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6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5页 / 共56页
第6页 / 共56页
第7页 / 共56页
第8页 / 共56页
第9页 / 共56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双极型集成电路1内容提要 8.1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8.2 电学隔离 8.3 pn结隔离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8.4 IC中的元件结构与寄生效应 8.5 TTL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 8.6 TTL门电路的改进 8.7 双极型数字电路的版图设计2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主要流程框架设计芯片检测单晶、外 延材料掩膜版芯片制 造过程封装测试系统需求3芯片制造过程4芯片制造过程由氧化、淀积、离子注入或蒸 发形成新的薄膜或膜层曝 光刻 蚀硅片测试和封装用掩膜版 重复 20-30次AA5 图形转换:将设计在掩膜版(类似于照相底片)上的图形转移到半导体单晶片上 掺杂:根据设计的需要,将各种杂质掺杂在需要的位置上,形成晶体管、接触等 制膜:制作各种材料的薄膜8-1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6一、图形转换:光刻7光刻机8 光刻三要素:光刻胶、掩膜版和光刻机 光刻胶又叫光致抗蚀剂,它是由光敏化 合物、基体树脂和有机溶剂等混合而成的胶 状液体 光刻胶受到特定波长光线的作用后,导 致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使光刻胶在某种特 定溶液中的溶解特性改变 正胶:分辨率高,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工艺中,一般只采用正胶 负胶:分辨率差,适于加工线宽3m 的线条9正胶:曝光 后可溶负胶:曝光 后不可溶10光刻过程:第一步:涂胶第二步:预烘11第三步:曝光第四步:显影第五步:后烘正性胶负性胶12 几种常见的光刻方法 接触式光刻:分辨率较高,但是容易 造成掩膜版和光刻胶膜的损伤。 接近式曝光:在硅片和掩膜版之间有 一个很小的间隙(1025m),可以大大 减小掩膜版的损伤,分辨率较低 投影式曝光:利用透镜或反射镜将掩 膜版上的图形投影到衬底上的曝光方法 ,目前用的最多的曝光方式13超细线条光刻技术 甚远紫外线(EUV) 电子束光刻 X射线 离子束光刻14图形转换:刻蚀技术湿法刻蚀:利用液态化学试剂或 溶液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刻蚀的方法干法刻蚀:主要指利用低压放电 产生的等离子体中的离子或游离基(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原子及各种原 子基团等)与材料发生化学反应或通 过轰击等物理作用而达到刻蚀的目 的15图形转换:刻蚀技术 湿法腐蚀: 湿法化学刻蚀在半导体工艺中有着 广泛应用:磨片、抛光、清洗、腐蚀 优点是选择性好、重复性好、生产 效率高、设备简单、成本低 缺点是钻蚀严重、对图形的控制性 较差16干法刻蚀 溅射与离子束刻蚀:通过高能惰性气体离子的 物理轰击作用刻蚀,各向异性性好,但选择性 较差 等离子刻蚀(Plasma Etching):利用放电产生的 游离基与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挥发物,实 现刻蚀。选择性好、对衬底损伤较小,但各向 异性较差 反应离子刻蚀(Reactive Ion Etching,简称为 RIE):通过活性离子对衬底的物理轰击和化学 反应双重作用刻蚀。具有溅射刻蚀和等离子刻 蚀两者的优点,同时兼有各向异性和选择性好 的优点。目前,RIE已成为VLSI工艺中应用最 广泛的主流刻蚀技术 17二、杂质掺杂 掺杂:将需要的杂质掺入特定的半导体区 域中,以达到改变半导体电学性质,形成 PN结、电阻、欧姆接触 磷(P)、砷(As) N型硅 硼(B) P型硅 掺杂工艺:扩散、离子注入18扩 散 替位式扩散:杂质离子占据硅原子的位: 、族元素 一般要在很高的温度(9501280)下进行磷、硼、砷等在二氧化硅层中的扩散系数 均远小于在硅中的扩散系数,可以利用氧化 层作为杂质扩散的掩蔽层 间隙式扩散:杂质离子位于晶格间隙: Na、K、Fe、Cu、Au 等元素 扩散系数要比替位式扩散大67个数量级19杂质横向扩散示意图20固态源扩散:如B2O3、P2O5、BN等2122利用液态源进行扩散的装置示意图2324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将具有很高能量的杂质离子射 入半导体衬底中的掺杂技术,掺杂深度由 注入杂质离子的能量和质量决定,掺杂浓 度由注入杂质离子的数目(剂量)决定 掺杂的均匀性好 温度低:小于600可以精确控制杂质分布 可以注入各种各样的元素 横向扩展比扩散要小得多。 