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二:案例二:省地质勘查专项项目立项申请书省地质勘查专项项目立项申请书项目名称 :煤田 勘查区煤炭资源预查项目负责人: 承担单位 : 主管单位 : 日 期: 年 月 日目目 录录一、项目名称一、项目名称1二、工作范围及起止时间二、工作范围及起止时间1三、地质背景及立项依据三、地质背景及立项依据3(一)地质背景3(二)立项依据.10四、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四、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2五、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五、目标任务及实现的可行性论述 13(一)目标任务.13(二)可行性分析.14六、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和具体实施方案六、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和具体实施方案14, (一)技术路线 .14(二)工作方法.15(三)具体实施方案.21七、预期成果七、预期成果23八、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八、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25九、经费概算及依据九、经费概算及依据25(一)项目概况.25(二)预算编制的依据.26(三)采用的预算标准及预算方法.26(三)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28(四)费用预算结果.28十一、承担单位基本情况十一、承担单位基本情况33十二、附图与附表十二、附图与附表 34(一)附图.34(二)附表34一、项目名称一、项目名称煤田勘查区煤炭资源预查二、工作范围及起止时间二、工作范围及起止时间勘查区位于市矿区北部,行政区划隶属市县。工作区西南距县城 20km,北距市直线距离 54km,京承铁路横贯本区,交通较为便利(见图 2-1)。勘查区所属矿区位于燕山山脉中段,山谷阶地发育,地形条件复杂。柳河呈蛇曲状从勘查区中部穿过,向东北方向流入滦河,其流量随季节变化,枯水季节流量很小,洪水期流量剧增。两侧均为太古界、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构成的高山。海拔标高 400800m,最高山峰笔架山海拔标高 868m,山峰陡峻,地形坡度大。勘查区属大陆性温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四季分明。最高气温 36.6,最低气温-28.1。冬春少雨雪,年均降雨量 600900mm,全年多西南风,最大风力 20m/s,冻土层最大深度 119mm。勘查工作区面积为 71.85km2,工作区范围为:东经 11739151174915,北纬 403245403530。工作区由 4 个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如下:1 X:4495513.07,Y:39555377.81,2 X:4495631.24,Y:39569486.94,3 X:4490423.34,Y:39555425.61,4 X:4490541.48,Y:39569534.37;图 2-1 勘查区交通地理位置图工作区涉及 1:50000 图幅 2 幅,图幅编号为:K50E021015、K50E021016。项目勘查起止时间为 2012 年 1 月2012 年 12 月。三、地质背景及立项依据三、地质背景及立项依据(一)地质背景1、地层勘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和新生界第四系,元古宙蓟县系、古生界寒武系在区内少量分布。由此可见,勘查区出露的地层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沉积序列。兹将勘查区出露的地层单位,按照由老而新的顺序简述如下:1)蓟县系雾迷山组主要分布在工作东北部寿王坟一带。地层出露不全,南部为侏罗系髫髻山组呈断层接触,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含钙白云岩、含叠层石白云岩及沥青质白云岩组成。2)寒武系上统由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竹叶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页岩、沙岩组成。