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4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与社会 第十六讲. 现代化进程中 族群关系的演变 马戎北京大学 社会学系 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2004现代化进程中,族群关系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 在面临世界科技、经济飞速发展,许多国家迅速进入“ 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跨国公司和国际市场的发展已 经使地球上的任何国家不仅不可能“闭关锁国”,而且不 得不自愿或被迫地加快自身融入这一国际经济体系的步 伐。 在根本性制度与观念的剧烈变革过程中,每个多族群 国家内部的各个族群由于其各自发展基础、发展条件的 不均衡,肯定会出现各种利益上的矛盾与冲突。这就使 得今天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各国的族群关系,与以往 在时空上一个地区与其它地区、与其它社会相对隔绝的 那些历史时期的族群关系其性质和内容都很不一样。而且在现今世界里,外国的政治势力在一些国家内部 的族群关系方面也在发挥着重大作用。现代化、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历史潮流人类社会已经步入21世纪,在此之前的200 多年里,世界各国先后进入“现代化”过程。这 一进程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也改变 了世界的经济结构、政治版图和文化格局。今 天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族群、任何人可以生活 在“世外桃源”而躲避“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我 们研究族群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也就必须 对“现代化”时代的世界形势及其对族群关系带 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 什么是“现代化”当前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实质上就是一个西方的现代工业文明 模式(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政治与 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社会组织形式 等)向全世界扩散的过程。这种对于“ 现代化”的追求也确实极大地推动了这 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与人民生活水 平的迅速提高。 “现代化”给人类究竟带来了什么:(1)随着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人们承受着重大的 精神压力,人与人之间变得冷酷无情,导致精神病患 者人数的增加和自杀率的上升,人们即使得到了一定 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他们精神方面并不快乐; (2)竞争中的失败者或缺乏竞争能力的人和社会群体 ,由于生活贫困而挺而走险,还有一些人不愿凭靠合 法的途径致富,转而采取偷盗抢劫诈骗贩毒走私等非 法手段获得财富,这些都导致社会犯罪率上升,降低 了人们生活中的安全感; (3)在经济活动中竞争能力较弱的种族或族群,由于 其族群背景在竞争中受到歧视与排斥,他们生存条件 恶化,失业率较高,未来发展前景暗淡,这使得族群 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增加,导致社会不稳定;“现代化”给人类究竟带来了什么(2):(4)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富国对穷国在自然资源 、优秀劳力、商品贸易方面的垄断与掠夺使得穷国的发展前途 暗淡,在各方面不得不严重依赖富国的资金、技术与市场,导 致富国和穷国在国际贸易和外交活动中形成不同利益集团,加 剧国际冲突; (5)加快的工业化进程与非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许 多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为整个人类今后生存条件留下严 重隐患。特别是富国对资源的超量消费并把生态破坏后果转嫁 给穷国,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和矛盾 。 (6)个别超级大国凭靠经济和军事上的超强实力,在国际关系中 推行霸权主义,强迫其他国家接受其文化价值、政治理念和社 会制度,甚至抛开联合国组织而军事入侵其他主权国家,导致 国际关系恶化和具有其他文化宗教背景国家与民间组织的激烈 反弹,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升级,降低人们的安全感。 三. 现代化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 发展社会学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1)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 (2)历史上或当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 发展道路(或模式)具有哪些共性与 特性。 1发展理论 之一(1)传统的“现代化”理论:认为西方国家工业 化发展的道路是全世界各国或早或迟都必须走 上的唯一的道路。帕深思(Parsons)认为,“ 现代型社会”只有一个源头,一种发展方向,也 只有一种道路(Parsons,1971:138-142)。 这一理论认为,只有西方基督教社会的价值观 和行为规范,才会引导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发 展,其他各国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都会阻碍 现代资本主义精神,这些国家必须抛弃自己的 文化传统,才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发展之路。1发展理论之二 (2)“儒家资本主义”理论:近几十年日本 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与欧美国家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西方资 本主义提倡的是个人主义,东方儒家文化 则强调集体主义,所以有的学者根据日本 和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反对韦伯认 为中国儒家学说不能发展出资本主义精神 的观点,认为存在着“儒家资本主义”。1发展理论之三 (3)“依赖理论”:认为由于西方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对于资金、科学技术和商业贸易 的垄断,其他国家很难与之竞争,并从而 陷于“低度发展”的局面。“依赖理论”认为 ,第三世界国家与发达国家保持的亲密关 系,即是这些国家发展所面临困难的原因 。处于这种“依赖”地位的国家(如巴西) ,即使本国经济有所发展,也属于“依赖 的发展”(dependent development)( Evans,1979)。 发展理论之四(4)“世界体系”理论:华伦斯坦(I. Wallerstein)提出了“世界体系”理论,认为西 方发达国家对于世界经济体系虽然没有过去“世 界帝国”那样的政治控制体系,但是在世界经济 体系中,由一组很强的“中心国家”和其他较弱 的“边陲国家”形成一种政治结构,形成前者在 经济上剥削后者、在政治上影响后者的依存关 系(参见金耀基,1992:205)。