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伊伊 犁犁 职职 业业 技技 术术 学学 院院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题目;油葵菌核病发生与防治 作者姓名 ; 学号;A1402230412 院部;农业系 专业;植物保护 班级;植物保护14-4班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7年6月10日 摘要; 油葵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 病害,一般造成减产约40%,严重的可造成颗粒无收。在 我区油葵生产中,菌核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油葵 菌核 病菌的菌核在土壤,病株残体及种子内越冬土壤内 菌核可存活7年以上。 土壤内菌 核产生子囊孢子随气流传 播直接侵入植株。在种子上越冬的病菌可直接危害幼苗。 土壤内菌核上所长出的菌丝,可直接侵染 茎基部 引起茎 基腐烂。目前,菌核病已成为我区油葵上的主要病害,并 逐 年加重严重影响我 . 关键 词 :有葵菌核病,发病规侓 ,防治方法. 正文; 油葵菌核病发生与防治 1.症状: 苗期受害茎部与叶 柄初生红褐色斑点,扩大后成白色组 织湿腐上生白色絮状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病部形 成黑色菌体。颈部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开始发病,出现 黄褐色,水泽状 病斑后扩展为.形或长条形的大斑点,边 缘褐色,中 部灰白色,湿度大时表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和 黑色菌核,病茎髓部消失成空,内生黑色鼠粪状菌核。病 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秆易折断,致使病部 以上茎枝萎枯死,花瓣感病。出现水侵状病斑,后变为 仓白色,也脱落。角果染病,出现水泽褐色斑,后边灰白 色,种子瘪瘦,无光泽,果荚 内外长生黑色的小菌核。2.病状: 油葵菌核 病在整个生育期间都能发生,病害症状在我县主要有以 下三种类型 。 2.1立枯型 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都能发生,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侵状病斑,潮 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 后病部收缩变细,茎內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 立枯装枯死。成株期发病也以茎基部为主,呈现出淡褐色的湿润状病斑,然 后逐渐扩大到整个植株的茎部,后期病斑干枯呈灰白色,边缘呈褐色,表皮 破裂,最造成整个植株枯死或遇风折断。 2.2:烂盘型 主要在谢花期发病率极高,花盘受害时,在其背面出现谁侵状病斑,花托变 成褐色且软化,遇到多雨天气 ,病斑开始迅速扩大,可穿透花斑盘,由背面 转向正面,并长 出一种白色菌丝,造成花盆腐烂,使籽粒不能成熟,严重时 候造成 籽仁腐烂或籽粒自行脱落被害的籽实皮坑位灰白,易破碎,味道酸苦 。 2.3茎腐性 茎腐 型危害茎秆中部,上部 及季布基部,发生在成株期,病斑初为褐色水泽 状,表皮呈乱麻状病斑以上的叶片萎蔫下垂,茎秆易折严重时整株枯死茎內 形成大量菌核,以小菌核为主。3.病原 病原为核盘菌 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菌核黑色,形状,大小因部位 而异,子囊盘肉褐色,碟状, 直径达26mm。一个菌核一般可形成 45个子囊盘,子囊棍棒状,无色,侧丝丝状,无色,子囊孢子单胞 ,无色,随圆形。军和形成后,只要条件适宜30d左右即可萌发。 4.发病规侓 菌核病病菌以菌核在土壤种 之病残体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种子内的 菌,丝及菌核也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之一,菌核在土壤种一般可存活 57年种子带菌摔在3%13%,播种后 重者幼苗死亡,轻者病菌可侵 染幼苗根部或根茎部,形成根腐 型症状。土壤中的菌核以010cm居 多,土表至3cm的菌核可产生子囊盘,子囊孢子弹射出来侵入茎,花 盘便产生基茎腐及盘腐,菌核萌发的菌丝可直接 或从伤口侵染根或 根茎。菌核在土中的位置,数量及离根部的远近直接影响发病的程度 。向日葵的感病期与子囊孢子弹射期是否吻合激吻 合时间的长短也影 响其发病程度。菌核 萌发的最时温度为1222,湿度为80%以上 ;子囊孢子发芽的最时温度1826,湿度100%因此,向日葵开花 盛期至成熟期遇连续低温,多雨天气时,花盘受害严重,连作,迎茬 或前茬作物为豆类,低洼潮湿,通风不良或偏施氧肥的地瓜类,蔬菜 等地块发病重;低洼潮湿,通风不良或偏施氧肥的地块发病也较重。 4.1.与土壤湿度和降雨量的关系 菌核在较干燥的土壤中不能萌发,秋季多雨在年份发病严 重,因与时间越长发病越重。如果较多的降雨分布在开花 之前,由于当时气温高,植株营养生长旺盛,不适宜菌核 的萌发和侵染,也不会造成菌核病的大发生。 4.2与气温的关系 菌核的萌发和子囊孢子 传播侵染的适宜温度为20 22。据观察; 炎然的7月,虽有大雨,末发生菌核萌发 。气温下降到22,开始发现子囊盘出土,到1821 时发生大量出土,直到下降到12,时仍有少量出土。 4.3与地势的关系 由于地势高低不同,导致率也有较大差异,破岭旱地干燥 通风,排水好,土壤湿度小,发病轻软。沟平地,低洼下 湿地粘 重土地土壤湿度大,发病重。灌浆期和成熟前不 恰当地连续 浇水也会造成菌核病加中发生。4.4与茬口的关系 连年重茬种植油葵的地块,土壤的菌核越积越多,则发生侵染的机会 就多,一旦条件适宜,及暴发成灾。 4.5与植株生育阶段的关系 开花前植株以营养生长为主, 株体健壮而旺盛,抗病力强,仅有少植 株受越冬菌丝传病而发生立枯型和茎腐性菌核病。 