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4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1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hapter 23Chapter 23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辛志伟Review1、强心苷有哪些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 良反应?2、为什么强心苷可用于治疗心衰而肾上腺 素则可用于治疗心跳骤停?3、治疗不同心衰的基础用药是哪些?Purpose and RequirementTo be master:肝素类和维生素K的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影响铁吸收的因 素。To be familiar with:促纤溶药、抗贫血药和 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 应。To be known:其他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 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Section 1 抗凝血药与促凝血药一、概述(一)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收缩;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内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二)凝血与抗凝血系统1、组成:凝血系统:全部凝血因子抗凝系统:抗凝血酶、纤溶系统2、关系:相辅相成,对立统一。Fig.抗 、促凝血药 2 二、常用抗凝血药分类:影响凝血因子药;促纤维蛋白溶解药; 抗血小板药(一)影响凝血因子药:主要通过降低血中凝 血因子的数量而发挥抗凝血作用,只防止血 栓形成与扩大,不溶解血栓。肝素【来源】 从猪的肠黏膜及猪和牛的肺中提取 。【化学性质】 为具强酸性(含负电荷)的黏 多糖硫酸酯,平均分子量为12 kDa。抗 、促凝血药 3 【体内过程】Absorption:口服不吸收,只宜静注。Distribution:主要分布于血管内。Elimination:主要经肝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 肝素酶分解后经肾排泄。尿中有部分原形药 。t1/2随用量增加而延长。【药理作用】1、抗凝血:结合并激活AT-抑制或灭活 a、a、a、a、a并抑制血小板的 黏附与聚集。Fig.抗 、促凝血药 4 特点:强;快;体内、外抗凝。2、降血脂(无临床应用价值):促血管内皮释 放脂蛋白酯酶促进血中乳糜微粒和LDL水 解。【临床应用】1、体内抗凝:防治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DIC 早期。2、体外抗凝: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 析等。抗 、促凝血药 5 【不良反应】1、出血:注意观察病人,控制剂量,监测凝 血时间及部分凝血酶时间,必要时用魚精蛋 白解救(1mg魚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2、短暂性血小板减少:促进PF4释放并与之 结合血小板免疫性损伤。停药可恢复。3、其他: 偶致过敏(皮疹、发热、哮喘、 结膜炎等);久用可致骨质疏松和自发性 骨折;可致早产及死胎,孕妇忌用。【禁忌症】 过敏、有出血倾向、严重高血 压、孕产妇等禁。抗 、促凝血药 6 低分子量肝素 ( LMWH )【来源与性质】来源:肝素经酶或化学降解而得性质:同肝素,但分子量 醋硝香豆素双香豆素(慢而不规则)。Distribution:血浆蛋白结合率高(99%)Elimination:华法令与双香豆素主经肝代谢后 随尿排泄;醋硝香豆素主以原形经肾排泄。抗 、促凝血药 8 【药理作用】 抑制过氧化物还原酶抑制 Vit.K环氧化物转变成氢醌型Vit.K抑制肝 合成有活性的凝血因子、。特点: 口服有效;作用慢而持久; 仅 体内抗凝【临床应用】 防治血栓栓塞性病,急者可与 肝素同时用,待本类药显效后,撤掉肝素。【不良反应】1、出血:需控制凝血酶原时间为1824s,必 要 时静注大量Vit.K或输鲜血(内含 有活性的凝血因子、)。Fig.抗 、促凝血药 9 2、华法令可透过胎盘,影响胎儿骨骼及血液 蛋白的-羧化作用,影响胎儿骨骼发育,孕 妇禁用。3、罕见“华法令诱导的皮肤坏死”:多发生于 用药后37天。【药物相互作用】1、使其作用增强的因素:血浆蛋白强结合 型药(阿司匹林、保泰松等);维生素K 缺乏;肝病;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等 );肝药酶抑制剂(丙米嗪、甲硝唑、西 咪替丁等)。