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2章 MCS-51单片机的结构 2.1 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2.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2.3 中央处理器、时钟及时序 2.4 复位与复位电路 2.5 存储器组织 2.6 MCS-51单片机并行I/O口第2章 MCS-51单片机的结构 2.1 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特点 中央处理器 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 定时器/计数器 并行输入输出(I/O)接口 全双工串行口 中断系统 时钟电路 布尔处理器 2.1 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MCS-51片内总体结构 2.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1主电源引脚VCC(40脚):接+5 V电源正端。VSS(20脚):接+5 V电源地端。2外接晶体引脚XTAL1(19脚) 、XTAL1(18脚) :分别接外部石英晶体的一端。2.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3输入 / 输出引脚(1) P0口(3932脚):P0.0P0.7统称为P0口。在不接片外存储器与不扩展I/O口时,可作为准双向输入/输出口。在接有片外存储器或扩展I/O口时,P0口分时复用为低8位地址总线和双向数据总线。(2) P1口(18脚):P1.0P1.7统称为P1口,可作为准双向I/O口使用。2.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3) P2口(2128脚):P2.0P2.7统称为P2口;在接有片外存储器或扩展I/O口且寻址范围超过256字节时,P2口用作高8位地址总线。(4) P3口(1017脚):P3.0P3.7统称为P3口。除作为准双向I/O口使用外,还可以将每一位用于第二功能,而且P3口的每一条引脚均可独立定义为第一功能的输入输出或第二功能。2.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P3口第二功能表引 脚第 二 功 能P3.0串行口输入端P3.1串行口输出端P3.2外部中断0请求输入端,低电平有效P3.3外部中断1请求输入端,低电平有效P3.4定时器/计数器0计数脉冲输入端P3.5定时器/计数器1计数脉冲输入端P3.6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信号输出端,低电平有效P3.7RXDTXDINT0 INT1T0T1WR RD2.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信号输出端,低电平有效4控制线(1) ALE/PROG(30脚):地址锁存有效信号输出端。ALE在每个机器周期内输出两个脉冲。在访问片外程序存储器期间,下降沿用于控制锁存P0输出的低8位地址;在不访问片外程序存储器期间,可作为对外输出的时钟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对于片内含有EPROM的机型,在编程期间,该引脚用作编程脉冲PROG的输入端。2.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2) PSEN(29脚):片外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输出端,低电平有效。(3) RST/VPD(9脚):RST即为RESET,VPD为备用电源。该引脚为单片机的上电复位或掉电保护端。当单片机振荡器工作时,该引脚上出现持续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就可实现复位操作,使单片机回复到初始状态。上电时,考虑到振荡器有一定的起 振时间,该引脚上高电平必须持续10 ms以上才能保证有效复位。当VCC发生故障,降低到低电平规定值或掉电时,该引脚可接上备用电源VPD(+5 V)为内部RAM供电,以保证RAM中的数据不丢失。(4) EA/VPP(31脚):EA为片外程序存储器选用端。该引脚有效 (低电平)时,只选用片外程序存储器,否则单片机上电或复位后选用片内程序存储器。对于片内含有EPROM的机型,在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作21 V 编程电源VPP的输入端。综上所述,MCS-51系列单片机的引脚可归纳为以下两点:(1) 单片机功能多,引脚数少,因而许多引脚都具有第二功能。(2) 单片机对外呈现3总线形式,由P2、P0口组成16位地址总 线;由P0口分时复用为数据总线;由ALE、PSEN、RST、EA与P3 口中的INT0、INT1、T0、T1、WR、RD共10个引脚组成控制总线 。由于是16位地址线,因此,可使片外存储器的寻址范围达到64 KB。2.2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MCS-51单片机的外部总线结构 2.3 中央处理器、时钟及时序 运算部件 运算部件以算术逻辑单元ALU为核心,包括 布尔处理器、累加器ACC、寄存器B、暂存 器、程序状态字PSW等许多部件。它能实现数据的算术逻辑运算、位变量处理 和数据传输操作 2.3 中央处理器、时钟及时序 专用寄存器组 累加器A (Accumulator) 通用寄存器B (General Register) 程序状态字PSW (Program Status Word) 程序计数器PC(Program Counter) 数据指针DPTR (Data Pointor) 堆栈指针SP (Stack Pointor) CY(PSW.7)进位标志位。 AC(PSW.6)辅助进位(或称半进位)标志。 F0(PSW.5)由用户定义的标志位。 RS1(PSW.4)、 RS0(PSW.3)工作寄存器组 选择位。 OV(PSW.2)溢出标志位。 由硬件置位或清零 。PSW.1未定义位。 P(PSW.0)奇偶标志位。CY AC F0RS 1RS 0OV PPSW.7PSW.0v 布尔处理机布尔处理(即位处理)是MCS51单片 机ALU所具有的一种功能。 