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革命为什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作者:王金阳学号:2012141474047摘要: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与这一重要决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之所以走这条道路与中国国情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主要从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社会性质、经济与政治情况、阶级属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原因。关键词:革命形势、社会性质、土地革命引言:中国革命之所以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与中国的经济基础、政治现状、国外环境、革命力量分布、党的领导方针、以及战争优势、总体国情等都有密切联系。那么就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正文:1.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十分严峻,中国革命受挫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命令各路起义军退到文家市,他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会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2 中国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必须采取军事发展,武装斗争的方式半殖民地半封建体制下,只有军事发展武装斗争才能胜利。一般情况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合法的。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合法的斗争形式组织教育和发动工农群众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组织能力和斗争才能。一旦时机成熟,首先在城市发动起义,然后向农村推进,进而取得全国政权。而中国则不同,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采取斗武装斗争的形式,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这就决定了革命的重心不能选在反动势力强大的城市。毛泽东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农村受到经济,政治控制较为薄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端不平衡以及资本主义因素弱,经济文化发展极端落后,不可能形成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全国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在中国,广大的乡村由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自然经济占着显著的优势,仍然可以相对独立于城市而顽强地存在着,主要在中心城市建立起政权的反动统治阶级对广大的乡村往往有鞭长莫及之烦恼旧中国的城市不可能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那样控制乡村。而帝国主义的分裂政策造成的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派系的割据状态,又进一步加剧了中心城市与广大农村的分离。这种中心城市无法统治广大农村的状况,使广大农村成为反动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农村不仅可以为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共产党到农村去后,只要坚持开展土地革命,就可以得到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使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获得深厚的社会基础。所有这些规定了中国革命可以而且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中国的阶级特征:主体是农民当时中国的中心问题是一个土地革命的问题,即农民的土地问题。而中国的农民占全国人口的 80%以上。我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农民一直占我国人口大多数,重视农民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农民依靠土地生存,封建残余的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仍然存在,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尖锐,土地改革亟需进行。中国共产党吸取经验教训后,终于认识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于是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就得以在农村这一薄弱环节上得到广阔的生存和发展,以农村为据点建立革命根据地,容易化农民阶级为革命力量。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意识到农民问题的关键性,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让农民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组织发动武装农民 获得广大群众基础。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所以中国革命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最后胜利。4 其他原因除此之外,从主观上来看,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山区,易守难攻、容易开展游击战。 另外,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之间的矛盾斗争、长期的军阀混战,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造了有利环境 在这一缝隙中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和迅速展开。最终,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结论:综上所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农民为主体的阶级属性、政治经济等基本国情有关。事实证明,党选择的路线是正确的。回顾从中国近代革命到现在,在党的领导下,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到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再到三个代表,它们本身都是一种创新,而创新正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在。同时,它们也是遵循了“一切从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这一原则下的必然选择。事实说明:只有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才能使得我们国家在一条独特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