抗 、促凝血药 10 2、使其作用减弱的因素:药酶诱导剂(苯巴 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常用药物】双香豆素(dicoumarol);华法令(warfarin, 苄丙酮香豆素);醋硝香豆素( acenocoumarol,新抗凝)枸橼酸钠 (Sodium Citrate)【药理作用】 络合Ca2+抑制血液凝固特点: 仅适于体外抗凝;价廉Tab.抗 、促凝血药 11 【临床应用】体外抗凝:保存血液、保存抗凝血标本【不良反应】 低血钙:每输入1000ml库存血,应加5% 氯化钙或10%葡萄糖酸钙10ml。(二)促纤维蛋白溶解药 (fibrinolytics)即溶栓又抗凝。【药理作用】 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变为 纤溶酶)促进血栓溶解同时水解多种凝血 因子。抗 、促凝血药 12 特点: 既溶栓又抗凝;易溶新鲜血栓; 易致出血【临床应用】 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用药越 早效果越好)。【常用药物】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三)抗血小板药对凝血因子影响小,少致出血。【药理作用】 抑制血小板的激活、黏附、聚 集与释放抑制血栓形成 Tab.抗 、促凝血药 13特点:抑制血栓形成而对凝血过程影响较小, 安全性好(少致出血)。【临床应用】 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常用药物】1、抑制血小板代谢药2、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药3、凝血酶抑制药4、血小板膜糖蛋白b/a受体阻断药Tab.Tab.抗 、促凝血药 14三、常用促凝血药(Coagulants )分类:促有活性的凝血因子生成药;凝血酶 ;抗纤溶药;缩血管药;促血小板生成药(一)促有活性的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 K(Vitamin K)【来源与性质】天然品(脂溶性):K1(植物)、K2(动物及微生 物)合成品(水溶性):K3、K4抗 、促凝血药 15 【药理作用】 作为-谷氨酰羧酰羧 化酶的辅辅酶促进肝合成 有活性的凝血因子、促进凝 血【临床应用】 各种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 出血(胆道阻塞、胆瘘、慢性腹泻、新生儿 或早产儿出血、香豆素类及水杨酸类药物诱 发的出血、久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出血)。【不良反应】K1:静注过快可致面部潮红、出汗、血压下降 、甚至虚脱,主张肌注。Fig.抗 、促凝血药 16 K3、K4:常致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大量 可致新生儿、早产儿及G-6-PD缺乏者发生 急性溶血,诱发或加重黄疸。新生儿、早产 儿禁用。(二)凝血酶(thrombin)【来源】 猪、牛血【药理作用】1、促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止血2、促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促创伤愈合抗 、促凝血药 17 【临床应用】 各种小血管、毛细血管及实 质脏器出血;创面出血。【不良反应】 过敏(三)抗纤溶药【药理作用】 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因 子抑制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抑制纤维 蛋白溶解止血【临床应用】 各种纤溶亢进性出血(含 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多的组织或器官如子 宫、卵巢、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肺、 肝、胰等出血;DIC晚期)。抗 、促凝血药 18 【不良反应】 过量致血栓形成。【常用药物】 氨甲苯酸、氨甲环酸(四)促血小板生成药酚磺乙胺(Etamsylate,止血敏, 止血定, 羟苯磺乙胺)【药理作用】1、促血小板生成;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临床应用】 血小板减少或毛细血管透性 增加引起的出血。Tab.抗 、促凝血药 19 【不良反应】 仅偶见过敏、恶心、头痛等。(五)缩血管止血药【药理作用】 收缩血管止血【临床应用】 血管破裂性出血。【常用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Tab.Section 2 抗贫血药 一、概述(一)概念: 贫血:指单位体积的循环血液 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的病理 状态。