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11.行政的特征:国家意志性、执行性、法律性、国家强制性。2.行政法的含义:行政法是法的一个独立部门,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职权而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行政法的渊源:成文法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条约和协定。非成文法源:有权法律解释、行政判例、行政先例、习惯法。4.行政法的作用: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行政职权:确认行政权的相对独立性,赋予行政主体相应的行政职权;明确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明确行政主体与公务员、被委托组织及个人之间的关系;明确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手段和程序;明确对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和妨碍行使行政职权的违法行为的制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建立和逐步完善保证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国家法律的各种规章制度;规定并发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参与权;规定并发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监督权;预防、制止和制裁侵犯和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5.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以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行政法律关系以特定的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必有一方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中行政主体的意志和行为具有单一性;行政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6.行政主体的含义: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对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2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7.被授权组织的范围:行政机构、社会组织和人民团体、企业单位、事业单位。8.行政行为的含义: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行使行政权力,对外部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9.行政行为的特征: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无偿性。10.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拘束力、公定力、执行力、不可争力、不可变更力。11.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行为规范性、对象的普遍性(非特定性) 、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准立法性、不可诉性。12.行政立法的含义:行政立法是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13.行政立法行为的特征: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从属性立法、很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很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14.行政立法的主体: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特定的地方人民政府。15.行政许可的特征:行政许可时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素、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316.行政许可的受理期限:20d,延长 10d;45d,延长 15d。17.行政征收的含义:是指行政主体根据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需要,凭借国家行政权,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取得税、费以及土地、企业等其他财产权益的行政行为。18.行政征收的特征:强制性、形式多样性、无偿性和相应的补偿性、法定性、限定性和固定性。19.行政征收的种类:税、费、土地、企业、其他财产。20.行政征收的原则:法定原则、 公平负担与受益者负担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效率原则、 确保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尊重个人和组织财产权的原则。21.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22.行政确认的内容:法律事实的确认、法律关系的确认。23.行政给付的含义:即行政物质帮助,是指行政主体在公民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24.政府作用25.行政给付的种类: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会救济及福利金、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26.行政奖励的内容和形式:精神方面的权益、物质方面的权益、职权方面的权益。27.行政强制执行的含义: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其应履行的法定义务时,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迫使其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4履行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活动。28.房屋拆迁29.代执行:是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替履行行政行为所确立的可代替作为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30.行政强制措施的方式: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和对公民身体强制检查;对财物的查封、扣押、冻结。31.行政裁决的含义:是指依法由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行政行为。32.行政裁决的特征:前提:当事人之间发生了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主体:法律授权的行政机关;程序依当事人的申请为开始;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决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效力。33.行政调解的特征:行政调解是由行政机关主持的,其调解主体仅限于行政机关;行政调解依当事人自愿为原则;行政调解是一种诉讼外的调解,它不是仲裁或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不能限制当事人的仲裁申请权和司法诉权;行政调解的对象既可以是民事争议又可以是行政争议。34.行政处罚的含义:是指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35.行政处罚的种类:人身罚:行政拘留、劳动教养、 驱逐出境、禁止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5进境或出境、限期出境;财产罚:罚款、没收;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申诫罚:警告、通报批评。36.行政处罚的原则:处罚法定原则:处罚设定权的法定性、处罚主体及其职权的法定性、被处罚行为的法定性、处罚的种类及内容和程序的法定性;处罚公正、公开的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职能分离的原则: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与实施机关的分离、行政处罚的调查与检察人员和行政处罚的决定人员相分离、做出罚款决定的机关和收缴罚款的机构的分离、由非本案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的原则;一事不再罚的原则。37.行政指导的概念:是指国家机关在其所管辖事务范围内,对于特定的人、企业、社会团体等,运用非强制性手段,获得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助,指导行政相对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38.行政指导的方式和类型:助成性行政指导,是为相对人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出主意的行政指导,故又称为出主意的行政指导;规制性行政指导,是指为了维持和增进公共利益,对违反公共利益的行为加以规范和制约的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是以调整相互对立的当事人之间的利害关系为目的的行政指导,以行政机关在法律上对当事人某方或双方有一定的权限为基础。39.我国行政合同的具体表现形式:土地有偿出让、承包合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租赁合同;粮食定购合同;公共工程合同;政府采购合同;BOT 政府特许经营合同;其他几种行政合同:人事聘用合同、科研合同、计划生育合同。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640.行政主体的权利:选择合同相对一方的权利;对合同的履行具有监督、指挥权;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的相对人有制裁权。41.相对一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取得报酬权、损失补偿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因不可预见的困难造成损失时的补偿请求权;义务主要表现在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和期限认真履行合同、接受行政主体的监督、指挥以及依法实施的制裁。42.行政程序的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遵守的方式、步骤、空间、时限。43.行政程序的特性:行政程序是行政权的运转过程、行政程序是行政权运转的动态过程、行政程序具有参与性、行政程序具有法定性。44.行政公开的内容:行政立法公开、行政决策公开、行政程序公开、行政信息公开、行政决定公开。45.信息公开的概念:信息公开又称情报公开、资讯公开、是指凡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信息资料,出法律规定应予保密外,有关机构均应依法向社会公开,任何公民或组织均可依法查阅和复制。46.行政补偿的特征:行政补偿是对合法行使职权而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的损失所给予的补救;行政补偿是为了公共利益不得已而损害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时,对无义务的特定人所做出的特别牺牲而给予的补偿,作为遭受损害的相对人并没有特别的义务要承受这一负担;行政补偿主要是一种财产上的补偿;行政补偿一般是事前补偿。47.行政补偿的范围:土地征用(收) 、房屋拆迁、军事征调、公用征收、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7公用征调、公务合作行为。48.行政复议的含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49.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50.行政诉讼的含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51.3 个月期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