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7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5页 / 共67页
第6页 / 共67页
第7页 / 共67页
第8页 / 共67页
第9页 / 共67页
第1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何为社会?一社会的含义:涵盖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区别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小社会?n“社”和“会”:具有制度和礼仪的群体生活形式(语义 学)n社会学群学(中国)n古典社会学:社会哲学 现代社会学:重视经验n三分法:政府规则、市场规则、社会规则政治学、经 济学、社会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划分n学科界标:研究对象n腐败现象的研究n政治学: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缺乏监督 经济学:腐败的产生 是体制不健全条件下“寻租”行为的结果 法学:铲除腐败的 根本途径是建立法治政府 社会学:杜绝腐败必须建立具有约 束力的广泛社会监督n根据研究对象来划分学科界限的做法越来越不合适n根据学科的观察视角、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来对学科进 行划分n社会学理论重建返回古典,走向综合何为社会学?一种想象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以喝咖啡为例:symbolic value, as social ritual/ use as a drug / soci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s / history / political以泰坦尼克为例: “优先救助妇女儿童”: 69%的妇女儿童获救,男乘客中17%生还,但从分层角度来看生还率:三等舱26%,二等舱44%,头等舱60%社会学的用途n文化差异的意识n政策效果的评价n自我启蒙社会学传统n叙述“社会学传统”的不同方法n人物史(key figures, masters)n流派史 (schools, -isms)n观念史 (unit ideas, keywords)community-societyauthority-powerstatus-classsacred-secularalienation-progress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n现代性与“社会性”(the social)的突显n经典时期:- 孔德( Auguste Comte, 1789-1857 )- 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 韦伯(Max Weber, 1864-1920)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n社会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 社会事实n社会团结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n失范自 杀 论n与社会群体充分融合,需求和抱负受到社会规范调节的人不太可能自杀。根据融合和规范的有无区分了四种自杀类型。n自私型、失范型、利他型和宿命型自杀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n现代时期:四大流派n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n冲突理论(conflict theory)n交换理论(exchange theory)n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n当代 “新理论运动”n吉登斯(Giddens)的结构化理论,n布尔迪厄(Bourdieu)的结构主义实践论,n哈贝马斯(Habermas)的沟通行动理论,n卢曼(Luhmann)的系统功能论,n科尔曼(Coleman)的理性选择理论,n亚历山大(Alexander)的新功能主义,n福柯(Foucault)的权力/知识理论当代社会学热点问题n具体问题n社会网络分析 (social network analysis)n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n信任 (trust)n总体趋势n信息社会 (information society)n消费社会 (consumer society)n风险社会 (risk society)n全球社会 (global society)社会学研究方法n经验的、实证的科学n研究流程:n选择问题n提出假设n设计方案(方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实地法)n收集资料n资料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n报告结果社会学的科学化和人文化n社会统计方法的普遍应用和强势拓展n社会现象的复杂,社会学的“科学”研究具有相 对性n社会学的研究,既需要科学的分析方法,也需要 基于经验的丰富的想象力n科学性和人文性互为补充社会学的体系与范畴n社会关系与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n文化、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社会结构、群 体、组织、越轨、犯罪、社会控制n社会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n社会分层、社会流动、贫困、种族、性别n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n家庭、教育、宗教、权力与政治、经济与劳动n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n社会问题、人口与生态、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城市 与城市化、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社会学与中国经验n东方现代化与中国经验n“西方”: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社会自由n“东方”:经济落后、政治集权、社会家族化n东方现代化是否可能?n黑格尔、汤因比的历史哲学:“东方”文化是被“西方”文 化超越的存在。n马克思也曾猜想,东方社会可能不同于西方社会的进化 型社会,他依据当时有限的东方社会(特别是印度)的 文献,指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理解亚细亚社会结构 高度稳定的一把钥匙。OUR SOCIETY国庆节,各乡农民涌进城市看热闹时代的“时尚 ”城乡越来越趋同的婚礼城市的建设者n二战以后,“东方”和“西方”成为政治概念,“东方”被冷战理论赋予 了非民主的集权主义。n魏特夫(K.A.Wittfogel)认为,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是一种 治水社会。这种社会的农业由于干旱而需要依赖协作的灌溉系统。 而这种协作进而需要纪律、从属关系和强有力的领导,从而形成政 治权力控制的庞大的社会组织网,这是“东方专制主义”的历史根源 。n后殖民主义的结构话语中,“东方”则成了结构西方话语霸权的武器 。n苏联解体后,东方概念被进一步意识形态化。n东亚一些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成就,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东方现代化” 可能性的命题。