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学 习 目 标F认识长江沿江地带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学会简单评价地 理位置。F通过分析资料,说明该地带气候、地形、资源分布的特点 ,以及该地带的区域地理差异,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 能力。F了解长江的纽带和辐射作用,认识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特 殊地位。F了解该地带中心城市在区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F认识该地区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第一湾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纽带和辐射作用纽带和辐射作用沿江地带的城市沿江地带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沿江地带的工业沿江地带的工业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F复习回顾上节内容分析: F长江沿江地带适合发展哪些产业 ?与别的地区相比,其优势是什么 ? F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在全国经济 发展一盘棋中起到什么作用? F长江沿江地带在发展过程中可能 出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东西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东西30003000多千米,南北多千米,南北 100200100200千米范围的千米范围的“ “带状带状” ”区域。区域。大部分位于北大部分位于北 纬纬25352535之间。长江干流横贯东西、之间。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内河航运内河航运 发达发达。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低平,地形以平 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为 发展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 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说说三地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三地都属于亚热带亚热带 季风风气候:冬温夏热热,四季分 明,降水丰沛。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 量在1000 mm以上。水热条件充足。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滩多 流急,落差较大,我们可以在长江上游发 展水电业。 上游景观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中下游 长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阔、 湖泊众多、湖泊中浮游生 物众多、饲饲料丰富。有利 于鱼类鱼类 索饵饵、越冬和繁殖,我们们可以在中下游 地区发发展淡水养殖业业。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 阔、径流量大而变幅小,水流稳定,有利于发 展内河航运,可以实现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 此外,发展种植业所需要的水源充足,使本区 成为我国重要农业区长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岳阳楼长江沿线旅游景点众多,有山 水等自然景观,也有沿线丰富 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数不胜 数,适宜发展旅游业你知道这些景点是什么?在哪里吗?你知道这些景点是什么?在哪里吗? 你还知道哪些长江沿线的旅游景点?你还知道哪些长江沿线的旅游景点?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本区有哪些自然资源?适合发展什么工业? 上下游地区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有什么 区别? 为什么要在秦山建核电站?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上水能资 源、煤矿、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丰富。中下游 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缺乏。故 建秦山核电站以提供能源,现实施西气东输工 程,以缓解能源危机。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优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势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为主 属于亚热带亚热带 季风风气候,水热热条件好 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资源丰富 矿产矿产 等自然资资源丰富 沿长长江东东西带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长长江横贯东贯东 西,内河航运发发达。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本区有哪些自然资源?适合发展什么工业? 上下游地区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有什么 区别? 为什么要在秦山建核电站?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上游地区 水能资源、煤矿、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丰富。 中下游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缺 乏。故建秦山核电站以提供能源,现实施西气 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以缓解能源危机。电力、冶金电力、冶金 工业基地工业基地钢铁、煤炭钢铁、煤炭 工业基地工业基地钢铁、轻纺钢铁、轻纺 工业基地工业基地综合性综合性 工业基地工业基地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沿江地带的工业电力、冶金电力、冶金 工业基地工业基地钢铁、煤炭钢铁、煤炭 工业基地工业基地钢铁、轻纺钢铁、轻纺 工业基地工业基地综合性综合性 工业基地工业基地钢铁工业走廊:宝山、 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汽车工业走廊:上海、 南京、武汉、重庆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沿江地带的城市找到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四个特大城市,并 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的密度差异重庆重庆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上海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上海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起到经济发展,起到经济发展“ “ 龙龙” ”头作用头作用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西西部部地地区区沿沿 海海 经经 济济 地地 带带长长 江江 沿沿 江江 地地 带带联系东西纽带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以长江为联系纽带促以长江为联系纽带促 使上中下游地区优势使上中下游地区优势 互补,互助合作,互互补,互助合作,互 利互惠。利互惠。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唐古拉山唐古拉山宜宾宜宾重庆重庆宜昌宜昌武汉武汉湖口湖口上海上海东东 海海岷岷 江江嘉嘉 陵陵 江江乌江乌江汉汉 江江洞庭湖洞庭湖湘湘 江江鄱阳湖鄱阳湖赣赣 江江雅砻江完成P78习题(1),思考:通过以上这些 交通方式,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辐射可以 影响到哪些地方?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 个?辐射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且工 业基础雄厚,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是长 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生产部门,通 过众多的南北支流和铁路交通干道, 这些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 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辐射南北辐射南北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联系东西联系东西纽带作用纽带作用辐辐 射射 南南 北北| | | |带带 动动 作作 用用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黄河对长江的呼唤从图中你能够获得哪些信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人口膨胀过渡牧伐破土开矿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严重的水土流失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包括“四大片”: 金沙江下游地区、陇南地区、嘉陵江中下 游、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8.9万 km2,年均土壤侵蚀量为8.8亿吨。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1998年武汉洪水还记得1998年那次大洪水吗? 你知道它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多大吗?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洪水猛于虎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 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这场来势凶 猛的洪水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不完 全统计仅湖南、湖北、江西几省直接经 济损失就达1000多亿人民币,死亡人数 1320人。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共饮一江水这样的水你敢饮用吗?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 关 于 我 国 的 水 污 染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长江 流域 内省 市污 废水 排放 量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怪异的雕塑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 吗?你知道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吗?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有哪几个酸雨区?怎么才能减少酸雨的发生?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小结:长江沿江地区各地存在着哪些环 境生态问题?分别应该怎么办? 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洪涝灾害 酸雨、水污染等酸雨、水污染等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宜昌宜昌湖口湖口上上 海海唐古拉山唐古拉山黄黄 海海东东 海海上游:水土流失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洪涝灾害中下游洪涝灾害环境污染严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保持水土保持水土加强工农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工农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还长江地区本来的面目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上 游中游下游湖口下下 游游 水流平稳,江阔水深,适宜航运水流平稳,江阔水深,适宜航运中游 多曲流,多湖泊,易发水灾上游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急流,多水能落差大,多峡谷急流,多水能宜昌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人口过度膨胀 据目前有关资料统计,长江上游重点水土 流失区共有人口7565.5万人,随着人口剧增 ,对环境压力加大,毁林开荒、陡坡种植 的现象有增无减,泥石流、滑坡、洪灾等 自然灾害加重,阻碍了经济发展。人口压 力陡坡垦殖恶化环境生产效益降低 经济困难生活艰苦又继续开荒。如 此反复,造成了越开荒越穷,越穷越开荒 的恶性循环。返 回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坡地的过牧过伐 丘陵或山区未开垦的坡地(荒坡、灌木林、 疏幼林地)是重要的放牧用地和薪柴用地。 以四川达县为例,全县约有80万人口的民用 燃料主要靠这些土地提供,另有11.6万头牛和 3.2万只羊要在这些土地上放牧。这些土地存在着严重 的过采和过牧问题,保水固 土能力十分薄弱,再加上牛、 羊频繁的践踏地表,水土流 失十分严重。 返 回长江沿江地带长江沿江地带破土采石、开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盖新房十分普遍,修水 库、水塘、鱼池、修石房等基本建设也处处可见。 这些基本建设,都需要大量石料,然而采石料均无 固定所在,都是随着乱采。开采之处不仅铲掉了土 壤,而且碎石、废料还要埋掉比开采多35倍的土 地。每开采一处,毁掉土地少者100m2,多者达 2000m2。一个村少者几处,多者达几十处采石场。 另外采煤、采石灰石也比较多,每开采一处,碎石 、煤矸石、废料等也要埋掉大量土地,被埋掉的这 些土地植被很难恢复,更谈不上种植庄稼。失去植 被的土地,后果必然是水土流失。 返 回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