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深刻领悟让学生深刻领悟“有序思维有序思维”教学一年级(下册) “数的顺序”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收效也大有不同。第一次,我直奔主题。先出示教材中提供的一张不完整的百数表,让学生试填。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表格中蕴藏的规律。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应该说,多数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前,已经储备相关的知识经验,填写不完整的百数表对他们来说实在轻而易举。因此,采用这种“直奔主题”的导入,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现百数表中的规律,并有序地表述规律。鉴于本课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有序地思考、有序地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这一教学策略还是比较恰当的。然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是否能真切体会到 1100 这些数只有十个十个对齐着排列,才有这么多有趣的规律?除了有序地观察以外,有序思考、有序表达的能力又该如何很好地予以培养?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展开了第二次教学实践。先引导学生给 1100 这些数娃娃排队,要求排得既整齐又美观(这一任务也可放在课前进行) 。随后,从他们的作品中选择一些典型的排列方法予以展示。归纳起来,学生出现了以下三种排列情况:无序地排列(2 人,占 6.7%) ;根据纸张的宽度写数(每一行写到不能写为止) ,但竖着看排列很整齐(25 人,占 83.3%) ;按照百数表的形式,十个数一排地进行排列(3 人,占 10%) 。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排列情况进行简单的讨论与评价,初步感受第三种方法的优越性。最后,再要求学生按照第三种情况重新排列 1100 各数,制作百数表。事实上,这一教学处理的确要比前一种花更多时间,但从整节课的效果及学生的发展来看,这多花的几分钟值!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非每个学生都能一下子体会到百数表排列的优越性。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新知前思维处于无序状态。而通过比较、讨论、评价后,大部分学生欣然接受了第三种排列方法,再由这种排列方法发现了有趣的规律尤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还发现 1100 各数如果不这样排列,就不存在这样的规律,从而体会到有序排列的特点。在课堂小结中,就有学生这样感慨:“我知道了写数也是有学问的,如果像我开始那样写,就发现不了这么有趣的规律了。 ”而这,不正是学生思维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吗?教学一年级(下册) “数的顺序”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收效也大有不同。第一次,我直奔主题。先出示教材中提供的一张不完整的百数表,让学生试填。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表格中蕴藏的规律。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应该说,多数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前,已经储备相关的知识经验,填写不完整的百数表对他们来说实在轻而易举。因此,采用这种“直奔主题”的导入,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现百数表中的规律,并有序地表述规律。鉴于本课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有序地思考、有序地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这一教学策略还是比较恰当的。然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是否能真切体会到 1100 这些数只有十个十个对齐着排列,才有这么多有趣的规律?除了有序地观察以外,有序思考、有序表达的能力又该如何很好地予以培养?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展开了第二次教学实践。先引导学生给 1100 这些数娃娃排队,要求排得既整齐又美观(这一任务也可放在课前进行) 。随后,从他们的作品中选择一些典型的排列方法予以展示。归纳起来,学生出现了以下三种排列情况:无序地排列(2 人,占 6.7%) ;根据纸张的宽度写数(每一行写到不能写为止) ,但竖着看排列很整齐(25 人,占 83.3%) ;按照百数表的形式,十个数一排地进行排列(3 人,占 10%) 。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排列情况进行简单的讨论与评价,初步感受第三种方法的优越性。最后,再要求学生按照第三种情况重新排列 1100 各数,制作百数表。事实上,这一教学处理的确要比前一种花更多时间,但从整节课的效果及学生的发展来看,这多花的几分钟值!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非每个学生都能一下子体会到百数表排列的优越性。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新知前思维处于无序状态。而通过比较、讨论、评价后,大部分学生欣然接受了第三种排列方法,再由这种排列方法发现了有趣的规律尤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还发现 1100 各数如果不这样排列,就不存在这样的规律,从而体会到有序排列的特点。在课堂小结中,就有学生这样感慨:“我知道了写数也是有学问的,如果像我开始那样写,就发现不了这么有趣的规律了。 ”而这,不正是学生思维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吗?教学一年级(下册) “数的顺序”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收效也大有不同。第一次,我直奔主题。先出示教材中提供的一张不完整的百数表,让学生试填。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表格中蕴藏的规律。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有趣的问题。应该说,多数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前,已经储备相关的知识经验,填写不完整的百数表对他们来说实在轻而易举。因此,采用这种“直奔主题”的导入,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现百数表中的规律,并有序地表述规律。鉴于本课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有序地思考、有序地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这一教学策略还是比较恰当的。然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是否能真切体会到 1100 这些数只有十个十个对齐着排列,才有这么多有趣的规律?除了有序地观察以外,有序思考、有序表达的能力又该如何很好地予以培养?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展开了第二次教学实践。先引导学生给 1100 这些数娃娃排队,要求排得既整齐又美观(这一任务也可放在课前进行) 。随后,从他们的作品中选择一些典型的排列方法予以展示。归纳起来,学生出现了以下三种排列情况:无序地排列(2 人,占 6.7%) ;根据纸张的宽度写数(每一行写到不能写为止) ,但竖着看排列很整齐(25 人,占 83.3%) ;按照百数表的形式,十个数一排地进行排列(3 人,占 10%) 。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排列情况进行简单的讨论与评价,初步感受第三种方法的优越性。最后,再要求学生按照第三种情况重新排列 1100 各数,制作百数表。事实上,这一教学处理的确要比前一种花更多时间,但从整节课的效果及学生的发展来看,这多花的几分钟值!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非每个学生都能一下子体会到百数表排列的优越性。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新知前思维处于无序状态。而通过比较、讨论、评价后,大部分学生欣然接受了第三种排列方法,再由这种排列方法发现了有趣的规律尤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还发现 1100 各数如果不这样排列,就不存在这样的规律,从而体会到有序排列的特点。在课堂小结中,就有学生这样感慨:“我知道了写数也是有学问的,如果像我开始那样写,就发现不了这么有趣的规律了。 ”而这,不正是学生思维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吗?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