出露于勘查区北部姚榨子一带,地层连续出露,下伏为中统张夏组鲕状灰岩,上覆下奥陶统白云岩,均为整合接触。3)古生界奥陶系主要分布于勘查区西部北营房一带,进一步分为下统冶里组、亮甲山组和中统马家沟组,下统以白云岩为主,中统则以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夹白云岩组成。各组间地层连续,整合接触。上覆地层在汪家庄西南与石炭系地层为断层接触。在姚榨子汪家庄南北一线均与侏罗系九龙山组呈不整合接触。4)古生界石炭系由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组成,主要出露在勘查区南部汪家庄一带,帽子山背斜背斜轴处也有出露,为区内重要赋煤系地层。本溪组:上段下部为灰白色铝土岩,中部夹中粗粒砂岩,上部为页岩,粉砂岩,含有九、十、十一号三个煤层。下段以灰白色砾岩及紫红色粘土岩为主,砾石磨园度好,分选性差,粒径 1-5cm,砾石以石英为主。太原组:上段为一层含钙粉砂质页岩,深灰色或灰黑色,富含海相动物化石。中段底部为粉砂岩及页岩,中部有一层可供局部对比的中粗粒砂岩,上部由页岩,粘土岩组成,含有六、七、八号三个煤层。下段由一层分选一般,磨园度好的砾岩层,砾径 0.5-2cm,由石英、燧石组成,硅质胶结。5)古生界二叠系由下统山西组、下统石盒子组组成,主要出露在勘查区南部汪家庄一带,帽子山背斜背斜轴处也有出露,为区内重要赋煤系地层。山西组:底部为一套灰色粉砂岩,水平层理发育,中部为粘土岩、页岩和五号煤层;上部为中细粒砂岩、粘土岩及煤田主采煤层四号煤层。石盒子组:以灰绿,灰色细粉砂岩及含砾中细粒砂岩为主,铝土质胶结,含第一、二、三号煤层。6)中生界侏罗系该套地层遍布整个中部和东部区。由中统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后城组、上统白旗组四个地层单位组成。上部白旗组未见顶,侏罗系各组地层为:九龙山组:流纹质沉凝灰岩、粉砂岩、页岩,局部含煤;髫髻山组:流纹岩、英安岩及安山岩及其火山角砾岩组成;后城组:紫红色粉砂岩、砂岩及绿岩;白旗组:英安质绿凝灰岩、粉砂岩及流纹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7)新生界第四系主要为一套松散砂砾石堆积,分布于现代沟谷中。2、构造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拱断束()、滦平宽城凹褶束(),东西向的尚义平泉深断裂北侧,区内为一向北东倾伏的单斜,次级褶皱及断裂构造较发育。区内褶皱构造轴向近东西向分布,由南而北主要有背斜、老西沟向斜及帽子山背斜(详见勘查区 11线剖面图)。断裂以 NE 和 NW 向断裂为主,由西向东分别为姚榨子断裂(F1)、汪家庄东帽子山断裂(F2)和苗家营断裂(F3),断裂规模较大,纵贯全区。3、岩浆岩岩浆岩在整个煤田分布较广,对煤层破坏侵蚀极为严重。由北向南岩浆岩分布逐渐减少。岩浆岩以岩墙、岩床、岩株等各种形态侵入含煤地层及煤层中。岩浆岩侵入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常沿断裂侵入,遇煤层时,侵入煤层。在断裂发育部位,岩浆岩常呈多层,沿煤层底板或接近底板侵入。断裂构造规模越大,岩浆岩侵入越严重。区内出露的岩浆岩均为浅成超浅成的次火山岩和绿岩,成份上为中性偏酸性或偏碱性,代表岩石单位有笔架山粗安玢岩(C)和吴宗河英安玢岩(C),以及呈北东向分布的正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脉。4、煤层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为滨海山前平地型海陆交互相及陆相沉积。依据煤田地方划分特点,将本区含煤系地层划分七个层:中石炭统本溪组下段(本区称基底砾岩层)、本溪组上段(本区称马圈子层)、上石炭统太原组下段(本区称北山砾岩层)、太原组中段(本区称张家庄层)、太原组上段(本区称喇嘛沟层)、二迭系下统山西组(本区称荒神山层)、下石盒子组(本区称茂山层)。其中含煤组(地层)包括:马圈子层、张家庄层、荒神山层、茂山层。现将各组地层特征分述如下:1)石炭系本溪组基底砾岩层(C21)以灰、灰白色砾岩为主。砾石滚园度较好,但分选性差,粒径在 310cm 之间,砾间有压合现象,一般厚度 35m,个别地段缺失砾岩沉积。马圈子层(C22)厚度 5060m,上部和中部主要由细砂岩、煤、砂质粘土岩、中粗粒砂岩、砾岩交互组成,细砂岩呈灰黑色水平层理发育,含有破碎的植物化石,一般为煤层的直接顶板,砂质粘土岩灰黑色,含根茎化石,为煤层底板,中粗粒砂岩灰白色,具微斜层理,砂岩的主要成份为长石和岩屑,分选和滚园较差,矽质和泥质混合胶结。