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第9页 / 共49页
第1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传播的含义在公共关系学中,传播指的是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和方式,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基本含义包括:信息的传递双向的交流信息的共享 二、传播的基本要素1.传播者(信源)组织A.接近性B.权威性C.客观性2.传播信息3.媒介4.受众3S理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创造性理解歪曲性理解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卷入性理解5.传播效果要达成较好的传播效果,应注意:A.最佳传播者条件 权威性 客观性 亲密性认同策略B.良好的信息制作方式C.尊重受众的选择权D.注意环境气氛的影响E.完善沟通传播的技巧6.反馈按照反馈效果划分:正反馈/肯定性反馈负反馈/否定性反馈按照反馈表现形式划分:显反馈隐反馈7.干扰因素(噪音)噪音是指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和影响,它可由主观和客观的复杂因素造成。时间因素特定时间内外在噪音的强弱特定时间内目标受众的情绪和精力状况信息沟通时间的长短、提前推迟等空间因素社会大环境微观环境传播双方因素共同经验范围双方关系心理定势 一、自我传播信息传递主体和信息接收客体是同一个体。很大程度上属于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范围。 二、人际传播沟通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往,也就是 我们通常说的“人际交往”。这是最常见、最 普通的一种传播方式。1.类型A.面对面的直接的人际传播B.通过中介进行的间接的人际传播2.特点A.显著的私人性B.双方的参与性C.传播符号的多样性交流手段丰富,传递符号多样化。D.反馈的灵敏性E.沟通的情感性F.主观的制约性3.利弊:利:有效的人际传播是培养社会组织内部“家 庭式氛围”的必备条件。弊:不利于信息广泛、迅速、准确地传达。 三、小团体传播即群体内的人际沟通活动。特点是:1.沟通在特定的群体环境中进行。2.沟通意见多元化。3.沟通受到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制约。 四、组织传播作为传播主体的组织与其成员及环境之间的信 息交流沟通活动。1.类型:A.组织内传播上行传播下情上达(建议/愿望/要求)下行传播上情下达(目标方针/政策/任务)平行传播B.组织外传播a.信息输入b.信息输出2.特点A.传播主体组织化B.传播活动的双重性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并存。C.传播对象多元化D.有很强目标导向和计划性E.传播方法的综合性 五、公众传播/群体传播传播主体向相对集中的较大公众群体进行传播 。而受众在一定的规则下,聚合于一定场所接受传播。特点: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 。客体是较大而又集中于特定空间的公众群体。传播者与公众的大规模现场参与。多种传播技术综合使用。现场气氛对传播效果影响明显 六、大众传播职业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信息传递给分 散的大众。主要特点是:1.传播机构高度专业化。2.传播对象高度大众化。3.传播内容大众化。4.传播手段高度技术化。5.传播活动高效化。6.信息反馈困难。 一、印刷媒介1.报纸优点:1)信息详细深入。2)读者选择性强。3)资料可保存,便于查找。4)制作容易,成本较低。局限2.杂志优点:1)专业性强。2)信息容量大。3)印刷精美,感染力较强。局限:3.书籍优点:内容有深度、传播信息持久、权威性和易保存局限:制作的周期太长,不利于组织将信息及时传播给公众。受出版数量的限制,传播信息的覆盖面不够广 。4.组织自行编制的印刷媒介组织自行编制的印刷媒介常见的有:招贴、传 单、小折页、公司手册、公关杂志、公关年报 等。 二、电子媒介1.广播优点:1)传播迅速、及时2)不受文化限制,听众广泛3)收听方式最为灵活4)成本低局限:1)听觉传播,缺乏深入说理的功能2)公众无法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节目,只 能被动地按节目顺序收听;3)收听状态无独占性导致收听时往往心不在焉,影响了广播的传播效果。2.电视优点:1)形象生动,感染力强2)娱乐性强,受众面广3)传播信息迅速、广泛局限:信息稍纵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受众选择被 动、信息内容深度不够电视节目的制作费、播映费昂贵电视受众对节目中插播广告的反感程度位列各大媒体之首3)新闻纪录电影与影像宣传品1)新闻纪录电影也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传播 手段。(重大政策、历史事件)2)音像宣传品主要指幻灯片、录像带、录音带等。3.互联网 三、其他传播媒介1.实物媒介实物媒介指的是以实物为信息的载体向公众传 播信息的媒介,包括产品、象征物和公关礼品 等。象征物包括组织的建筑物、徽标、吉祥物、模 型、塑像等,可以向公众传播组织形象的信息 ,有利于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公关礼品指的是组织为了表情达意而赠送给合 作伙伴、客人的物品,往往是专门设计和制作的带有本组织标识的实物宣传品。2.个体媒介主要用于私人间的交往及公共社交场合的媒介如电话、信函、名片、贺卡、礼仪电报等,其 目的是为了促进人际间更有效的接触,加深双方的互相了解和增进情感。3.有声语言交流媒介有声语言就是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它是人际 沟通和公关传播中运用频率最高的媒介。在公 共关系活动中,绝大部分活动要运用有声语言 媒介,如各类报告、演说、致词、谈判、记者 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演讲与报告会谈与谈判对话与座谈4.特别活动媒体在许多特别设计、策划的公关活动中,往往会 有某种物品承担着媒体的职能。 一、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1.公共关系传播大多侧重于信息沟通而非宣传 性传播。2.公共关系传播更加注重情感传播。3.公共关系传播坚持双向沟通的原则。 二、公共关系传播障碍1.差别障碍沟通双方由于语言、宗教、习俗、信仰、政治 、经济、利益、观念等种种因素导致的对沟通 情景缺乏同一理解而造成的障碍2.心理定势A. 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 应。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 ”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 作用。 B.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 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C.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 、“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 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爱屋及乌”“以貌取人”“名人效应”D.定势效应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人 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 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3.环境障碍其他信息争夺公众注意力部分信息的传播受到制约不良的硬件环境4.组织与渠道障碍传递层次传递层级越多,信息越容易失真渠道的多寡和层级类似,渠道越多覆盖面越大但越难控制 三、公共关系传播技巧1.塑造传播者形象1)传播者的权威性2)传播者的客观性3)与公众关系的亲密性2.完善传播沟通的技巧“7C”原则: 1、可信度(credibility):2、一致性(context):3、内容(content):4、清晰(clarity):5、持续和一贯(continuity & consistency) :6、通道(channels):7、受众的能力(capability of audience)3.选择合适的时空环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