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8页
第2页 / 共78页
第3页 / 共78页
第4页 / 共78页
第5页 / 共78页
第6页 / 共78页
第7页 / 共78页
第8页 / 共78页
第9页 / 共78页
第1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教案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力学与基础工程2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绪 论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第二章 土中应力计算 第三章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第四章 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 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第六章 工程地质勘察 第七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 第八章 桩基础 第九章 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3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第七章第七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天然地基上浅基础 7.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7.2 浅基础的类型 7.3 浅基础的设计内容 7.4 钢筋混凝土连续基础简介 7.5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4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7.1 7.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地基基础设计原则7.1.1 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法1. 地基基础设计理论强度要求 p 200mm和 100mm。有垫层时混凝土的净保护层厚不宜40mm,无 垫层时不宜70mm。纵向分布筋直径8mm,间距 3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当地基软弱或承受差异荷载时,为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和抗弯 能力,可采用带肋基础。肋部纵向筋和箍筋按经验确定。 根据经验,初选时基础的高度一般大于或等于b/8。7.3.4 7.3.4 扩展基础设计扩展基础设计 2.2.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72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图2.4 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 (a)台阶型;(b)锥台型;(c)杯口型(1)构造要求73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n 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采用柱下条形、筏形和箱形等结构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的基础采用桩基或其他深基础采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建筑、结构、施工方面的常用措施7 7.5 .5 减轻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74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7.5.1 建筑措施建筑体型力求简单控制建筑物长高比及合理布置纵横墙设置沉降缝控制相邻建筑物基础的间距调整建筑物的局部标高7 7.5 .5 减轻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75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图2.26 建筑物开裂实例图7.5.1 建筑措施7 7.5 .5 减轻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76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设置沉降缝(a)(b)适于混合结构房屋 ;(c)适于框架结构房屋 77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减轻建筑物自重设置圈梁、基础梁(地梁)减小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上部结构采用非敏感性结构形式图2.27 圈梁截面示意图 (a)钢筋混凝土圈梁;(b)钢筋砖带圈梁7.5.2 结构措施7 7.5 .5 减轻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78第五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设置圈梁增加墙体刚度,能防止出现裂缝及阻止裂缝的开展。圈梁常 设在窗顶或楼板下面。选用合适的结构形式选用当支座发生相对变位时不会在结构内引起很大附加应力 的结构形式。减轻建筑物和基础的自重减轻自重能有效减少沉降,也减少了不均匀沉降。减小或调正基底附加压力 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或改变基础底面尺寸。加强基础刚度 采用箱基、厚度较大的筏基、桩箱及桩筏基础等。7.5.2 结构措施79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7.5.3 施工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次序注意施工方法保持地基土的原状结构7 7.5 .5 减轻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80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7.5.3 施工措施遵照先建重(高)建筑,后减轻(低)建筑的程序 减少建筑物间的差异沉降。建筑物施工前使地基预先沉降 减少建筑物施工后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 注意沉桩、降水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减轻沉桩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减轻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不良影响。 基坑开挖坑底土的保护 坑底土为淤泥和淤泥质土:减少坑底土扰动; 坑底土为粉土或粉砂:避免产生流砂现象。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