(二)常见贫血类型(三)贫血的治疗原则:对因治疗+补充治疗 。二、常用抗贫血药(一)铁剂【体内过程】Tab.抗贫血药 2 Absorption: 口服:血红素铁可溶性络合铁 无机铁;肌注易吸收。影响因素: Distribution: 65%存于血红蛋白中,30%以铁 蛋白形式存于肝、脾、骨髓中,少量存于 肌红蛋白和组织酶中。Elimination: 主随皮肤、粘膜脱落细胞排泄, 少量经尿、胆汁、汗液排泄。【药理作用】 补充体内铁不足【临床应用】 治疗缺铁性贫血。Tab.抗贫血药 3 疗效观察: Hb恢复后,减半续用23月(补充铁贮) 。【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口服可致恶心、呕吐、上腹不 适、便秘。宜饭后服;注射可致疼痛、静脉 炎、静脉痉挛。2、中毒:(1)急性(口服1.0g/次):坏死性胃肠炎 、呕吐、腹痛、血性腹泻、休克、惊厥、昏 迷、呼吸困难等。口服2.0g/次可致死。Tab.抗贫血药 4 解救:催吐、碱性液洗胃、去铁敏、对症。(2)慢性(大量久用):血色病、皮肤色素 沉着、肝硬化、心衰等。【常用制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枸橼酸铁铵等。(二)叶酸(folic acid)【体内过程】Absorption: 食物中的叶酸(蝶酰多谷氨酸)需经 肠黏膜的-L-谷氨酰转移酶(羧基肽酶)水解 成蝶酰单谷氨酸(自由叶酸)后才能吸收。Tab.Fig.抗贫血药 5 Distribution:全身广泛分布。需经还原转化为 活性四氢叶酸后才能产生作用。Elimination:主以原形及代谢物形式经肾排泄 ,少量经胆汁及粪便排泄,可形成肝肠循环 。【药理作用】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苷酸 的合成及某些氨基酸的互变,促进DNA的合 成。【临床应用】 各种巨幼红细胞贫血及叶酸缺 乏症。 抗贫血药 6营养性:最适宜抗叶酸药性:肌注甲酰四氢叶酸钙(亚叶酸 钙)恶性:仅改善血象,不能改善神经症状。Note:宜与VB12合用(三)维生素B12(Vitamin B12)【来源】 动物性食物【化学】 为一类含钴的复合物(氰钴胺、 羟钴胺、硝钴胺、甲钴胺、5-脱氧腺苷钴 胺等)。药用者性质稳定,在体内可转化为 甲钴胺和5-脱氧腺苷钴胺。抗贫血药 7 【体内过程】Absorption:口服需与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 - “内因子”结合后才能吸收。Distribution:需与转钴胺素结合后转运至 全 身,主要贮存于肝。Elimination:主经胆汁随粪排出,少量随泪 液、唾液、乳汁排泄。【药理作用】1、促进四氢叶酸的循环利用2、促肝合成脂蛋白Fig.抗贫血药 8 3、维护神经正常功能:促进神经髓鞘合成 ;防止异常脂肪酸的合成。【临床应用】1、恶性贫血、其它巨幼红细胞贫血、白细胞 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2、辅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3、辅助治疗肝病【不良反应】 偶见过敏,甚至过敏性休克 (为其杂质所为),故不可滥用。Fig.抗贫血药 9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来源与性质】 由肾近曲小管管周细胞分泌 ,为糖蛋白。药用者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药理作用】 促进骨髓红系干细胞生成、增 殖及成熟【临床应用】 肾性及骨髓功能低下性贫血【不良反应】 血压升高、血凝增强;偶致脑 血管意外及癫痫发作。Section 3 促白细胞生成药一、造血细胞生长因子【来源与性质】 由骨髓或外周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糖蛋白。 药用者为采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产品。【药理作用】 与其它细胞因子(白介素等)一起共同促 进骨髓造血细胞的分化、增殖、成熟。Fig.促白细胞生成药 2【常用品种】非格司亭(G-CSF)、沙格司亭(GM-CSF)二、其他促白细胞生成药维生素B4、鲨肝醇、白血生、肌苷、升白 新、利血生Tab.Tab.Section 4 血容量扩充药一、概述(一)概念:血容量扩充药是一类能提高血 浆胶体渗透压,增加和维持血容量的药物 。(二)分类(按理化性质)1、淀粉/多糖类: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 贺斯、万汶)等。 2、蛋白/明胶类:血安定、血代等3、其它类:全氟碳化合物等血容量扩充药 2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