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章 (一)糖酵解 (Glycolysis)(Embden - Meyerhof Pathway EMP)第一部分:血糖概述一、血糖的基本特点: 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称为血糖. 血糖含量是体内糖代谢的一项重要指标. 空腹血糖浓度 80120mg/dl 正常. 空腹血糖浓度 160mg/dl 高血糖. 空腹血糖浓度 70mg/dl 低血糖.二、血糖的来源: 食物:食物中的淀粉等碳水化合物. 糖异生作用: 由非糖物质(脂肪或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转化而来. 糖原的分解.三、血糖的去路: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糖酵解作用,释放能量,生成终产物乳酸. 合成糖原储存在肝脏、肌肉. 转化为脂肪储存.四、与蛋白质、脂肪相比,糖作为能源的主要优点: 糖的分解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对机体无毒副作用. 在无氧情况下糖也可供能. 糖的供能比例在55%65%.第二部分: 糖酵解作用(Glycolysis) 一、糖酵解作用: 定义:在无氧的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成丙 酮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作用. 这一过程与酵母菌使糖发酵的过程相似,又称为 糖酵解,简称EMP途径. 反应部位:胞浆.二、糖酵解过程概述:1、碳骨架的变化:6C糖 2个3C糖葡萄糖 2分子乳酸或葡萄糖 2分子乙醇 + 2分子CO22、EMP途径共经历了10步生化反应历程.概括如下图所示:第一阶段反应:葡萄糖的磷酸化反应2+2+2+ 葡萄糖的磷酸化反应葡萄糖G6-磷酸葡萄糖G-6-P己糖激酶注意:己糖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己糖激酶(1)专一性不强,底物可以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果糖.(2)葡萄糖-6-磷酸和ADP抑制(变构抑制剂).葡萄糖激酶(肝脏):(1)只作用于葡萄糖.(2)当葡萄糖浓度较高时发挥作用,G6P促进糖原合成.(3)不受产物葡萄糖-6-磷酸的抑制. 葡萄糖(P) 6-磷酸葡萄糖(G6P)意义:活化葡萄糖.磷酸化后的葡萄糖无法出细胞,是细胞的保糖机制. 磷酸己糖异构化反应6-磷酸葡萄糖G-6-P6-磷酸果糖F-6-P磷酸己糖异构酶意义:使羰基从1位C上转移到2位C上,1位C上-OH游离, 为第二次磷酸化打基础.6-磷酸果糖F-6-P1,6-二磷酸果糖F-1,6-BP6-磷酸果糖激酶-1磷酸果糖激酶-1是糖酵解途径的第二个关键酶.(3) 1,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反应磷酸果糖激酶1:(1)ATP抑制该酶的活性:ATP既是底物又是变构抑制剂.(2)AMP可去除ATP的抑制作用:实际上是通过 AMP/ATP 比值调节酶活性.(3) H+过高抑制酶活性 避免酸中毒.第二阶段反应:六碳糖的裂解反应酶 1,6-二磷酸果糖的裂解反应1,6-二磷酸果糖磷酸二羟丙酮96%3-磷酸甘油醛4%醛缩酶(5)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相当于1,6-二磷酸果糖裂解为两分子的3-磷酸甘油醛. 生理状况下:磷酸甘油醛不断被消耗,磷酸二羟丙酮不断地被异构化.第三阶段:产能阶段2分子的3磷酸甘油醛2分子丙酮酸5步反应丙酮酸 3-磷酸甘油醛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这是糖酵解过程中唯一的一次脱氢反应.注意: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活性中心含游离-SH.碘乙酸会抑制该酶的活性不可逆性抑制.砷酸与磷酸结构相似,砷酸替代磷酸形成1-砷酸-3-磷酸甘油酸水解为3-磷酸甘 油酸,而不能形成形成高能磷酸键. 高能磷酸基团的转移反应: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l 糖酵解过程中第一个产生ATP的反应. l 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ATP.底物水平磷酸化(掌握该概念) 3-磷酸甘油酸异构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生成反应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烯醇化酶(10) 丙酮酸的生成反应糖酵解中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丙酮酸激酶是第三个关键酶;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ATP。糖酵解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的磷酸化:葡萄糖3步反应 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2分子的磷酸丙糖第二阶段:葡萄糖的裂解阶段:2步反应第三阶段:产能阶段2分子的3磷酸甘油醛2分子丙酮酸5步反应P3PPOOHOHCH2CH2OO125 46P磷酸二羟丙酮123+P异构6-磷酸果糖P564磷酸甘油醛PP1,3-二磷酸 甘油酸PCOHCOHH2COOH3-磷酸甘油酸P2-磷酸甘油酸P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丙酮酸6-磷酸葡萄糖PG葡萄糖活化裂解脱氢异构PP1,6-二磷 酸果糖活化产能脱水异构产能HHOH三、葡萄糖酵解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葡萄糖为起始物:2(7) + 2(10) - 1(1) - 1(3) = 2ATP. 细胞内多糖为起始物: 2(7) + 2(10) - 1(3) = 3ATP. 其他单糖通过转化为糖酵解中间产物形式进入糖 酵解过程. 葡萄糖为起始物:2(7) + 2(10) - 1(1) - 1(3) = 2ATP. 细胞内多糖为起始物: 2(7) + 2(10) - 1(3) = 3ATP. 其他单糖通过转化为糖酵解中间产物形式进入糖 酵解过程.第三部分: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去路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乳酸乙醇乙酰 CoA三羧酸 循环(有氧或无氧)丙酮酸乳酸乙醇乙酰 CoA糖酵解途径三羧酸 循环(有氧或无氧)(有氧)(无氧)(1)乳酸发酵:动物、藻类、乳酸菌.G2ADP2Pi 2乳酸2ATP 2H2O NAD(一)丙酮酸的无氧还原乳酸发酵的生物意义? 消耗糖酵解脱下的 H,保持细胞内的pH稳定。(2)酒精发酵:酵母菌焦磷酸硫胺素( TPP )HO第四部分: 糖酵解反应的基本要点: 总反应式:葡萄糖 + 2 ADP + 2Pi + 2NAD+2 丙酮酸 + 2ATP + 2H2O + 2NADH + 2H+ 整个过程无氧参加. 三个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从葡萄糖开始净生成2分子ATP. 从糖原开始净生成3分子ATP. 一次脱氢,辅酶为NAD ,生成NADH H. 限速反应/关键反应的概念:在物质代谢的整个反应链中, 某一步反应速度决定整个反应链的速度,这一步反应称限速反应.催化的反应往往是不可逆的 催化限速反应的酶称限速酶/关键酶. 糖酵解途径限速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注意:上述内容要熟记! 磷酸果糖激酶: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酶. 抑制剂:ATP、柠檬酸(碳骨架).激活剂:AMP、ADP. 己糖激酶:乙酰CoA和脂肪酸对酶有抑制作用.6-磷酸葡萄糖是变构抑制剂. 丙酮酸激酶: 变构抑制剂:ATP、丙氨酸、乙酰CoA、脂肪酸.变构激活剂: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共价修饰 :磷酸化后失活.糖酵解的意义:1. 为机体供能:生成2分子ATP.如果是从糖原分解开始,生成 3ATP。2. 某些厌氧生物及组织细胞生活所必需,它们需要的能量 完全依靠糖的无氧代谢.少数组织:视网膜、肾髓质及成熟红细胞.Thanks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