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6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5页 / 共76页
第6页 / 共76页
第7页 / 共76页
第8页 / 共76页
第9页 / 共76页
第1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 醇、酚和醚 (Alcohols、Phenol and Ethers )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醇、酚的结构、分类、异构和制法. 2.掌握醇、酚的命名及化学性质.3.了解多元醇4.了解醚的构造和制法 5.掌握醚的化学性质.6 .了解环醚、冠醚和硫醚教学重点、难点:醇、酚的化学性质. 8.2 醇的结构优势构象 优势构象 醇试写出FCH2CH2OH与BrCH2CH2OH的优势构象(用Newman投影式表示)8.1 醇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自学 )8.3 醇的制备1)卤代烷水解 2)以烯烃为原料a. 烯烃的硼氢化氧化 b.烯烃的水合 c. 烯烃的羟汞化-脱汞化 马氏加成,不发生重排3)羰基化合物还原4)羧酸、羧酸酯的还原5)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等反应 在格氏试剂烃基上增加一个碳原子 在格氏试剂烃基上一次增加两个碳原子。b. 甲酸酯与格氏试剂反应对称 2o醇醛活性大于酯。原料用量:甲酸酯格氏试剂 = 12(mol)c. 一取代环氧乙烷与格氏试剂反应(3) 制 3o 醇a.格氏试剂与酮反应b. 格氏试剂与羧酸酯反应酮的活性大于酯原料用量: 酯格氏试剂 = 12(mol)设计合成路线8.4 醇的物理性质(分子间氢键缔合)为什么醇具有较高的沸点?醇分子中烃基对氢键缔合有阻碍作用。多元醇,分子中两个以上位置可形成氢键。低级醇与水互溶。醇在强酸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醇和物 CaCl24C2H5OH8.5 醇的化学性质8.5.1 与金属反应 ( 醇的酸碱性)酸性:ROH NaOH液态醇的酸性强弱顺序:分析 烷氧负离子的稳定性8.5.2 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烷)1) 与氢卤酸反应酸催化使羟基质子化,减弱C-O键,然后以水的形式离去。SN1机制:(多数 2o 3o醇)- +SN2机制:(多数 1o醇 )下面的反应能否顺利进行 鉴别不同类型醇(六个碳以下的醇)?反应按SN1历程,有碳正离子重排。Lucas试剂:浓HCl 无水ZnCl22)与 PX3 、SOCl2 反应反应不发生重排。8.5.3 与无机酸反应 烷基二磷酸酯、烷基三磷酸酯在生物化学中非常重要。试 写出烷基三磷酸酯的结构式并写出其释放能量的水解反应式。 与磺酰氯作用生成磺酸酯8.5.4 脱水反应1) 生成烯烃(分子内脱水)醇脱水成烯的反应速率:3o醇 2o醇 1o醇消除取向Saytzeff规则E1机理氢从含氢较少的-C碳上脱去,生成双键碳上取代基较多的稳定的烯烃。讨论 氧化铝催化加热脱水(不发生重排)2) 生成醚(分子间脱水)制简单醚(两个烃基相同的1o 或2o醇)制混合醚 ( 3o 与1o醇)8.5.5 氧化2)选择性氧化剂a. MnO2-C为不饱和键的1o 、2o 醇。双键保留。产物:醛或酮。 b. CrO3吡啶、 CrO3H2SO4(稀) 分子中双键、三键保留。c. DCC-DMSO3)欧芬脑尔氧化法(2o醇氧化成酮,不饱和键保留) 二醇的制备1)烯烃的氧化2)水解8.6 多元醇 8.6.1 多元醇的分类和命名 8.6.2 多元醇的工业制法 8.6.3 二醇的特有反应 反应定量进行,经环状高碘酸酯进行:1)高碘酸或四醋酸铅氧化-羟基酸、1,2-二酮、-氨基酮及邻氨基醇等有类似反应。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用高碘酸氧化的产物及消耗的试剂用量。2)邻二醇的重排反应频哪醇(pinacol)重排不对称的邻二醇,重排如何进行? 优先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决定基团迁移及反应的产物。 提供较多电子的基团优先迁移迁移能力:芳基 烷基或H 讨论8.7 硫醇通式:RSH 官能团:-SH(巯基)9.7.1 命名9.7.2 硫醇的性质1. 物理性质 (教材 p226) 2. 化学性质1)硫醇的酸性与硫醇盐的形成C2H5SH CH3CH=CHCH2SH HSCH2CH2OH乙硫醇 2-丁烯-1-硫醇 2-巯基乙醇临床上用作重金属解毒剂。2)氧化反应硫醇易被氧化。3)亲核取代及与羰基化合物的加成 酚12.1 酚和芳醇12.1.1 结构和命名酚羟基是羟基与芳苯环直接相连形成的化合物。比较:命名 1)按羟基所连芳环不同,分为苯酚、萘酚及蒽酚等; 2)按分子中羟基数目多少,分为一元酚、二元酚以及 多元酚等; 3)如有取代基,冠以取代基的位次和名次。酚的命名可用芳基作母体,也可以用酚作母体;芳醇的 命名与脂肪醇相似,是以芳环为取代基的。例:苯酚邻羟基苯甲酸 4-甲基-1,2-苯二酚邻苯二酚萘酚1,3,5-苯三酚苯甲醇1-苯乙醇12.1.2 酚的制法1. 从异丙苯制备 异丙苯氧化为氢过氧化异丙苯,再 用稀硫酸使之分解,生成苯酚、丙酮。 2.从芳卤衍生物制备(p.294) 工业制备取代苯酚3. 从芳磺酸制备(p.302) 现很少用于制备苯酚,主要合成其它酚 4. 