砾岩主要成份为石英和燧石,砾径25cm,分选和滚园较差。本组地层含煤三层,即:九、十、十一层煤。下部主要由中细粒砂岩、G 层铝土,粗砂岩组成,砂岩呈灰黑色水平微波状层理,主要成份为石英,矽质胶结致密坚硬。2)石炭系太原组北山砾岩层(C31)厚度 510m,砾石主要成份为石英和燧石,砾径0.53.0cm,滚圆度较好,铁质和矽质胶结。中间夹一层12m 厚的粗砂岩。张家庄层(C32)厚度 1012m,主要由煤、粘土岩、中细粒砂岩和粗砂岩组成。粘土岩呈灰褐色,含根茎化石;砂岩灰黑色,水平微波状层理,主要成份是长石,其次为石英和岩屑,分选和滚园较差,矽质胶结,含黄铁矿细晶和植物碎屑。本组地层含煤三层,即六、七、八层煤。喇嘛沟层(C33)厚度 510m,主要由黑色粉砂岩、页岩组成。岩石均一,水平层理发育,含球状、长柱状黄铁矿结核及丰富的海相动物化石,是良好的标志层。3)二迭系荒神山层(P11)厚度 5060m,主要由粘土质细砂岩、煤、粘土岩和细砂岩组成,粘土岩呈灰黑色,含根茎化石,细砂岩亦成灰黑色,水平层理发育,保存有完好的植物化石,岩石的主要成份是石英和岩屑,矽质胶结、坚硬。本组地层含煤两层,即:四、五层煤。茂山层(P12)厚度 4555m,主要由细砂岩、煤、粘土岩、中细粒砂岩、粗砂岩、含砾粗砂岩、砾岩组成粘土岩呈灰黑色,含根茎化石,中细粒砂岩灰黑色,水平微波状层理,保存有完好的植物化石粗砂岩或含砾粗砂岩灰白色,洪水型层理或微斜层理保存有矽化木化石,砂岩的主要成分是长石和岩屑,分选和滚园较差,泥质胶结,易风化破碎。本组地层含煤三层,即一、二、三层煤。煤田煤系地层总厚度 240570m,其中含四个煤层群,煤层总数 11 个,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 79 个,煤层厚度0.327.0m,含煤系数为 4.2%,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田南部逆掩断层密集,地壳受到严重破坏,煤田北部被侵入岩所切割,煤田中部部分断层受火成岩侵入。本次勘查工作区位于煤田北部,区内含煤地层为滨海山前平地型海陆交互相及陆相沉积,含 9 个煤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其中四、六层煤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三、五、七、九、十层煤为局部可采煤层。本次工作主要针对四、六层煤。四层煤:为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二迭系荒神山组的上部,与上部三层煤层间距 25m 左右,与下部的五层煤层间距 5m。四层煤沉积稳定,走向近东西,倾向南,煤层倾角1045,平均 25左右。煤层厚度 1.5820.3m,平均厚度9.92m,结构复杂。六层煤:为勘查区次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石炭系太原群张家庄组的上部,六层煤与上部的四层煤层间距平均 32m 左右,与下部的七层煤层间距 6m 左右,六层煤原始沉积稳定,走向近东西,倾向南,煤层倾角 1060,平均 25左右,一般厚度09.23m,平均厚度 2.29m。5、煤质据邻近生产矿井资料,四、六层煤煤质分述如下: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四层煤:上部及底部为半亮型煤,中部及下部为半暗型煤。其中半亮煤为宽条带,质地均一,油脂光泽,性脆易碎,节理发育易风化,条痕灰褐色。半暗型煤主要为亮煤、暗煤,含少量的沥青质及镜煤条带,距参差状断口。六层煤:主要为光亮型煤,下部见半暗型煤。光亮型煤呈细条带,玻璃光泽,块状构造,有丝炭夹层,条痕黑褐色;半暗型煤主要由暗煤及亮煤的条带组成,沥青光泽,X 节理发育,断口呈棱角状,条痕褐色。2)煤的化学性质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的化学分析结果见表 3-1。表 3-1 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煤质化验表工 业 分 析发热量 MJ/kg煤层编号Mad AdVd胶质层 Y(mm)粘结指 数 GRIQgr.v.adQne.v.ad煤 种原 煤1.7411.5041.0629.7828.76四 煤精 煤1.708.4641.1820.097 31.3930.35气 煤原 煤3.157.3338.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