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内容摘要】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本质上属于商品经济范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普遍规律。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原苏联及我国建国后采取的以完全公有制为特征的经济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读。建立市场经济就应该满足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一: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因此必须改造我国以完全公有制为特征的传统所有制结构,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关键词】 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 生产的社会化 完全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而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等)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1市场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商品生产者必须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其二、 市场经济是平等的经济。它只承认等价交换,不承认任何超市场的特权。 其三、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为了各自的价值的实现,市场主体之间必然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因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这一机制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经营规模,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四、 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实现产品的价值,会不遗余力地开拓市场。根据上述特征,市场机制包括供求、价格、竞争三方面的要求。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尽管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表达了不同层面上的意思,两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区别,但两者在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等范畴上具有一定联系。就市场机制来看,商品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工资、2利率、竞争等市场机制来运行的,而市场经济的涵义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两者有着共同的机制。就市场体系来说,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范围必然扩大,不仅有商品、物资市场,而且有资金、技术、劳务、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的形成,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表现,因此,二者有着共同的内在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作为市场经济所属的商品经济具有不可规避的积极的社会作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仅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而且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步作用。在历史上,它打破了自然经济和地区封锁,发展了社会分工,建立了国内市场,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的确定过程,不断促使商品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改进生产技术、更新机器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不断调节交换双方的利益关系,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合理分配和利用生产资料,促进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普遍规律。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但是,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将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成熟而逐步消亡。2从资本主义世界成长起来的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中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工业时代,人类的生活状况,整个来说,还是大大改善了。欧美日等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效仿的榜样,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农业,虽然在工业时代饱受排挤,其地位大大下降,但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机器和生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农民的生活水平也空前提高了。3从市场经济的现实特征来看,市场经济具有如下作用:一、满足人们多样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需求,这种需要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 二、有效合理的配置资源。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人3类依靠资源而生存和发展,并通过利用资源来满足需要。市场可以有效合理的配置资源。 三、灵活调节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都可以通过市场来平衡。 四、能动地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特别是竞争规律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使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动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该矛盾,当务之急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我国现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的必要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不断演进,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社会因此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五形态”说是为了论证“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的必然,其着眼点是社会的所有制关系。正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从根本上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即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确立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绝不是我国所处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落后的社会主义。所以,不能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就必须采取完全公有制。原苏联及我国建国后采取的以完全公有制为特征的经济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读。根据学者论述,原苏联传统经济模式的主要弊端是:(1 )在所有制结构上,片面追求单一的公有制,特别是强调生产资料的国有制形式,而绝对排斥任何规模的私有经济,从而形成工业部门国有经济、农业部门集体农庄一统天下的局面,致使经济活动僵化,产品结构畸形,产品与服务质量低劣,经济效率低下。 (2)经济决策高度集中, 信息传递主要按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进行,很容易因利害关系和技术上的原因而扭曲、受阻,导致官僚主义和决策失误。(3)在价格制度上, 为稳定物价而实行的固定价格,既不反映市场的供求,也不反映价值,其后果是造成商品结构性短缺,有钱买不到东西,形成“隐蔽性”通货膨胀。 (4)投资完全由国家集中控制。在这种投资体制下, 没有客观的4投资效率标准和投资责任评价标准,投资方向、结构、数量的合理性得不到保障,投资效率低下。而对资源使用的无偿性和不负责任,强化了地方和企业争资金、争资源的行为,致使投资膨胀,进而加剧了供需矛盾,阻碍了经济结构的优化。4完全公有制在我国最突出的弊端是:不利于调动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积极性,没有效率,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助长了配置社会资源上的主观随意性,窒息了经济发展的活力,造成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使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都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很难有说服力。按劳分配变成了在低收入水平上的绝对平均主义。根据前述,市场经济本质上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具备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们为了获取不同的物质资料,就要从事各种不同质的有用的具体劳动。这种不同质的有用的具体劳动,一旦各自独立,发展成为一个由属、种、亚种、变种分类的多支体系,就表现为社会分工。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于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者,不能无偿地占有对方的产品,彼此要取得对方的产品,必须通过等价交换,即把各自的产品作为商品来交换。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条件,决定了劳动产品必然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其劳动的物质承担者,决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经济交往关系的实现形式。5综上所述,传统的以完全公有制为特征的所有制结构制约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就必须改造传统的所有制结构。同时,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要满足市场经济所属的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生存土壤,也必须改造我们传统的所有制结构。邓小平理论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阶段,并因此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参考文献: 1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480281.html?si=3&wtp=wk。52 http:/baike.baidu.com/view/49531.html?wtp=tt。3 http:/baike.baidu.com/view/17791.html?wtp=tt#4。4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471211.html?si=1。5 http:/baike.baidu.com/view/49531.htm。 郭智勇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 2008 年 4 月第一版。 杨金娥主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 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 年 04 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