从芳胺制备(p.455) 是实验室制备酚的重要方法12.1.3 酚的物理性质苯酚是最简单的酚,无色固体,具有特殊气味,在冷 水中溶解度为6.7克,在热水中溶解度增大,在醇、醚中 易溶。n酚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故沸点较高; n酚与水之间可发生氢键缔合。其它酚的性质与苯酚相似。 12.1.4 酚的化学性质1.酚羟基的反应p-共轭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增加; 酚羟基氢的离解能力增强。比较:(1)弱酸性酚可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酚钠;通入 CO2气体可游离出酚(碳酸pKa=6.38),利用该反应可分 离、提纯酚:苯酚只能溶于NaOH而不溶于NaHCO3 , 可用于酚的鉴别 。 酚的酸性因芳环上连接了吸电子基而加强,连接了斥电 子基而减弱。(2)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酚及含有烯醇结构的化合物,可与三氯化铁呈显色 反应:酚酯与AlCl3等Lewis酸共热,重排生成邻或对羟基酮 Fries重排。常用于制备酚酮。 (3)酯的生成由于酚的亲核性弱,酚的成酯较难。一般采用酰氯 或酸酐与酚(酚盐)作用制备:(4)酚醚的生成酚不能分子间脱水生成醚。可由酚金属和烷基化试 剂反应得到:酚羟基保护 由于酚醚比酚稳定,与氢碘酸作用可恢复 羟基:二芳基醚用酚钠与芳卤衍生物反应:当卤原子的邻位或对位有强吸电子基时,反应容易 进行: 2.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1)卤化反应苯酚比苯容易卤代,室温及过量的溴即可与苯酚反应:合成对溴苯酚:低温,非极性溶剂(CS2 , CCl4)(2)磺化反应由于磺化反应的可逆性,该反应受平衡控制,随 温度升高,稳定的对位异构增多。100时主要得到对 羟基苯磺酸。20 49% 51%100 10% 90%(3)硝化反应苯酚用稀硝酸直接在室温硝化,可得到邻位和对位 硝基苯酚的混合物纯化: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可用水蒸气方法分开。邻硝基苯酚,分 子内氢键螯合。对硝基苯酚,分子间氢键缔合。 相对分子量较高,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4)Friedel-Crafts反应 烷基化 产物以对位异构体为主;若对位有取代基 则烷基进入邻位。醇和烯为烷基化试剂,以硫酸为催化剂:BHT,食品防腐剂 酰基化(5)与甲醛缩合酚醛树脂的合成酚的邻对位上氢原子特别活泼,可以与羰基化合物 发生缩合反应。若苯酚与过量的甲醛在碱性介质中反应时,可得到线形 直至体型结构缩合物,即热固性酚醛树脂。结构如p.325(6)与丙酮缩合双酚A及环氧树脂苯酚与丙酮在酸的催化作用下,两分子苯酚可在羟基的对位与丙酮缩合,生成2,2-二对羟基丙烷(双酚A).3.还原4.氧化酚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或在光的照射下,能氧化,使颜 色逐渐加深.工业制备环己醇的方法9.8 醚的命名简单醚 R-O-R混合醚 R-O-R 衍生物命名法2-甲氧基戊烷 1-甲基-4-乙氧基苯2.环醚碳链与氧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醚。以“环氧”作词头或用杂环 命名。 醚1.无环醚1,2-环氧丙烷 5-甲基-1,3-环氧-2-氯庚烷 四氢呋喃 冠醚含有多个氧的大环醚,形状似王冠。12-冠-4 苯并-15-冠-5m-冠-nm: 碳、氧原子总数n: 氧原子数3. 多元醚乙二醇二甲醚 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 9.9 醚的制备1. 醇分子间失水2. Willamson(威廉森)合成法 制环醚9.10 醚的结构与物理性质9.11 醚的化学性质1. 醚的自动氧化醚分子中的a-H容易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醚和O2反应生成可爆炸的过氧化物。2. 醚的碱性lewis碱 lewis酸. . . . . . . .为什么醚蒸馏前必须纯化?3. 醚键的断裂HI HBr HCl芳基烷基醚断裂, 生成卤代烃和酚。甲氧基定量测定法 酚羟基、醇羟基的保护 催化氢解9. 12 环醚 1)酸催化开环+2)碱催化开环-9.12.1 1, 2-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讨论9.12.2 冠醚环腔结构。分子呈环形,中间有一个空隙,氧原子向内,CH2向外。主客体配合物 主体(host) 客体(guest) 选择性地络合不同金属离子,用于分离金属离子。 作相转移催化剂RX + CN- RCN + X-K+有机相K+* 手性冠醚手性中心的引入,使其对客体分子具有结构选择性和手性选择性。* 冠醚环上连接环糊精,增加对客体分子的多点识别。 含冠醚结构的化合物9.13 硫醚通式:RSR一. 硫醚的性质1. 亲核取代反应2. 氧化反应3. 脱硫反应二. 亚砜的结构与性质硫氧双键:一个 键,一个 键键 键亚砜中硫氧键的三种表达方式:= 4.03一个极好的溶剂(非质子偶极溶剂);一个好的促渗剂(穿透能力极强)。 氧化作用习题 P152155:1、5、6、7、8、9、11、131、 以乙烯、丙烯合成 (1)乙二醇单乙醚 (2) 3,3-二甲基-2-丁酮2、机理3、(合成)完成转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