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实用止痛技术之 针刺秒杀疼痛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时文远中医学止痛方法中医学止痛(镇痛 )方法较多,中药、针 刺、火疗、推拿、火罐 等均可起到一定的疗效 ,但是其中以针刺止痛 影响最为深远。中医学止痛方法中医学止痛方法 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疗效突出,立竿见影 成本低廉,经济性好 影响广泛,易于接受 安全可靠,老少皆宜 适应症多,应用面广针刺止痛的特点1.具体明显止痛的穴位;2.西医的神经分布;3.病灶的特点。1.得气;2.感传。1.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 2.西医学的解剖理论; 3.西医学的病理生理理论。针刺止痛理论基础针刺穴位 (针刺位置 )操作方法针刺止痛的理论 经典神经递/调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5-羟色胺 (5-HT)中枢5-HT参与镇痛; 外周5-HT参与致痛针刺时,脑内5-HT,外 周的去甲肾上腺素 (NE)激活脑内NE能上行 投射系统,对抗针刺 镇痛;激活低位脑干 发出的NE能下行投 射系统加强针刺镇痛针刺时,针刺镇痛的同时 伴有脑内上行通路NE的多巴胺参与针刺镇痛主要与 其兴奋的受体类型密 切相关兴奋D2受体:有针刺镇痛 作用并增强乙酰胆碱 (Ach)外周和中枢Ach系统被激 活时增加针刺镇痛效应 1978年我国著名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首先提 出:“针刺镇痛(acupuncture analgesia)是来 自针刺穴位和痛源部分的神经冲动,在中枢神经 系统内相互作用、加工和整合的结果”的假说。 1984年韩济生教授提出:“针刺镇痛的机理在于 针刺激活了机体原有的痛觉调制系统,在中枢各 级水平控制伤害信息的感受和传递”。针刺止痛的理论 近部取穴 是指在病症或病变的局部或邻近部位选 取穴位。 肩痛:取肩髃、肩髎、臑俞、天宗 膝痛:取梁丘、膝眼、阳陵泉远部取穴*止痛取穴治疗疼痛 选穴原则腧穴举例:合谷、太冲、内关、水沟、承浆 、阴陵泉、后溪、中渚 止痛部位与取穴: 面部合谷、太冲 胸部内关、郄门 上腹部足三里 下腹部三阴交常用的止痛(镇痛)穴位止痛要穴一般来说针刺止痛多用于肌肉关节疼痛、落枕。 颈椎病、肩周炎、肢体疼痛、外伤等。我们更应该重视针刺止痛在内科疾病中应用,如 心绞痛、胃痛、胆绞痛、泌尿系疼痛、肿瘤疼痛、痛 经、牙痛等方面的应用,内科疾病更能体现针刺作用 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针刺止痛治疗范围针刺止痛关键-刺法灵枢“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灵枢“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得气表现 针刺得气时,病人在针刺部位有酸、麻、重 、胀感,有时还出现不同程度的感传现象(就是顺 经络沿线均有不同的感受)医生持针的手上也会感 觉到针下有沉重紧涩的现象。针刺未得气时,病人无特殊感觉,医生 感到针下空虚无物。(一)针刺手法-核心技术 (二)针刺手法-高精尖部分 (三)针刺手法-医生水平的标志 (四)针刺手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健针刺止痛关键-刺法 针刺止痛关键-刺法方向角度深度强度频率时程次数针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个体因素体质差异所用穴位心理环境个体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不同人、不同疾病 患者的感觉阈和痛阈 基础存在差异,急性 疼痛病人的感觉阈和 痛阈相对较低, 而慢 性疼痛病人相对较高 ,镇痛效果与基础痛 阈呈显著正相关。试验发现针刺靠 近病灶的穴位镇痛作 用明显, 而针刺远离 下肢病灶的上肢穴位, 治疗效果不佳。提示 针刺位于与病灶相同 或临近的脊髓神经节 段的穴位的镇痛效果 明显, 这在一定程度 上, 说明了穴位作用 的特异性。紧张、焦虑、疲惫 、缺乏自信心等不良情 绪会直接影响机体的痛 阈。心理素质越稳定, 镇痛效果越好。针刺镇 痛需保持安静的环境。 强光、声响、触刺等外 界因素的不良刺激,都 会影响镇痛效果。针刺镇痛的临床禁忌1.凡针刺治疗中视为禁忌者。 2.惧怕针刺,预测针刺效果欠佳者。 3. 精神系统的某些疾病如痴呆、精神分裂症、 躯体化障碍者及神经系统损坏性疾病。 4. 诊断不明,病情随时可能变化者。 5.病灶局部广泛粘连,手术复杂者。 6顾虑重重,经反复解释仍不能排除精神紧张者 。穴位与临床应用 穴位与临床应用 穴位与临床应用 穴位与临床应用 穴位与临床应用 穴位与临床应用 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 寸。 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 肌支和腓浅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 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 泌。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颈间肌筋膜炎, 落枕,以及偏头痛,高 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 ,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 迷,癫痫,精神分裂症肩痛穴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 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 腹证疗效更为显著。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 是 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 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 ,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 穴,肩痛穴三个 阶段。潘菲尔德小矮人 小矮人身体 模型图说明 大脑皮质中 有多少注意 力集中到机 体的各种不 同部位,所 展示的部位 越大说明这 部分越重要 。某部位的止痛穴位是唯一的吗?例:踝关节痛启发思维,拓展视野1.中医考虑临床时认为人是一个整体;2.“牵一发而动全身”,针刺一穴那么也完全可以治疗某部位的疾病;3.同一类的疾病的疾病可能存在类似的病理过程,可能用同一方法解决;4.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多样化。临床举例:下牙痛谢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