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1:哲学是 的世界观。哲学 是关于 的学问。考点2:哲学是 和 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谁是基础?谁推动谁发展?哲学的研究的是 ,具体科学的研究范围是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对吗?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对吗?考点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和 。哲学的两个对子是指 。考点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唯物主义的三个阶段是 、 、 。主要的 唯物主 义观点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考点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主要的 唯心主 义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吾心即世界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考点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是: 。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第二单元考点复习辩证唯物论原理1.规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观性原理 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观性。我们们要按规规律办办事, 认识认识 和利用造福人类类 。 2.物质质决定意识识的原理 物质质决定意识识。坚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 出发发 ,实实事求是。3.意识识的能动动作用原理 意识识具有目的性、计计划性、主动动 创创造性、自觉选择觉选择 性。 意识对识对 改造客观观世界具有指导导作 用,正确的意识识促进进事物发发展。我们们要树树立正确的意 识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低碳 技术、低碳生活等概念不断涌现,低碳理念渐渐 深入人心;同时,低碳理念也催生了“低碳一族” ,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 树立低碳理念的正确性。2010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 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 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将对我国 下一阶段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体现了意识的什么作用?考点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注意: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谁。对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属于物质范畴还是意识范畴?哲学上的物质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 物的总和。对吗?考点9: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它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统一于精神。( ) 考点10: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 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着。万物都在运动,但只 是在概念中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 主义错误不是风动,不是幡 动,仁者心动。刻舟求剑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 学的错误考点11:运动是 的, 的, 的;静止是 的, 的, 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物质世界是绝对 和相对 的统一。考点12: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 的 的 联系。考点13: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 规律是可以改造的。 对吗?考点14:意识的本质和作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 。(3)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 )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意识来源于人脑(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 )考点1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考点)(1)哲学依据是什么?(2)为什么要坚持?(3)怎样坚持?(2)意识的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掌握意识的能 动作用原理及 方法论“意见见”实实施前“意见见”实实施后周一 周五6:00起床6:50起床 6:50到校早读7:30到校早读7:1012:00 上课(5节)8:0012:00 上4节课 体育活动20分钟13:2017:00 上课(4节)13:3017:00 上3节课 体育活动40分钟 18:0021:00 晚自习 (第一节上课,第二、三节写作业 ) 21:3023:00 到家继续写作业19:0021:00 完成作业、自主学 习 21:0022:00 收看电视新闻、阅 读课外书籍等 23:30 睡觉22:30 睡觉 周六参加学校补课补课写作业业(又是通过过网络络向老师请师请 教 问题问题 ,与同学交流)、逛书书店、参 加社区志愿者服务务、打篮篮球等周日到培训训机构上课课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 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 各地认真贯彻实施。 下表是某校高二年级学生小明在该意见实施前后的学习、生活安排 :小明现在的学习、生活安排是如何努力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小明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时代发展要 求,以省教育厅规范办学“意见”为指导,合理 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力求做到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小明在统筹安排,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表现。认识论原理:1.实实践是认识认识 的基础础。 实实践是认识认识 的基础础,来源, 动动力,唯一标标准,目的和归归 宿。树树立实实践第一的观观 点,重视亲视亲 身实实践 。2.认识认识 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 升性,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风顺 的 ,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过程 。与时时俱进进,开拓创创 新,在实实践中认识认识 和发现发现 真理,在实实 践中检验检验 和发发展真 理。 3.真理是客观观的、具体的、有条 件的。考点16: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对吗?(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特点:实践具有 性、 性和 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所以不存在单个人的实 践活动。 (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盲目的实践是不存 在的。( )我国将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考点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 就要亲口尝一尝。来源动力新问题、新课题新的认识工具实践是 见之于 的活动。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目的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 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 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动力途径实践读书辨一辨: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认识来源于书本和实践。考点18: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真理是标志 同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考点19: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考点20: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考点)(1)为什么要不断追求?(2)怎样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多次反复 。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大胆精 彩的猜想、精确控制的实验、正确有效的定律。 然而,科学探索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如, 诺贝尔为发明安全炸药多次身受重伤;美国航 天飞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先后发生爆炸 和解体多名宇航员殉难;中学数学教师欧姆发 现的电阻定律长期得不到德国权威们的承认;修 道院教士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一些权威抵制达34 年之久。正是人类的孜孜以求,终使科技成果层 出不穷。结合材料,分析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体现了有关 人类认识发展的哪些哲学道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 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 永无止境的过程。上世纪二十年代,弗莱明第一个发明了抗生素 青霉素。抗生素问世后,肺炎、脑膜炎等疾病 得到了救治,抗生素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 。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使人们发现,抗生素具有 导致血液疾病和产生耐药性等弊端。现在,医学 界也不再把抗生素看成是灵丹妙药,而是慎重使 用抗生素。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 理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抗生素的发明与慎用是科学 家通过实践得出的正确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抗生素的发明产生于治 病的需要,慎用的结论也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抗生素的优 缺点是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抗生素发明的目的是 为治病服务的,慎用抗生素也是为了人类的健康。第三单元考点复习联系的观点:1.联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观性、 多样样性。坚坚持用联联系的观观点看 问题问题2.整体与部分辩证辩证 关系原理告 诉诉我们们: 整体居于主导导地位,统帅统帅 着部 分; 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键部分的功 能及其变变化甚至对对整体的功能 起决定作用。树树立全局观观念;同时时要搞好局部。考点2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考点22: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 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考点2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 性及其指导意义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 的。( )(4)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5)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联系。(6)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 转移。考点2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见联系观)同学们知道,目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 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 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 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请你用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的原理,说明我国 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 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与整体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 局部。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 与部分的关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 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国 家作为整体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 自治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自治地 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发展的观点:1.发发展的普遍性原理2.事物的发发展是前进进性和曲折性的统统一 。 3.事物的发发展是量变变和质变质变 的统统一。4.事物的发发展是辩证辩证 的否定。考点26: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 路是曲折的(1)新出现的事物是新事物。(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 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2)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蹴而就的。( )考点25:发展的实质是 。变化就是发展。( )考点2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状态是指 和 。哪一种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哪一种是渐进 的、不显著的变化?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 变。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质变就是发展。( )考点28: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其实质(见原理)考点29:坚持辨证否定观,树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