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车身的地位 1、 车身是汽车四大部分之一。现代汽车沿着“底盘发动机车身”逐步发展起来。车 身已后来居上,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 2、 从工艺上看:冲压、焊接、涂装、总装这四大生产线都跟车身有关。 3、 从质量上看:客车、轿车和多数专用车,汽车车身的质量约占整车自身质量的 40% 60%。 4、 从经济效益上看:车身高于底盘和发动机。因为,车身的设计水平和制造质量是畅销 的关键。 5、 从节能、节约材料上看:车身潜力更大。车身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 品。 6、 从修理工作量上看:车身占 30%。 7、 车身是汽车工业的重中之重。 二、用户对车身的基本要求 1、 美观:造型、色彩、装饰等。 2、 价廉:便于制造和装配等。 3、 耐用、承载能力高,耐腐蚀等。 4、 舒适:室内空间大、室内布置好、行驶平顺、视野好、噪声小等。 5、 省油:空气阻力小,质量轻等。 6、 主动安全:视野好、操纵方便、仪表板布置合理。 7、 被动安全: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撞撞伤装置、吸能结构等。 8、 使用维修方便:出入门方便,翼子板拆卸方便等。 三、车身的涉及面 1. 强度刚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塑性力学,有限元法 2. 车身材料:工程材料学 3. 加工方法:冷冲压,焊接,喷漆,电镀,塑料成型 4. 车身造型:空气动力学 5. 车身造型技术,内部装饰:技术美学,色彩学,用户心理,营销学,企业管理学。 6. 通风保暖:空气动力学,热工学,传热学。 7. 防震隔音:机械动力学 8. 照明:光学,交通运输工程 9. 座椅,视野:人体工程学,人体医学 10. 车门及锁:机构学,电子学。 11. 车身涂装及防腐:化学 四车身材料 1. 车身材料:(1)金属和轻合金,(2)非金属材料 2. 钢及其防锈:镀锌钢板 总趋势:非金属代替部分金属;非铁金属代替部分钢铁;轻量化、复合材料 白车身: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腰线:位于侧窗下部,贯穿前后的造型特征线。 后翼子板:遮盖后车轮的车身外板。 后立柱(C 柱):车身后部支撑顶盖的立柱。 上边梁:顶盖两侧纵向加强构件,属于车身侧部框架。 中立柱(B 柱):支撑顶盖或固定后门的中间立柱。 前立柱(A 柱):支撑顶盖,安装风窗玻璃与前门的立柱。前(轮)挡泥板:前轮内侧的挡泥板。 保险杠 :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 1-3 车身的承载类型和构造 分类 1 按用途分:轿车,客车,货车,专用汽车车身等 2 按材料分:金属,非金属,钢木混合等 3 按承载型式分: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 一 非承载式(有车驾式) (一)特点 1 结构特点 (1 )有单独的车架,车身与车架不固接 (2)车身通过弹性元件与车架连接 (3)车架产生的变形由橡胶垫或弹簧的挠性所吸收 2 承载特点 主要是车架承载,车身几乎不承载 (二)车架结构 1 对车架的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 (2)具有足够的抗弯刚度,最大弯曲挠度 =50mm)3.支承:(固定支承布置在振动中心,尽量靠近刚性横梁) 城市大客车:1.地板高度:a.标准地板(700-750mm)b.低地板(500mm 左右)c.超低地板 (低于 450mm) 长途大客车:1.无须严格控制地板高度(乘客上下车不频繁) 2.高地板:改善乘客视野、提高碰撞安全性和布置行李舱的需要) 3.高地板应注意的事项:车辆重心会随行李舱内行李的多少而转移,从而影 响了行车的稳定性。 驾驶员的座椅尺寸 1.方向盘倾角 r 对驾驶员操纵力的影响:为了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应尽可能减小方向盘的倾角。2.参数推荐值:A=400-500mm 第三章 以下几种情况可使踏板力增加:1.座椅升高 2.减小座椅倾角 3.减小靠背倾角 轿车的基本形式:折背式,直背式和舱背式。 客车的车身形式分类:单层客车,双层客车和一层半客车。第四章第四章 胯点胯点: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 R 点点:在总布置设计之初,先根据总布置的要求确定一个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时的 “胯点” 。然后以 R 点作为参考点进行设计。 