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教学“三连音 ”谈起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学习 作者:宁波市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肖黎 曾看过一篇案例,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三连音”的:师:同学们,课外玩过“打仗”的游戏吗? 生:玩过! 师:好玩吗?老师很想和大家玩个“扫机关枪”的游戏,愿意吗?生:愿意!师:不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看哪位同学发出的“扫机关枪”的声音最像真的。好,现在开始 一下子,整个教室活跃起来了,“紧张”的“哒哒哒哒”、“哒哒哒” 、“哒哒”的“扫机关枪”声音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起。当孩子们尽情地模仿、玩耍时,老师在钢琴上弹出了“哒哒哒”“哒哒哒”的节奏。慢慢地,绝大多数同学的“扫机关枪”声也都成了“哒哒哒”“哒哒哒 ”的节奏了。老师:同学们,刚才玩的这个游戏中有个很特殊的音乐节奏,想认识吗?生:想!老师出示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念,同学们踊跃举手,轻而易举地念准了三连音节奏。在传统教学中,三连音这一节奏往往是依靠教师讲授,强化训练,甚至以数学图形辅助讲解,弄得学生满脑子数学逻辑而缺少音乐的感知。而该教师却以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玩过多少回的“扫机关枪”的游戏导入,让学生在自己既熟悉又喜欢的生活情景当中实践了三连音的学习。这使我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即教学”。现代新课程理念也认为: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它使我们明白当今的音乐教学不再是将学生束缚在狭小的由音符组成的抽象、枯燥的世界里,束缚在课堂书本里,而应展现音乐与生活的有机联系。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日常生活为源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音乐学习呢?下面我就三个方面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和一种兴趣去体验音乐,感悟人生,才会使他们享受音乐的无穷乐趣。在一次区公开课上,一位老师的欣赏课波基上校进行曲给了我们莫大的启示,当里面涉及到乐曲曲式 回旋曲式这一知识时,他从生活入手,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生活画面:“磨 剪 子 咧 , 嚓 菜 刀 ” 老师亮开嗓门边走边吆喝着。咦?这不是大家经常在家中听到的卖手艺的外方人揽活时的吆喝声吗?学生们顿时笑了,精神来了,和老师一起兴致勃勃的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吆喝声) “磨 剪 子 咧 , 嚓 菜 刀”, (磨剪刀的声音) “嚓嚓嚓,嚓嚓嚓” ,(吆喝声又响起)“磨 剪 子 咧 , 嚓 菜 刀”,(然后是磨菜刀的声音) “唰唰唰,唰唰唰”。当学生们玩的兴高采烈的时候,杨老师提出了问题:“这里面什么声音重复出现?当中还插入什么不同的声音?”“吆喝声重复出现,当中还有磨剪刀、菜刀的不同声音。” 学生不假索思地回答。杨老师进而把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在黑板上列出其图式 “吆喝声+磨剪刀的声音+吆喝声+磨菜刀的声音”=“A(基本主题)+B(第一插段)+A+C(第二插段)+A”,并告诉学生“我们乐曲当中的回旋曲式就是以一再反复的基本主题与若干各不相同的插段交替出现为原则的。” 听完课,我赞叹不已,该老师巧妙地运用、创设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景,把音乐知识融入当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玩乐中学到并掌握了知识。再如教学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们也可以首先从生活内容入手,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音符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及唱歌的欲望。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教学中还有很多,就要看我们音乐教师能不能在音乐和生活当中做个有心人,让音乐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音乐。二、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所以我们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教室,把大自然与社会作为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实现从“知识本位”到“人的发展为主” 的飞跃。如在教唱人音版一年级歌曲小象时,当学生唱会了歌曲后,我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如平时跟爸爸妈妈到动物园去所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特征,家里养的宠物的特征及在课外读物上所了解的一些动物的特征),根据小象的曲调创编歌词。经过小组讨论后,有的同学将歌名改为小乌龟:小乌龟,小乌龟,你的背壳真呀真正硬,唉呀呀,我的爸爸背壳也很硬。小乌龟,小乌龟,你最喜欢谁呀快说话,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爸爸。有的同学创作的是长颈鹿:长颈鹿,长颈鹿,你的脖子真呀真正长,唉呀呀,我的哥哥脖子也很长。长颈鹿,长颈鹿,你最喜欢谁呀快说话,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哥哥。还有的同学创作的是小猴、小马、小猪等等。学生们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热情高涨,很多学生都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大家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让学生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发现了音乐与自己生活的联系,增添了学生对音乐、对生活的一份情趣。当然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带领学生出版音乐小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设计版面;带领学生参加社区文艺活动、观看文艺演出;还有带领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歌曲” 、“音乐家的生平故事”等等。 三、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角度,了解学生需求。有人曾说:“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生命需要,必将创造出瞩目的奇迹,离开了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求末。” 在音乐与社会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今天,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早已不满足于书本上的音乐知识,而渴望参与社会生活。因此音乐教学应当贴近现实,贴近时代,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体验探究的空间。“老师,什么是音乐剧?” “ 猫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们能不能看一看?”当学生面对电视广告、海报宣传时,这一切都对他们充满了诱惑。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研究学习的行为理论时指出:要进行有效学习,必须抓紧有利时机。既然学生有这样的愿望,我们结合教学开设了“走进音乐剧”的课程。学生们忙开了:上网查阅,图书馆找资料,请家长帮助收集音像资料等等。在盼望已久的音乐课上,每个同学大显身手,交流资料,谈对音乐剧猫的看后感受,争先恐后地讲述着,交流着。教学中不仅拓宽了学生音乐知识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的能力。再如前不久的宁波音乐新课程观摩会上,宁波一中老师开设的音乐课穷出来的时尚,就是以当今时代非常时尚流行的,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和喜爱的街舞为主题,师生共同探究体验黑人音乐中的文化,文化中的音乐,师生共同创作表演HipHop,在贴近时代生活的活动中走进了音乐,领悟了音乐。音乐源于生活,音乐表现生活。让我们的音乐教学立足于学生当下的鲜活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使我们的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音乐无处不在!获区一等奖、市三等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