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 年日光温室暨养殖小区建设工作总结景泰县农牧局(2011 年 12 月)县委、县政府将日光温室、养殖小区建设工作列为 2011 年10 件惠民实事之一,我局高度重视,经过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的内容和目标,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日光温室建设工作情况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蔬菜产业,充分挖掘我县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全面提升我县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我县在五佛、红水、草窝滩、一条山、芦阳、喜泉等6 个乡(镇),计划新改建日光温室 2600 亩,其中:五佛乡 900 亩,一条山镇 500 亩,芦阳镇 500 亩,喜泉镇 300 亩,草窝滩镇 200亩,红水镇 200 亩。(一)建设进展情况。截止目前,各乡镇已制定了日光温室片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土地做了调整,已完成日光温室新改建 766 亩,其中:五佛乡 160 亩,一条山镇 300 亩,红水镇 200 亩,喜泉镇 106 亩,芦阳镇、草窝滩镇由于贷款资金未到位,未完全建成。在建设中,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指导、集中连片建设的原则,配套建设完成蓄水池 5 座 10 万方,架设输电线路 25.9 公里,衬砌主干渠道 25.5 公里,新修道路 21.2 公里,实现水、电、路、渠“四配2套” ;并 积极与 银行协调 ,为每个建棚户发放贷款 5 万元,累计发放贷款 1697 万元。目前,全县已形成五佛(2280 亩)、一条山镇(700 亩)、红水镇(430 亩)、芦阳镇(146 亩)、喜泉镇(106 亩)等五大日光温室生产基地,总面积达 3662 亩,瓜菜产业产值达到 11000 万元。(二)主要做法。一是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县农牧局、各乡镇包村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驻村蹲点,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所有领导和干部职工,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对工作力度不大、进展缓慢、任务完成差的及时予以通报批评或严肃处理,对任务完成好的给予通报表扬。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县农牧局、县妇联、各有关乡镇与信用联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景泰县支行等多家单位协调日光温室建设专项贴息贷款,为农户解决了建设资金短缺之急。发动、引导群众自筹资金建设日光温室,让群众真正成为日光温室建设、经营和投资的主体。 三是强化技术服务。合理搭配技术力量,实行包片负责制,全程跟踪服务,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户、服务到棚,帮助农户解决建棚扣棚、茬口安排等方面的问题。县农牧局与各乡镇成立日光温室建设技术服务小组,具体负责日光温室的布局规划,选址放线、建设施工、茬口安排、技术培训等技术指导,为确保建设质量,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按统一涉及的图纸实地放线,严把质量关,确保温室达到厚墙体、大跨度、高屋脊、强骨架、缓冲房、蓄水池配套,努力提高温室采光和保湿性能。3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建设资金相对不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日光温室建设进度。2、科技服务相对滞后。现有的技术力量满足不了日光温室发展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新技术推广仍处于较低层次。 3、搞好服务,有效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日光温室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的要求高,要通过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和“田秀才” 进 行实地指 导,重点培训农民科技 带头人和生产者,吸收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培育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搞好全程技术服务,严格按照日光温室操作规程,大力推广温室滴灌、测土配方、物理防治、温湿度调控等生产技术,切实解决温棚建成后的生产技术问题。二、养殖小区建设情况(一)规模养殖小区(场)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县积极转变生产方式,把发展规模养殖场作为重点,按照“ 规模化、标 准化、环保化” 的建 设要求,引导扶持养殖户发展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规模养殖场,指导和帮助规模养殖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拓市场,提升带动能力。在各级行政、业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共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场380 个,其中建成万头猪场 2 个,千头猪场 40 个,百头以上规模养猪场 190 个;建成千头奶牛场 1 个,百头奶牛场 2 个,建成千头以上规模肉牛场 4 个,百头以上规模肉牛场 3 个,建成万只羊4场 4 个,千只羊场 8 个,200 只以上规模羊场 126 个;建成万只鸡场 11 个,5000 只以上规模鸡场 40 个。(二)2011 年新建规模养殖小区(场)发展情况。2011 年,我县共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0 个,其中在草窝滩镇清泉村、红水镇清河村、芦 阳 镇 城 关 村 、一条山镇兰化农场、漫水滩乡富民村各建成标准化养牛小区(场)1 个,在红水镇清河村、芦阳镇城北村、西林村、条山村、上沙沃镇王庄村各建成标准化养羊小区(场)1 个。(三)主要做法。1、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发展氛围。通过开展科技培训、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和现场观摩会、外出考察学习、典型示范带动、县乡村各级干部及科技人员进村驻户帮助农民算帐对比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县发展规模养殖的优惠政策、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按照“ 小规 模、大群体 ”的思路,发展适度 规模养殖。同时,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畜产品深加工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拉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营造了“投 资多渠道、经营多形式、发展多层次” 的良好氛 围。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做大、做强畜牧业,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土地、水电、贷款贴息及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一是养殖户新建、改建、扩建非永久性畜牧养殖场,其占地一律为农业用地,土地部门无偿划拨,免收费用。二是畜牧养殖业用水、用电享受农业用水、用电优惠价。三是对于新建养殖小区(场)的贷款(规模:牛100 头以上,羊 500 只以上),政府将给予贷款贴息,贴息期 2 年。5四是对新建的养殖小区(场),养羊 500 只以上,养牛 200 头以上,县上补助每个小区(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10 万元。五是养殖户引进良种奶牛 100 头以上,县上奖励 10 万元,引进良种奶牛 200 头以上,县上奖励 20 万元;引进良种肉牛 100 头以上,县上奖励 5 万元,引进 200 头以上,奖励 10 万元。六是养牛规模达到 200 头以上,养羊规模达到 500 只以上,并配套建设青贮窖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县上一次奖励 3 万元。由于政策到位、服务及时,全面提升了我县养殖水平,为全县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并强化项目资金整合使用力度,在资金渠道不改、用途不变的原则下,将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畜牧业项目建设效益,二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资金扶持,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养殖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尽量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切实解决中小规模养殖户融资难的问题。近三年来,全县从建行、农行等金融部门共贷出发展养殖资金 1.5 亿多元,从信用联社、邮政储蓄等部门贷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养殖资金 5000 多万元。4、抓点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提高。根据各乡镇资源优势,分区域、分产业在每个乡镇确定 3-4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配备 1-2 名得力强劲的技术人员进行蹲点指导,对各示范点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的定向、定点支持力度,使其发展成为产业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养殖示范户、6示范场和养殖小区,如已建成的盛大种猪场、大富乳业奶牛场,巨宏种羊场、昌庆源羊场、常兴农牧公司牛场等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推动全县畜牧业快速发展。5、狠抓技术推广,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对县、乡、村三级畜牧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广大规模养殖户实用技术的培训,实行畜牧技术人员与广大养殖户对接,全系统抽调 80 名畜牧技术人员,采取电话咨询到户、技术指导到户、技术培训到户、技术承包到户的形式,常年负责解决养殖户在生产管理中的遇到的技术难题。二是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将青贮、氨化、微贮技术作为发展草食畜牧业重点工作之一,发动千家万户自贮自用,同时帮助养殖户引进青贮机、秸秆打捆机、饲料混合机等先进生产设备,从饲草料加工机械配置、青贮窖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从养殖户实际需要出发,发展多样化的服务组织,建成 11 个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发展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120 家,建成活畜交易市场 1 个,建成屠宰加工企业 3 家,发展畜禽运销户 200 多个,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同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为养殖户提供产、加、销一条龙全程服务,实现了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