H 点点:试制出样车后,将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把三维 H 点人体模型按照有关标准的 规定安放在座椅上,测量“胯点” ,即为 H 点 H 点的作用点的作用:(1)决定了与驾驶员操作方便、乘坐舒适相关的车内尺寸的基准。 (2)确定 眼椭圆在车身中位置的基准点(3)影响到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 驾驶员眼椭圆驾驶员眼椭圆:驾驶员以正常的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 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驾驶员以正常的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一手握住方向 盘时另一手所能角及的最大空间界面。 第五章第五章 流线流线:在气流中引入一条假想的曲线,认为它任何一点切线的方向都与该时刻气流质点速 度向量的方向相同。 流谱流谱:在莫一瞬时的流场中,许多流线的集合。描述气体流动的全貌。 风压中心风压中心:合力在汽车上的作用点 C.P 质心:汽车受力中心 C.G 气动力的分解气动力的分解:气动阻力 Fx 气动升力 Fz 气动侧向分力 Fy 纵倾力矩纵倾力矩 My:汽车抬头为正(My=Fx*Zc-Fz*Xc) 横摆力矩横摆力矩 Mz:汽车右偏为正(Mz=Fy*Xc) 侧倾力矩侧倾力矩 Mx:汽车右倾为正(Mx=Fy*Zc) 汽车的气动升力作用汽车的气动升力作用:有害,须尽可能减少,从安全角度,减少气动升力比降低空气阻力 更重要。 弦线弦线:中线、前缘、后缘、拱度 迎角迎角:弦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符号:前高后低的弦线,迎角为正,反之为负) 汽车的空气动力稳定性:1.C.P.在 C.G.之前2.C.P.在 C.G.之后 附面层附面层:围绕着运动物体的一个相对薄的空气层内,气流速度有着急剧的变化,存在着速 度梯度,该气流层,就叫附面层(又称边界层) 分离现象、分离点分离现象、分离点 1.原理:按伯努利原理,当汽车高速行驶时,其气流速度在不同表面处是各不相同的。 2.分离点:当气流从凸起部分向凹下部分流动时,附面层内的气流速度变慢而使附面层内 的气体“堆积”起来,并逐渐增厚,在距离物体表面某一点 k 处的气体粒子失去动量,速 度为零,气流在这一点与表面开始分离,该点称为分离点。 3.分离现象:从分离点 K 点起形成一个分离面 K-K ,在分离面后部产生一个个涡旋,涡旋 被外层气流带走。同时又从分离面上卷进新的涡旋以补充被带走的部分,这种现象称为分 离现象。 倒流倒流:在更靠近物体表面的气流方向变为负值,空气发生倒流。1、汽车表面的气流:课本、汽车表面的气流:课本P116(图)(图) 2、各种汽车进出风口位置的确定:、各种汽车进出风口位置的确定:3、从造型设计观点分析,现代汽车的质量指标应包括:、从造型设计观点分析,现代汽车的质量指标应包括:内在质量实用性(结构、性 能、寿命) ;外观质量美观性(形态、色彩、装饰) ;舒适程度(人机系统协调) 。 汽车造型设计任务汽车造型设计任务: 1.人机系统的协调人机系统的协调 从物质功能角度要求产品结构合理、性能良好,从精神功能角度要求其形态新颖,色彩协 调;还必须从使用角度要求其舒适、宜人和方便。因此,造型设计师必须灵活运用人体工 程学的原理,合理地使用人机系统设计的基准参数,为人们创造出舒适的工作环境、劳动 条件和操纵系统,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服务。车型车型进风口位置进风口位置出风口位置出风口位置轿车4后窗柱下部大客车前围及前风窗上部及车顶开设顶窗后窗柱货车前围上部(平头) 、发动机罩后部(长 头)后窗柱下部或后门柱侧面2.创造性创造性 创新是造型设计的灵魂。它要求设计者善于从生活中去捕捉艺术形象,激发灵感,或参照 仿似学的科研成果,通过概括、提炼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形态。所以,在汽车造型设计中, 往往是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3.时尚性时尚性 汽车产品在要求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还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一方面要体现人们时 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要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使汽车造型时髦因此要求 汽车造型设计人员不断研究和探索时代美及其演变规律,创造出满足社会和时代要求的汽 车造型。 