终花后株体逐渐衰 老渐,被侵染的机会增加。成熟前花盘背面显黄变软,极易被孢子侵 入。此时恰好初秋,出现了菌核萌发和孢子形成 所需要的湿度较高, 气候凉爽的最挂环境,促成兰盘病迅猛发展。 5.传播途径 菌核病是真菌性病害菌核是越冬传播在侵染的主要病 源,菌核是油葵 丝密集硬化形成的,核内 呈白色, 贮有大量营养物质,外皮灰黑色 ,形状很像老鼠粪当年形成的菌核潜伏在病残体中,或随烂盘掉落 在地面翻入土中,经冬季低 温休眠,第二年才能萌发出有病的子囊盘 ,很像小蘑菇 ,盘上有子囊,子囊内有无色椭圆形孢子,孢子极轻, 成熟后弹入空气,随气流雨水或昆虫携带传播,侵染健康植株。6.防治方法 6.1,农业防治 6.1.1合理轮作 实行与 禾本科作物春小麦, 玉米等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杜绝在已发生病害地块上连茬。 6.1.2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对末发生油葵茎黑斑病的地块种植油葵,应选用适合我 县种植的抗病品种, 如S606,康地101,迪卡101,KWS606等品种。 6.1.3及时清除病残体 发病初期,将病株带土挖出并带出田外深埋;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残根 落叶,破坏菌核的越冬场所。 6.1.4深翻深浇 因菌核在10土层以下很难萌发,而且在这种艳阳环境中还可以加速菌核的 腐烂进程。因此翻地深度最好达2530以上,翻地后 拣出油葵残根并进行 秋 灌,减少初侵染源。 6.1.5调节播期 向日葵对菌核病萌发侵染最敏感的价段在开花期,适当提前或延迟播种,错 开秋季阴雨连绵的季节,从而达到避病目标6.1.6合理密植及加强田间管理 严格按照行距50株距30,木保苗数在4000株。合理施肥,培育 壮苗。在使用 氧肥 的同时适当使用磷钾肥 对末发生油葵茎黑斑病的 地块油葵,应选用适合我 县种植的抗病品种。 6.2化学防治 6.2.1种子处理 用2.5%适时乐种以 剂包衣处理,药与种子的比例为1:50 或用5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500陪液浸种4小时。种子处理面积达25%以上。 6.2.2土壤处理 用速克灵可湿性粉每亩1公斤拌适量 砂土,结合播种均匀撒入播种机 开沟内。 6.2.3药剂拌种 播种前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为的0.2%0.3%拌种,可有 效防 治菌核病的发生。 6.2.4田间灌防 在发病初期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菌核净每喷雾 器水兑30克逐株灌 根防治,每穴23两药 液,每隔7-10天灌防一次,至少两次。结论结论 油葵菌核病属于土传病害,其发生,发展与土壤耕作栽培措施密 切相关,油葵菌核病的症状整个生育期均 可发病,造成茎秆,茎基, 花盘及种人腐烂。常见的有根腐型, 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4种症 状,其中跟 腐型。花腐型受害重。根腐型从苗期 至收获期均可发生 ,苗期染病是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状褐色斑,扩展后腐烂,幼苗不能出 土或虽能出土,但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成株期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 褐色病时病 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组织腐 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茎腐型,主要发生茎的中上部,初和椭圆 形褐色斑后扩展,病斑中央浅褐色具同心轮纹,病部以上叶片萎蔫, 兵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叶腐型病斑褐色椭圆形,稍有同心轮纹,湿 度大时迅速蔓延至全叶,天气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穿看孔 或脱落。 花腐型初在花盘背面生褐色水 渍状圆形斑,扩展后可达全花盘,组织 变软腐烂,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穿过花盘在籽实之间蔓延, 最后形成网 状黑色菌核,花盘内外 均可见到大小不不等的黑色菌核,果实不能成熟。致谢致谢 这次的毕业设计,也许生是我大学涯交 的最后一个作业了。想借此机会感谢三年 以来给予我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你们 的友谊是我人生的财富,是我生命中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为人处事的指南针 。就要很快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了, 这是我人生历程的有一个新起点,在这祝 福大学里跟我风雨同行的朋友,走向更加 辉煌 的明天。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王荣.有葵菌核病的发病规 侓及方法.【J】;现代农 村科技;2009年05期 【2】杨莉. 有葵菌核病的发生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8年 07期 【3】郑彩 姬 .油葵菌核病及防治对策.【J】;新疆农业科 技;1999年06期 【4】 赵 山. 油葵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新疆农业科 技;1997年04期 【5】 赵 美娟, 云忠,李春游,王安6种药剂控制有葵 菌核病的实验效果【J】;荚西农业科学;2001年9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