彼得艾文斯 特别指出,“政治及经济过程会因一个国家在国 际体系中的不同位置,而产生不同的运作方式” (Evans,1985:3)。发展理论之五(5)“内发型发展”理论:日本社会学家鹤见和子以日本 的发展道路为例,提出“内发型发展”理论。在与传统 的“现代化”理论进行比较时,她认为“内发型发展”的 单位是地区性的,而“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单位是国家 ;“内发型发展”着重于人的发展,而不是只强调经济 产值;考虑到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而不是一味追 求经济效益;其发展的主体是地方社区居民,而不是 政治与工业化精英;对于前工业化社会的社会结构、 文化和精神遗产应使其复兴,而不是被西方社会的模 式简单替代;要注意继承本国的宗教文化传统,而不 是简单地接受源自西方的基督教(鹤见和子,1993:78-79)。这一理论强调了世界上不同文化传统的正面作用 和各个不同区域发展的特殊性。 2地域发展与族群发展 在多族群国家里,如果少数族群聚居地区属于多族 群混居(人口中既有多数族群,也有少数族群)的情况 ,这个少数族群聚居地区的发展并不等于当地族群的发 展,甚至一个少数族群自治地区的经济产值增长了,也 不能代表这个地区的少数族群人口进入了现代经济。其原因是在当地的多族群人口结构中很可能存在着 “族群分层”的情况,存在着族群之间在经济结构(不同 族群的劳动力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这三个产业之间 的分布比例可能是不同的)、社会分层(不同族群的劳 动力在城乡分布比例,不同受教育群体、不同职业和收 入群体中的分布比例可能是不同的)方面的差别,所以 各个族群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利益中所获得的份额和发 展机会也可能是不平均的。 以国家、地区为单位的现代化理论国家:(1)西方国家的传统现代化理论、(2)“殖民主义”理论 、(3)(国家之间的)依赖理论、(4)国际体系理论。国家内部不同区域: (1) “扩散模式”与“内部殖民主义”理论、 (2)(地区之间的)依赖理论、(3)国家经济体系理论、(4 )“梯度发展”理论。国家经济体系理论可以说是国际体系理论在国家内部的延伸 ,各个地区由于在国家体系内的位置不同,在发展进程中的角色 和发展道路可能也是不同的。“梯度发展”理论认为从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水平、劳动力素质 和其他发展条件来看,中国的发展程度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 呈现出一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梯,中国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沿 海,然后逐步向西呈梯度地推进。 中国少数族群的发展与现代化在中国一些族群与地域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 重合,存在着少数族群人口相对聚居的自治区域 (当然各个自治区域中,少数族群人口所占比重 也不相同,有的不到10%,有的在90%以上)。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汉族地区与少数族群自治地 区之间发展水平的比较,被人们看作是不同族群 之间发展水平的比较,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也 被人们看作是不同族群之间的经济关系。所以从 地区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出“扩散模式”和“内部殖 民主义”两种发展模式的理论分析。 中国少数族群的发展与汉族人口但是在我国一些少数族群自治地区中,从历 史到今天一直居住着大量的汉族人口,他们在当 地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各个地区确 实存在着“族群分层”和族群间结构性差异的现象 。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区域经济指标看作当地族群 的发展指标,“少数族群自治地区的发展”并不一 定等于“当地少数族群的发展”,要深入细致地对 区域内各族群实际参与的经济活动与利益分配情 况进行具体分析。 “汉化” 就是“现代化” ?世界各国家发展“现代化”不一定以美国 发展道路为惟一模式。在中国各少数族群聚居地区的“现代化” 也不一定要以“汉化”(不一定指语言文化 ,而主要指模仿汉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经 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为标准。不能认为少 数族群地区实行了类似汉族地区的组织制 度和生活方式,这些地区就算发展了,否 则就是落后。“汉化”并不一定就是“现代化” 其实我国的汉族地区自身同样存在着许多在发展过 程中需要改革和变化的东西,比如我国目前各级政府机 构十分庞大,开销大,效率低,把这种机构体制和人员 设置照搬到人口稀少、资源匮乏、生产简单的边疆少数 族群地区,不一定是最佳选择方案。而少数族群当中土 生土长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也许还有符合当地实际 情况的地方,也有值得借鉴之处。所以,以“汉化”为标准的“发展观”会阻碍人们去根 据实际情况思考不同地区的发展问题,如果这种观念中 还搀杂有对少数族群的偏见,那么以这种思路来推行少 数族群地区的发展和“现代化”,还会引起当地少数族群 民众的反感,影响族群关系。 3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经济变迁与族群关系 在以民族国家为单位实现的行政管理的一体化,经 济结构的转型和市场化,城市化与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学校教育的普及以及交通通讯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全面改 善,都会使各族群之间的交往、各族群与国家机构之间 的交往大幅度增加,族群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的 程度也在同步增加。原来处在相对封闭与隔绝状态的许多少 数族群,在一定程度上被动地进入了现代经济活动、文化交流和 政治程序,参与了现代社会中的各项社会活动与竞争。政治与经 济活动的现代化进程将有利于大规模群体(不是家族、村庄、部 落这样的小团体)提出诉求及争取自身利益,所以会鼓励以族群 为基础的集体行动。因为在现代科层制社会里,国家行政体系渗 透到边疆地区的基层,所以只有人口规模较大的族群组织才有可 能与国家行政体系的权威进行对话(Olzak and Nagel,1986:3 )。 现代化对族群关系的影响 (1)现代化降低了族群所具有的异质性(ethnic heterogeneity),因为现代化发展会降低族群方言、小 地域认同、部落政治组织的重要性,并在少数族群成员 中加强了现代政治观念(阶级、公民、国家)的意识;(2)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会激发族群运动 ,因为少数族群对于其聚居地区经济利益的考虑与争取 会提上日程;(3)当少数族群聚居区发现重要的自然资源后,将 可能增加这些聚居区与国家中心区域之间的隔阂与竞争 ;(4)当族群之间在就业、住房、婚姻等方面的竞争 增强时,将可能兴起以族群为基础的社会冲突与社会运 动(Olzak and Nagel,1986:1-2)。 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进程 首先在“民族国家”的疆域内实现“政治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必然会跟随着“政治一体化”, 在新的政治格局下,少数族群地区的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