中国经验n一、不同于中国模式、中国奇迹,不仅仅指成就 ,也包括教训;n二、特别指一些因为中国特定的人口规模、社会 结构、文化积淀特点而产生的新的发展规则,一 些对深化关于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有探索意义的东 西n三、开放、包容、实践性的、没有定型并不断变 化和发展中的经验Chapter 1 文化与社会化文化的界定 文化的特性文化的构成文化的类型文化的变迁文化的界定n辞义n在中国古代,文治教化。“文”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道德、礼乐、典章制度;“化”指感化、教化n在西方,农耕和对植物的栽培;15世纪后,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为文化n社会学中的文化概念:n有形和抽象创造物的总称。n一个社会的成员或其群体的生活方式,信仰、观念和价值,实物、符号或技术文化的特性l人为创造性l后天习得性l共享性l象征性l传递性l变迁性文化的构成n符号(symbols)n人是“符号的动物”。语言。Sapir-Whorf Hypothesis。n价值观念(values)n一个社会中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错、好坏、善恶的观念。通过符 号系统而传承。价值取向模式持久而稳定。n规范(norms)n在特定情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n表现形态:习俗、道德、宗教、法规n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系文化的类型n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the dominant culture, subculture,counterculture)n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n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n普世文化(cultural universals) Murdockn地球村n对文化差异的态度n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n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 媚外主义 ( zenocentrism )文化变迁n文化传播 cultural diffusionn文化堕距 cultural lagn文化濡化 cultural acculturation社会化(socialization)n社会化涵义:从“生物人”到“社会人”:文化变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纪律、抱负、技能/知识 、角色n社会化的功能:n形成和发展独特人格n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n传递和延续社会文化社会化的代理机构n家庭(the family)n学校(schools)n同侪群体(peer group)n大众媒体(the mass media)n职业组织(work)n附论:generational gap, addiction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n儿童及幼年时期:生理成长与人格发展n少年及青年时期:自我认同、独立n成年时期:婚姻家庭、职业n老年时期:适应生理老化、角色转换n濒死和死亡:learn to dien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Chapter 2 社会结构、互动与网络u 社会结构及其分析u 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u 社会互动u 社会网络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u 含义:人口统计结构社会分层结构社会制度结构微观结构(microstructures)-人际网络宏观结构(macrostructures)-组织架构全球结构(global structures)-国家体系社会结构分析的单位:-地位(status):社会位置自致地位与先赋地位(achieved / ascribed status) -角色(role):行为期待 -社会群体与组织 -宏观社会结构角色n角色期待(role expectation )n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role conflict / strain)n角色与自我认同(role and self-identity)n角色距离(role distance)和个人与角色的 混淆 (person-role merger)宏观社会结构:n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n社区(community)n社会(society)n世界体系(world system)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n大庭广众中的男人与女人n微观的社会互动影响更大的社会过程n宏观的社会系统影响狭小的社会场景语言沟通n社会规则与打破规则n反应性惊呼n口误互联网带来的改变 (讨论)n社会互动中的时间和空间n钟表时间n互联网对空间的改变Chapter 3 群体与组织n社会群体(social group)的含义与“社会聚合”(aggregate)、“社会类属”(category)的区别n社会群体的特征n群体具有一定的结构n群体成员之间持续的互动n一致的群体意识和价值体系n一定的群体目标和功能群体的类型n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primary/secondary)n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 n内群体与外群体(in-group/ out-group)n隶属群体与参照群体(membership /reference)群体的效应n社会促进与偷懒(social facilitation/ social loafing)社会性表演阻滞(social inhibition of performance)n从众(conformity)与服从(obedience):n谢里夫实验、阿希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n风险转移(the risky shift)n遵从群体压力导致群体决策更具冒险性n群体思维(groupthink)n寻求一致而压制批评性意见组织n组织的含义:n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n组织的特征:n清晰陈述的特定目标n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成员(但不固定)n规范的规章制度n权威结构与分工n一定的技术和物质设施组织结构n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formal/ informal structure)n正式结构是指导组织成员活动的一套明确陈述的规定 、纪律和程序n非正式结构由成员的互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 People get to know one another as individuals, not simply as officials. The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