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该构建一 种什么样的 分配格局呢 ?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引 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成为全社 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构建构建“橄榄型橄榄型 ”分配格局分配格局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第二部分我们离“橄榄型”分配格局还有多远?第三部分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的实现途径1.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为什么要确立以中等 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分配格局?2.为什么说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的中等收 入阶层,只有中等收入群体? 作业要求:1、字数不少于1000 字,不得打印(切忌抄袭) 2、第15周星期五,各班班长将论文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好,并登 记没有交作业的同学,南校区交到教学楼五楼政法学院办公室 ,新校区交到综合楼三楼政法学院办公室, 过期不候。第一部分: 为什么要构建 “橄榄型”分配格局?本章概要(一)什么是“橄榄型”分配格局?(二)“橄榄型”分配格局与其他分配格局的区别(三)在我国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意义重大(一)什么是“橄榄型”分配格局?富人阶层中产阶层贫穷阶层指一个以中产阶层为主 体,而富人阶层和贫穷 阶层比例都较小的、“ 两头小,中间大”形如 “橄榄球”的社会群体 收入分配结构。 中产阶级特征: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依附于庞大机构,从事行政管理 工作与技术服务。 无固定资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 财产分配权。 靠知识与技术谋生,有稳定丰厚 的收入。 思想保守,但拒绝流俗和粗鄙的 大众趣味。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西方国家的中产阶级一般是指其收入和财富处于社会平均 水平上下,其收入来源稳定、生活比较富裕,以金领、白 领、灰领人员以及蓝领中的技能工人等所组成,具有中等 及以上教育水平,同时具有比较成熟且共同遵守的、有利 于社会和谐稳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群体。 (二)“橄榄型”分配格局与其他分配格局的区别发达国家在形成“橄榄型”前出现过其他形状的分配格局:金字塔型: 底座庞大 塔尖细小哑铃型:两头大 中间细长倒丁字型中低收入者数量庞大, 状似一块平放的又宽又长的 板子,而高收入者和超高收 入者则状似一根上下粗细差 不多的棍子。不稳定人数少 地位高 财富多人数多 地位最低 财富少人数少 财富不多这几种分配格局的基本特征 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现代国 家分配格局的基本形态的发展变化一般都经历 了以下过程:即由“倒丁字型”(如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发展到“金字塔型”(如资本主义社会前 期和中期),再进而发展形成为“橄榄型”( 如现代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稳定器推动和扩大内需良 性 循 环公正合理开放中间阶层的出现,使原来对立的贫 富两极变成了一个连续的数列,收入和 财产从富裕到贫穷逐级递减,这就让每 一个社会成员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 助于缓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 。 (三)在我国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意义重大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我国人均GDP全国城镇居民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381元22698元1978年的 59.6倍15781元343元1978年的 46倍1978年的 35.52倍134元4761元邓小平: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 两极分化。重要意义1.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精神和 既定大政方针的迫切需要理顺分配关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 重社会公平”;到2020年,“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 形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 更加注重公平。今年年初,胡锦涛、温家宝分别作出关于调整分配结构、 形成“橄榄型”格局的指示。2.解决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城乡居民收入比上海 2.431 甘肃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年1.8612009年3.33126675元10969元2008年职工平均工资金融业 4.271农林牧渔业2007年10%居民收入最高组10%最低收入组23112958元61841元 工薪劳动者内部薪酬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 比如,2007年企业高管薪酬水平与其他职 位人员薪酬差距扩大,其中,高管年度薪 酬最高者达66007元,是同年全国职工平均 工资的2647倍;上市公司中18户金融企业 高管平均年薪351.1万元,是金融行业职工 平均工资4.94万元的71倍,是全国职工平 均工资的140.8倍。 3.促进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迫切需要构建“橄榄型” 分配格局,促进调整 经济结构、转变经济 发展模式,保证国民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中等收入阶层提高人口素质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生产力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5.按期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2020年消除三大差别 民主完善、法制健全 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全民素质明显提高构建“橄 榄型”分 配格局共同 富裕第二部分: 我们离“橄榄型” 分配格局还有多远?(一)关于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界定标准(二)国外相关国家中等收入的界定标准(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 (四)在我国建立“橄榄型”分配格局任 重道远(一)关于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界定标准1. 以中等收入为基础社会平均 收入水平等于或稍低于和略高 于平均水平的收入,均可 视为中等收入水平。以人群收入的平均值为标准 以人群收入的中位数为标准 平均数与中位数相结合确定不同的发展阶段会 有不同的中等收入标准2.中等收入阶层是生活较富裕且 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较稳定的社会群体较强就业能力和 投资能力生活稳定劳动收入非劳动 收入3.中等收入阶层是职业处于社会中上等的社会群体较高文化素质较强职业技能富有管理经验必备 素质4.