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5页
第2页 / 共215页
第3页 / 共215页
第4页 / 共215页
第5页 / 共215页
第6页 / 共215页
第7页 / 共215页
第8页 / 共215页
第9页 / 共215页
第10页 / 共215页
亲,该文档总共2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EMS/OHSMS标准要求v第一节 总要求v第二节 EMS/OHS方针v第三节 策划v第四节 实施和运行v第五节 检查v第六节 管理评审4.1 总要求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 持续改进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定如何满足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组织应界定其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理解要点关键词:“建立” 、“实施” 、“保持” 和“持续改进”“建立”组织按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体系的全过程,包括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方针制定、目标 设定、机构设置、文件编写、人员、资源和基础设施配置及运行等。“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按要求运行、实施检查和采取纠正 措施,并通过审核和管理评审促进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确定如何实现要求”文件中应当描述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或手 段,如何满足标准要求。“确定范围”本标准的实施范围由组织自行决定,其范围可以 是在整个组织,也可以是在特定的工作部门内。标准明确了建立体系应形成文件,界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的范围。二个标准要求组织形成文件(包括记录)的有: a) 制定适宜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b) 进行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必 要的控制措施; c) 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方案; d) 组织各职能和层次的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 e) 教育培训或经历和能力要求的适当记录及评价记录; f) 运行控制程序文件; g)监测和测量结果、监测设备的校正和维护记录; h) 合规性评价结果; i)事件/事故(含环境污染事故)调查结果; j)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k)内部审核和评审活动; l)管理评审; m)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 n)组织自己需要的。GB/T24001GB/T280014.2 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 ,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 保其: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 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 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 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 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和批准本组织的职业健康 安全方针,并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在界定的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a)适合于组织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 模:b)包括防止人身伤害与健康损害和持续改进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C)包括至少遵守与其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有 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 求的承诺:d)为制定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提供框架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旨 在使其认识到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g)可为相关方所获取:h)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 宜。EMS/OHS方针(4.2)理解要点方针是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正式表述的总体 意 图和方向;是组织总的经营方针一个组成部分。 相同点: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批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界定管理体系范 围。 方针制定应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其核心内容:一个适合;二个承诺;提供框架。 方针实施要求: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可为公众/相关方所获取。 方针管理要求: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不同点:EMS: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OHS:适合于组织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防止人身伤害与健康损害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职业健康 安全绩效的承诺;遵守与其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应遵 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OHS方针需进行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4.3.1 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 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 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理解要点:环境因素是ISO14001标准中最重要的条款,是将组织的环境与管理连接起来的桥梁。 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 目的: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减少对环境影响 步骤: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环境因素识别(1)识别范围: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服务和纳入计划、新的开发、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和“可望 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2)识别方法初始环境评审法: 问卷调查、询问交谈、现场观察、工 艺流程分析、输入输出、专家评议等。生命周期评估法:设计生产制造储存销售使用报废处置(3)识别环境因素应注意:“三种时态” 、“三种状态”、 “八种情况” 、“一个 过程”和“新的开发”。 “三种时态”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种状态”是指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八种情况”主要是指:a)向大气的排放;b)向水体的排放;c)向土地的排放;d)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e)能源使用;f)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g)废物和副产品(废物管理);h)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一个过程”主要是指产品、活动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 的全过程。 “新的开发”主要是指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 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环境因素的评价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所造成对环境 影响进行分析和度量。主要是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可以 是对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 目的: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内容:对造成环境影响的规模、发生频次、严重程度、 持续时间。控制 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排出优先次序进行重点控制。环境因素的更新 环境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和发展的。如:产品、工艺、材料、设备、生产现场变化;法律法规变化、组织环境方针变化;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市场需求变化等。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确保在建立、实施、保持EMS时考虑重要环境因素。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确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程序应考虑: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己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注: 按环境因素对此类危险源进行评价可能更为合适。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无论是由本组织还是外界所提供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 程和活动的影响;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也可参见3.12的注);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 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组织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在范围、性质和时机方面进行界定,以确保其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提供风险的确认、风险优先次序的区分和风险文件的形成以及适当 时控制措施的运用。对于变更管理,组织应在变更前,识别在组织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体系中或组织活动中与该变更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 风险。组织应确保在确定控制措施时考虑这些评价的结果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 风险: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组织应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的结果形成文件并 及时更新。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组织应确保对职业健 康安全风险和确定的控制措施得到考虑。注:关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的进一步指南见GB T28002。理解要点: 整个要素包括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程序、方法要求, 以及确定对危险源采取控制措施的层次要求。 目的: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必要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的伤害或疾病或这些的组合的根源、状态或行为,即能量、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包括应考虑危险源辨识范围: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临时抢修、故障、停机、 启动等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包括 内部员工和外部承包方(分包方)和访问者等的活动。 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技术/专项 技能的缺乏及其他人为因素;己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 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如上下班途中产生的危险源; 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如附近组织的工作场所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扩散造成对本组织职 业健康安全产生有害影响危险源; 注:按环境因素对此类危险源进行评价可能更为合适。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无论是由本组织还是外界所提 供的;如组织所拥有建筑物、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或组织租赁的建 筑物、机械设备。以及外来承包方提供或使用的设备、设施等。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如活动、计划 变更、危险材料(原材料、化学品、废料、产品、副产品)过期老化(尤 其是在储存这些材料)所形成的危险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 程和活动的影响,对于变更的管理,组织应在变更前,应辨识组织内与变 更相关联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确保在确定控制 措施时考虑这些评价的结果。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也可参见3.12的注);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 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步骤:工作(业务)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确定控制措施方法评审控制措施 的 充分性。 危险源辨识分类方法: 按能量和有害物质释放原理分类按GB/T 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类参照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分类参照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附录A6“不 安全状态”分类 参照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附录A7“不 安 全行为”分类 风险评价方法:对比评价(风险水平评价法)相对评价方法(作业条件评价法)组织制定评价准则(直接判断法) :确定控制措施方法设定目标和方案进行控制;采用运行控制;制定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进行控制;其他方法进行控制(如现行有效的控制措施)等。 降低风险顺序:消除;对可能消除的风险,可采用无毒、非可燃物溶剂来消除高毒、高燃物溶剂,如采用无氰电镀工艺。 替代;改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品,如采用漏电保护器、 安全电压等措施以降低触电风险。工程控制措施;将危险源与接触者隔离,如:采用机器 防护装置,自动控制装置、电气屏蔽措施,有毒有害作业区域 的通风除尘装置等。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采用安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