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第9页 / 共46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产品审评要点及申报注意事项申报注意事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结构组成、适用范围: 上述内容在申报材料中保持一致; 制定的依据; 产品名称应规范; 明确规格型号、结构组成; 适用范围应明确。生产企业资格证明: 有效期、生产地址; 申报产品应当在生产企业许可证核定的生产 范围之内; 售后服务机构 证明文件如为营业执照,其经 营范围应当有相应的技术服务项目。产品技术报告: 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过程; 产品用途、技术特性、设计、工艺方案、可靠性论 证、安全性评价、有效性验证、标准的制定及依据 、风险分析与论证、临床研究、最终产品工艺方案 及标准修订与确定,灭菌方法的选择与灭菌工艺的 验证情况等; 原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应符合GB/T16886.1相关用途与 使用部位下的具体要求,一次性使用输血器按照 16886.4至少评价凝血、血小板、溶血血液相容性; 产品的灭菌方法选择是否合适,灭菌过程的确认。 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是否符合一次性使 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产的 规定 ; 外购件情况说明。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按照YY0316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标准的要求 ,能量危害、生物学危害、环境危害、有关 使用的危害和由功能失效、维护不周及老化 引起的危害等分析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剩余 风险评价等。执行标准 采标声明、规格型号划分说明; 带针产品应提交注册产品标准; 注册产品标准及修标单应一式两份; 注册产品标准应引用最新版本标准。检测报告: 提交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 分包项目符合食药监械函200585号文件 规定,优先委托具有受检目录的检测机构; 检测依据; 检测型号一致性; 典型产品的含义; 一次性使用注射器检测最大、中、最小型号 产品,至少一个型号产品为全部性能; 带针产品检测应包括针; 全部性能的含义; 豁免生物性能检测,按照局16号令要求提交 材料、生产工艺、预期用途无变化的说明及 原生物性能检测报告复印件 ; 豁免注册检测 ,按照局16号令第十三条、第 十四条提交相应资料 ;“原企业生产条件审查机构”是指对企 业质量体系进行考核或认证机构(执行细则 是省局),“原企业生产条件审查机构认可的检测 报告”是直经原企业生产条件审查机构认可 的本企业同类产品或本次申报产品的检测报 告,可以有以下三种情况:1、可以是企业的自测报告,2、体系考核和认证时,审查或认证机构委托 其他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报告,3、请审查或认证机构重新人可一份新的检测 报告, 检测报告应是符合现行有效标准要求的全性 能检测报告; 产品标准版本变化的在豁免检测之列。产品使用说明书 按照局10号令内容要全,一般应包括如下内 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性能结构组成、适用 范围(用途)、禁忌症注意事项、使用说 明、标签所用图形符号缩写等内容的解 释、储存保管方法、有效期、产品标准规 定的应在说明书中标明的其他内容、产品标 准编号、注册证编号、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 、生产者信息(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售后服务单 位、一次性使用、灭菌方式; 说明书内容应当与其他注册申请材料相 符合; 禁止的内容; 标准中规定应标明的内容。体系考核报告 提交细则检查验收报告; 考核报告至少应包括:1、检查员对生产企业检查评定的工作报告 ;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企业生产条件 检查评定结论表; 带针产品考核报告应包含静脉针注射针(如是自产产品); 外购件应提交外购协议及注册证; 有不合格项的应提交整改报告并通过省局验 收,且考核结论为合格。委托生产 依据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 12号),委托者除递交按规定注册材料外, 还应提交: 委托合同; 受托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并涵盖申报 产品; 受托方的涵盖受托生产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 证书; 说明书应当标明委托方企业名称、受托方企 业名称和生产地址。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液针、输 血器、滴定管式输液器、注射器 、注射针、注射器用活塞产品审 评要点(讨论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一次性使用输液、输血、注 射器具技术审评的指导,保障技术审评尺度 的一致,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及 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等制定本审评要点。 第二条 本审评要点适用于直接采用GB8368一 次性使用输液器、GB18671一次性使用静脉 输液针、GB8369一次性使用输血器、 YY0286.2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 GB15810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GB1581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YY/T0243一次性使 用无菌注射器活塞的产品,且规格型号在标 准范围之内。第三条 申报注册材料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管理 办法附件3(不包括临床试验资料)、附件 5提交。第二章 技术文件审评第四条 产品技术报告 产品的技术报告应该系统地报告申报产品的研 究、设计、开发过程。从技术层面说清楚申 报产品的用途、技术特征、产品的设计、工 艺方案及可靠性论证、安全性评价、有效性 验证、标准的制订及依据、风险分析与论证 、临床研究,最终产品工艺方案及标准修订 与确定,灭菌方法的选择与灭菌工艺的验证 情况等。(一)由于此类产品大多是量大面广的品种, 因此要保证所选的原材料具有稳定的供货渠 道保证质量。该原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应符合 GB/T16886.1相关用途与使用部位下的具体要 求。一次性使用输血器按照16886.4至少评价 凝血、血小板、溶血血液相容性。(二)产品的灭菌方法选择是否合适。灭菌过 程是否经过验证。如: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包 装袋应阻菌通气,又如:聚丙烯的包装袋及 聚丙烯制成的注射器等器具,不能采用射线 灭菌。(三)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是否符合一次 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输器具)生 产的规定。 (四)外购件情况的说明。第五条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按照YY0316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标准的要 求,能量危害、生物学危害、环境危害、有 关使用的危害和由功能失效、维护不周及老 化引起的危害等分析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剩 余风险评价等。第六条 适用的标准及说明 (一)直接采用国标、行标: GB8368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GB18671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 GB8369一次性使用输血器; YY0286.2一次性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 GB15810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GB1581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YY/T0243一 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活塞。 (二)申报产品型号、规格划分的说明,尽量 采用国标、行标的表示方法,应能涵盖所有 产品的组件、材料,一一对应关系明确,不 用“系列”、“等”含糊用词。第七条 检测报告(一)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第九条 规定检测报告由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产品 在检测机构承检范围内,分包项目符合食药 监械函200585号文件规定,优先委托具 有受检目录的检测机构; ( 二)所检测型号产品应当是能够代表申报的 其他型号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典型产品。1、具有不同原材料型号的产品均应分别 检测不同原材料产品的全部性能;2、相同原材料产品结构不同,检测结构 最复杂、能够覆盖其它型号的产品,如 每个型号都不能代替其它型号产品的需 要分别单独检测; 3、一次性使用注射器检测最大、中、最 小型号产品,至少一个型号产品为全部 性能;4、带针输液(血)器注射器产品应提 交包含输液针注射针的检测报告;(三)豁免生物性能检测的按照医疗器 械注册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提交原材料 、生产工艺、预期用途无变化的说明及 原生物性能检测报告复印件。(四)豁免注册检测的按照医疗器械注 册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提交 相应资料。产品标准版本变化的不在豁 免检测之列;省局按照国食药监械 2004499号文件第三条认可的检测报 告应是符合现行有效标准要求的全性能 检测报告。第八条 产品使用说明书按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 规定进行审评。禁止的一定不能有,规定 应说明的一项不能漏。特别注意以下些情况 :1、明确产品灭菌方法,如:产品采用环氧乙 烷灭菌。产品无菌,无热原。2、正确书写产品规格型号、结构组成、适用 范围,不用“系列”、“等”含糊用词。3、明确禁止使用的范围。 4、针对产品特点的特殊注意事项。5、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第九条 细则检查验收报告提交实施细则检查验收报告,有不合格项的 须提交整改报告并通过省局验收,且考核结 论为合格。带针产品考核报告应包含输液针 、注射针,外购的须提交外购协议、注册证 。第三章 附 则第十条 所有申报材料内容应具有一致性 ,申请表、标准、说明书中产品结构组 成、规格型号、适用范围应一致。第十一条 本审评要点由国家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十二条 本审评要点自 年 月 日起实 施。附件一 适用的标准 GB83682005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 重力输液; GB186712002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 GB83692005 一次性使用输血器; YY0286.22006 专用输液器 第二部分 一次性 使用滴定管式输液器 重力输液式;GB158102001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 GB15811200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 YY/T02432003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 器用活塞。 附件二 常引用的标准 GB/T1962.1-200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它医疗器械6 (鲁尔)圆锥接头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1962.2-2001 注射器、注射针及其它医疗器械6 (鲁尔)圆锥接头 第二部分:锁定接头 GB/T 14233.1-199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 方法 第一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 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 方法 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GBT 16886.1 2001 医疗器械生物 学评价 第1部分 评价与试验; GBT 16886.42003 医疗器械生物 学评价 第4部分 与血液相互作用试验选 择; GBT 16886.52003 医疗器械生物学 评价 第5部分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GBT 16886.72001 医疗器械生物 学评价 第7部分 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 GBT 16886.102005 医疗器械生物 学评价 第10部分 刺激与致敏试验; GBT 16886.111997 医疗器械生物 学评价 第11部分 全身毒性试验。附件三 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12 号)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 定(局令第10号)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 局令第22号) 食药监械函200585号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主任工作 会议纪要的函; 国食药监械2004499号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有关事 项通知; 国药监械2001583号关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请规 定的补充通知; 国药监械2002203号关于部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执行生产 体系考核要求的通知。新春快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