 江苏省委省政府 接到指示后认真落实总理的要求,热情拥抱物联网,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 无锡市 则作出部署:举全市之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把无锡建成传感网信息技术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内物联网现状 2009年 8月 24日, 中国移动 总裁王建宙访台期间解释了物联网概念 2009年 9月 11日, 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 大会暨感知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传感网发展相关政策。 2009年 9月 14日。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 2006 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 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内物联网现状 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以下简称无锡传感网中心),是国内目前研究物联网的核心单位之一。 作为感知中国的中心, 无锡市 2009年 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 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包括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等。 内物联网现状 对于物联网在国内市场空间,权威机构预测,仅产业排头兵 年国内市场规模就将达 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 38亿元、读写器接近 7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 5亿元的市场格局。而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今年就能创造约 1000亿元产值 ,并成为下一个万亿级信息产业引擎。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 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 30比,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联网现状 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概述 二、 国内外发展现状 三、 物联网体系架构 四 、 物联网的产业链 五、物联网的应用 六 、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联网体系架构 区物联网架构 分层架构图 接入终端、接入系统: 包含信息源终端。 感器事件、二维码事件等,通过因特网、无线网、移动网实现通信。 开放平台: 体系架构中有个重要的开放平台,提供这样的功能: 第一,终端管理 ,可以实时监控网络和终端的运营状况,精确表述故障原因;接入系统的管理,对接入系统的开放问题、接入问题、资源共享问题进行管理。 第二,数据中心 ,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共享、信息智能交互。 第三,跟开发中间件结合 ,提供一个面向应用的开放的环境,开发人员只需要调 终降低开发的难度,提高开发的效率。这个平台还可以起到网关的作用,来简化终端和应用的接入。 能架构图说明 因特网: 系统联系的桥梁。 智能、自学习中心: 控制系统的上、下层及中间环节的智能联系,使得物物联接具有人人联接的特性,保证物联网的智能特性。 上层应用: 物联网本着服务政府、社会、行业和公众的目的,把整个社会以物联网的形式组织起来。 能架构图说明 区物联网架构 功能模块图 键技术 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概述 二、 国内外发展现状 三、 物联网体系架构 四 、 物联网的产业链 五、物联网的应用 六 、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产业链 可以细分为 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 感器、智能芯片 和运营商的 无线传输网络 。 020 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 四个阶段 : 2010年之前 售和制药领域; 20102015年物体互联; 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 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联网产业链 一是与感知物理设备相关的 芯片、终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制造 等相关产业 ; 二是新的 智能服务产业 ,包括 商务、政务、公务和个人服务 等等 . 物联网的信息传感设备 :包括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实现所有物品的远程感知和控制,由此生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广泛用于 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 等多个领域。 联网产业链 规模量产后成本下降快,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领域。根据 计在 2007年至 2012年间,全球基于 年均复合增长率 (与 2007年的 41亿美元相比,五年后将实现 97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于 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 第三次浪潮 ,但目前国内对究竟什么是物联网?谁来主导产业链的发展? 没有统一的答案 目前运营商涉足物联网主要可分为: 智能传输通道 和 行业集成解决方案 两种模式。 智能通道是指运营商在终端 过对移动网络专业性的理解和规模化运营的经验,来跟产业链各方合作,以达到共赢的局面。 智能通道模式下的共赢,实际上仍是 以运营商为产业链主导 。但在技术发展、商业模式、利益博弈等诸多问题的限制下,当物联网涉及到远远超出通信行业的利益时,运营商能否一呼百应,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联网产业主导 联网产业主导 联网产业甁颈 目前我国 物联网 的应用主要是 R G 东在这方面的应用已经占到了 5成,粤港合作和物流信息化是广东在 物联网 产业中的独特优势 。 国内物联网产业面临的 三大瓶颈 : 一是 国内 R F R F 二是 国内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高端产品被国外厂商垄断; 三是 实现物物互联的数据计算量庞大,需要更大的计算平台支撑。 在物联网中: 传感是前提,计算是核心,安全是保障,网络是基础,应用服务是牵引。 另外,标准是支持物联网产业链的重要基础: 如何统一终端和接入标准都是困扰运营商 联网产业政策 2009年 11月 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全国装备工业 两化 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上首次明确了物联网应用示范方向。他表示, 传感网、物联网的发展将优先选择重点工业领域、基础设施、环保监测、公共安全、工业控制、医疗卫生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同时, 要加强 进传感网与通信网融合发展。 联想到当年 三金工程 对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推动,示范工程的启动意味着尚处于产业初创阶段的物联网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中,传感网就已作为主要支持内容之一,加大了资金投入,启动了从总体战略到关键技术与设备等多项课题研究 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概述 二、 国内外发展现状 三、 物联网体系架构 四 、 物联网的产业链 五、物联网的应用 六 、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和传输手段,将现实世界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实时性、大范围、全天候的标记、采集、传输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信息运营平台、构建应用体系,从而增强社会生产生活中信息互通性和决策智能化的综合性网络系统。并将物联网划分为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运营和整合应用四个层级。 联网应用推进框架 物联网应用实例 农业园林 2 医疗保健 3 智能楼宇 4 交通运输 5 其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