单片机指令 系统中的布尔指令集(17条位操作指令 ), 存储器中的位地址空间, 以及借用程 序状态标志寄存器PSW中的进位标志CY 作为位操作“累加器”, 构成了单片机内的 布尔处理机。 控制部件是单片机的神经中枢,它包括定时和控制电路、指令寄存器、译码器以及信息传送控制等部件。它先以主振频率为基准 发出CPU的时序,对指令进行译码,然后发出各种控制信号,完成一系列定时控制的微操作,用来协调单片机内部各功能部件之 间的数据传送、数据运算等操作,并对外发出地址锁存ALE、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PSEN,以及通过P3.6和P3.7发出数据存储器读RD、写WR等控制信号,并且接收处理外接的复位和外部程序存储器访问控制EA信号。 2.3 中央处理器、时钟及时序 控制部件、时钟和时钟电路 单片机外接晶体的接法 2.3 中央处理器、时钟及时序 控制部件、时钟和时钟电路 单片机外部时钟接法表芯片类型XTAL1XTAL2HMOS型接地接片外振荡脉冲输入端(带上拉电 阻)CHMOS型接片外振荡脉冲输入端(带上拉电 阻)悬浮接 法振荡周期:振荡脉冲的周期,也称为时钟周期。状态周期:两个振荡周期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两个振荡周期作为两个节拍分别称为节拍P1和节拍P2。在状态周期的前半周期P1有效时,通常完成算术逻辑操作;在后半周期P2有效时,一般进行内部寄存器之间的传输。2.3 中央处理器、时钟及时序 CPU时序 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包含6个状态周期,用S1、S2、S6表示;共12个节拍,依次可表示为S1P1、S1P2、S2P1、S2P2、S6P1、S6P2。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占用的全部时间,它以机器周期为单位。MCS-51系列单片机除乘法、除法指令是4周期指令外,其余都是单周期指令和双周期指令。若用12 MHz晶振,则单周期指令和双周期指令的指令周期时间分别为1 s和2 s,乘法和除法指令为4 s。2.3 中央处理器、时钟及时序 控制部件、时钟和时钟电路 MCS51单片机CPU取指/执行时序 单周期指令的执行从S1P2开始, 在S1P2期间 读入操作码并把它锁存到指令寄存器中。 双 字节指令, 则在同一机器周期的S4期间读出 第2个字节。 对于单字节指令在S4处仍有一 次读操作, 但这时读出的字节(下一条指令 的操作码)是不予考虑的, 而且程序计数器 PC也不加1。 对于单周期指令, 在上述任何 情况下, 指令都在S6P2期间完成操作。 图中 的(a )和(b)分别表示单字节单周期和双 字节单周期指令的执行时序。 图(c)表示单字节双周期指令的时序, 单字节双周期指令在两个机器周期内作4 次读操作码的操作, 由于是单字节指令, 后3次读操作是无效的。 图(d)表示执行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指 令MOVX的时序, 这是一条单字节双周期 指令,具有其特殊性。复位状态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上只要出现10 ms以上的高电平,单片机就实现复位。单片机在RST引脚高电平的控制下,特殊功能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PC复位后的状态如表所示。2.4 复位与复位电路MCS-51单片机复位状态表2.4 复位与复位电路(PSW)=00H,由于RS1(PSW.4)=0,RS0(PSW.3)=0,复位后单片机选择工作寄存器0组。(SP)=07H,复位后堆栈在片内RAM的08H单元处建立。TH1、TL1、TH0、TL0的内容为00H,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值为0。(TMOD)=00H,复位后定时器/计数器T0、T1为定时器方式0,非门控方式。(TCON)=00H,复位后定时器/计数器T0、T1停止工作,外部中断0、1为电平触发方式。2.4 复位与复位电路(T2CON)=00H,复位后定时器/计数器T2停止工作。(SCON)=00H,复位后串行口工作在移位寄存器方式,且禁止串行口接收。(IE)=00H,复位后屏蔽所有中断。(IP)=00H,复位后所有中断源都设置为低优先级。P0P3口锁存器都是全1状态,说明复位后4个并行接口设置为输入口。2.4 复位与复位电路复位电路与其它计算机一样,MCS-51单片机系统常常有上电复位和按钮复位两种方法。所谓上电复位,是指计算机加电瞬间,要在RST引脚上出现大于10 ms的正脉冲,使单片机进入复位状态。按钮复位是指用户按下“复位“按钮,使单片机进入复位状态。复位是靠外部电路实现的。图是上电复位及按钮复位的一种实用电路。2.4 复位与复位电路MCS51单片机复位参考电路(a) 上电复位电路; (b) 上电/外部复位电路 2.5 存储器组织 存储器空间 MCS51单片机存储器的分类从物理结构上 可分为: 片内、 片外程序存储器(8031和 8032没有片内程序存储器)与片内、 片外数 据存储器4个部分; 从寻址空间分布可分为: 程序存储器、 内部数据存储器和外部数据存 储器3大部分; 从功能上可分为: 程序存储器 、 内部数据存储器、 特殊功能寄存器、 位 地址空间和外部数据存储器5大部分。 MCS51系列单片机存储器的配置除片 内ROM(或EPROM)和RAM外, 另外还 有128个字节的RAM区作为特殊功能寄存 器(SFR)区。 片内、 片外程序存储器 和数据存储器各自总容量为64 KB。2.5 存储器组织 存储器空间MCS51单片机存储器空间结构图(a) 程序存储器; (b) 内部数据存储器; (c) 外部数据存储器 1编址与访问计算机的工作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程序命令序列一条条顺序执行的,程序存储器就是用来存放这些已编好的程序和表格常数,它由只读存储器ROM或EPROM组成。计算机为了有序地工作,设置了一个专用寄存器 - 程序计数器PC,用以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每取出指令的个字节后,其内容自动加,指向下一字节地址,使计算机依次从程序存储器取出指令予以执行,完成某种程序操作。由于MCS-51单片机的程序计数器为16位,因此,可寻址的地址空间为64 KB。2.5 存储器组织 程序存储器程序存储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