中等收入阶层拥有基本相近或相同的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国家 (地区)家庭年收入 (万美元)比重(%)主观认同 率(%)人均GDP(美元)(按现价计算)总人口 (亿) 美国42080373052.8 英国6524819(2001年)0.59 瑞典4105580259790.0887 日本4468370001.27 香港24.1238000.0682 韩国23.6102600.48 印度0.070.329.246810.27 中国(2002)4-6万元 人民币14100012.845中国(2008)6-12万元 人民币22330013.3中国(2020)8-20万元 人民币38500014(二)国外相关国家中等收入的界定和标准不同国家、地区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划分标准的比较资料: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亚洲人口有限责任 公司的数据和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发布的标准及作者加工整理。(三)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 状我国目前 还没有真正意 义的中等收入 阶层,只有中 等收入群体。项 目 全 国按收入等级分困难户 (最低)次最低 收入户低 收入户中等 偏下户中等 收入户中等 偏上户高 收入户最高 收入户(5%)(5%)(10%)(20%)(20%)(20%)(10%)(10%)调查户数 (户)6467531373217648512983129931299864456418调查户比重 (%)100.004.854.9710.0320.0720.0920.109.969.92平均每户家庭人口 (人)2.913.343.323.223.062.892.742.622.51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 (元)170674187620179161097415054207842851847422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8年)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9-6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 情况 (2008年)”整理。1.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 金融保险业 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房地产业 社会服务业 公共管理等行业2.职业分布职业分类人数(人)所占百分比(%)企事业单位负责人308731.0专业技术人员250425.2自由职业者177317.8不同职业人员占城市高收入群体比重来源: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职业分类人数(万人)占从业人数百分比(%) 机关科级以上公务员925.41.19%事业单位人员2914.93.76%企业中级以上管理人员24003.10%专业技术人员21002.71%高技能人才20002.58%私营企业主及投资者1507.41.95%个体工商户2917.33.77%农民中的规模生产经营户主19402.50%合计1670521.56%2010年估算值1800024%全部就业人员中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员类别划分(2008年)3.地域分布我国人均GDP 北京、上海、广州 、深圳这4个城市 的人均GDP3000美元6000-10000美元北京上海广州(四)在我国建立“橄榄型” 分配格局任重道远1.全面解决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问题是一个复杂庞大 的系统工程分配格局不够合理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发达国家中等 收入群体比重50%2.我国现有的中等收入群体离“橄榄型”还相距较远我国中等收入 群体比重24%美国中等收 入群体比重80%差 距3.我国要形成“橄榄型”的中等收入阶层需要更长的时间中产阶级的发 育需要很长的历史 过程,而形成一套 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和行为规范,更需 要一定的历史环境 、条件及时间。第三部分: 构建“橄榄型” 分配格局的实现途径(一)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促进扩大中等收入群 体 (二)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更多能产生中等收入的职业和岗位 (三)建立更广泛更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中等收 入群体比重 (四)加大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为“扩中”提供基础 (五)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为“橄榄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保障1.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让普通劳动者也能成为“有钱人”高级工和技师贡献大小技能水平高低(一)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促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创业人才自主创业、科技创业,创办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带动较高收入,逐步进入 中等收入群体部分低收入者提高收入2.大力支持创业人才创业致富,造就一批“小老板”全国就业 人口3.8%个体工商户是 中等收入者的潜在 群体或现实群体3.鼓励农民规模经营,扶持一批“新地主”年均实际增长 7.2%规模生产经营户主有机 结合有机 结合(二)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更多能 产生中等收入的职业和岗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 扩大就业领域、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保证社会稳定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资本、技术 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密集 型产业在第三产业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岗位的“含金量”扩大社保覆盖面 使农村贫困人口得到基本保障 控制并缩小贫困人口比重(三)建立更广泛、更全面的社会保障体 系,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四)加大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为“扩中”提供基础1.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特 别是发展高级职业教育和高 等教育。2.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义务教育 、农村教育(五)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为“橄榄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保障1.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管理体制,积极引导和吸收更多的农民转变为市民户籍制度改革2.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强农民培训吸纳农村剩余 劳动力搞好小城镇 建设提高城市化 程度3.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积极为农民“减负” 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的建设,降低 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 继续执行对农产品的补贴和价格 政策 开展针对农产品生长的保险4.改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5.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规范和教育、卫生体制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