4.经济性经济性 汽车造型设计的经济性要求,除了从材料、能源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外, 还要根据汽车的类别对汽车的内外装饰设计予以权衡。5.65.6 汽车造型的发展汽车造型的发展汽车造型涉及的学科:汽车造型涉及的学科: 1.机械工程学(耐用、低成本、易维修)2.人体工程学(舒适、安全)3.空气动力学(空气 阻力、升力、横风稳定) 汽车外形三要素:汽车外形三要素: 1.形体构成:包括汽车的基本形状和整体分块。取决于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 在这个 阶段中。通常由造型设计师集中各方面的意见绘制外形构思草图,并协同总布置设计师解 决汽车的结构性能与美观的形体之间的矛盾,做到汽车外形覆盖件具体的形状,即形成汽 车的雕塑形象。 2.线形构成:赋予汽车外形覆盖件具体的形状,即形成汽车的雕塑形象。 这是在总布置设 计基本完成之后,进一步使汽车外形获得精确的曲线形状的阶段。 3.装饰和色彩构成: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灯具、车轮装饰罩、标致、浮雕式文字等的造 型设计和位置布置以及车身的色彩设计。 汽车的发展史:汽车的发展史: 1 马车型汽车: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人们的主要精力用在了汽车的机械工程学上, 汽车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造型,因此人们称之为无马的马车。 1908 年美国产生了著 名的福特 T 型车,以其结构紧凑、坚固耐用、容易驾驶、价格低廉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并 以产量之高而著称于世 2 箱型汽车:马车型汽车一般都是敞篷的,不能遮风挡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 1915 年生 产出了一种新型的福特 T 型车,这种车的室部分很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称 之为“箱型汽车” 。3、甲壳虫型汽车:1933 年,由波尔舍设计一种大众化的汽车,波尔舍设计一种类似甲壳 虫外形的汽车。优点:迎风阻力小,结构紧凑,轻便省油。缺点,对横风的不稳定性 4 船型汽车:车子的的前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溶于一体,大灯散热器 罩也行成整体,车身的两侧形成一个整体而平滑的面,车室位于车长的中部,整个造型很 像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 。 、 5.鱼型汽车: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梯状,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把船型汽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斜背式。由于 斜背式汽车的背部像鱼的脊背,所以人们这类车称为“鱼型汽车” 。鱼型汽车的缺陷: (1)由于后窗玻璃倾斜太甚,窗玻璃面积增加而强度下降;夏天日光从后窗大面积照射, 使车内温度过高。 (2)对横风的不稳定性5.75.7 汽车造型的艺术性汽车造型的艺术性(一)整体感(一)整体感 1.统一完整是汽车造型首要的标准。 2.各种布局有机联系、相互呼应,才能反映一定的主题和一定的思想内容,才能具有美的 感染力。 3.形象的重复与再现,能使一个整体的各部分互相联系起来。 4.适当变化使造型更加活跃。 5.突出形象,反映主题 (二)比例规律(二)比例规律 1.黄金分割比及黄金矩形 2.均方根比及均方根矩形 3.整数比及整数比矩形 4.汽车结构上的比例关系应满足汽车性能的条件下追求比例关系的合理性。 汽车造型的动感和视觉规律汽车造型的动感和视觉规律 1.汽车的外形与自然界运动物体的外形相像 2.使汽车具有活泼流畅的线条和光顺的车身表面 3.强度水平线,削弱垂直线 4.运用不同的色彩和质感对比 1、人的错觉:a.长度错觉 b.光渗错觉 c.对比错觉 d.分割错觉 2、a.汽车显得较大:是汽车表面十分光滑并涂浅色漆;b.汽车显得矮而长,重 心低而稳:汽车下部喷上深色;c.汽车显得短而轻:汽车下部喷上浅色 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一种色彩所独有的相貌特征 2.明度(光度):色彩的明度程度a.无彩色系中,明度由白、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