可以对化合物半导体进行掺杂25离子注入系统的原理示意图26离子注入到无定形靶中的分布情况 27掺杂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衬底晶格的损伤。离子注入后,一般都要经过退火处理。28退 火 退火:也叫热处理,集成电路工艺中所 有的在氮气等不活泼气氛中进行的热处 理过程都可以称为退火 激活杂质:使不在晶格位置上的离子运 动到晶格位置,以便具有电活性,产生自 由载流子,起到杂质的作用 消除损伤 退火方式: 炉退火 快速退火:脉冲激光法、扫描电子束、 连续波激光、非相干宽带频光源(如卤光灯 、电弧灯、石墨加热器、红外设备等)29三、制膜 1、氧化工艺 氧化:制备SiO2层 SiO2的性质及其作用SiO2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电绝缘 材料,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室温下它只与氢氟酸发生化 学反应30氧化硅层的主要作用 在MOS电路中作为MOS器件的绝缘栅 介质,器件的组成部分 扩散时的掩蔽层,离子注入的(有时与 光刻胶、Si3N4层一起使用)阻挡层 作为集成电路的隔离介质材料 作为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材料 作为多层金属互连层之间的介质材料 作为对器件和电路进行钝化的钝化层 材料31SiO2的制备方法 热氧化法 干氧氧化 水蒸汽氧化 湿氧氧化 干氧湿氧干氧(简称干湿干)氧 化法 氢氧合成氧化 化学气相淀积法 热分解淀积法 溅射法32进行干氧和湿氧氧化的氧化炉示意图33342、化学气相淀积(CVD) 化学气相淀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通过 气态物质的化学反应在衬底上淀积一层薄膜材料的 过程 CVD技术特点:具有淀积温度低、不消耗衬底材料、薄膜成 分和厚度易于控制、均匀性和重复性好、台阶 覆盖优良、适用范围广、设备简单等一系列优 点 CVD方法几乎可以淀积集成电路工艺中所需 要的各种薄膜,例如掺杂或不掺杂的SiO2、多 晶硅、非晶硅、氮化硅、金属(钨、钼)等35化学气相淀积(CVD) 常压化学气相淀积(APCVD) 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PCVD)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 (PECVD)36APCVD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37LPCVD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38平行板型PECVD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39化学气相淀积(CVD) 单晶硅的化学气相淀积(外延):一般地,将 在单晶衬底上生长单晶材料的工艺叫做外延 ,生长有外延层的晶体片叫做外延片 二氧化硅的化学气相淀积:可以作为金属化 时的介质层,而且还可以作为离子注入或扩 散的掩蔽膜,甚至还可以将掺磷、硼或砷的 氧化物用作扩散源 低温CVD氧化层:低于500 中等温度淀积:500800 高温淀积:900左右40化学气相淀积(CVD) 多晶硅的化学气相淀积:利用多晶硅替代金 属铝作为MOS器件的栅极是MOS集成电路技 术的重大突破之一,它比利用金属铝作为栅 极的MOS器件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而且采用 多晶硅栅技术可以实现源漏区自对准离子注 入,使MOS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得到很大提高 。 氮化硅的化学气相淀积:中等温度(780 820)的LPCVD或低温(300) PECVD方法 淀积413、物理气相淀积(PVD) 蒸发:在真空系统中,金属原子获得足够的 能量后便可以脱离金属表面的束缚成为蒸汽 原子,淀积在晶片上。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 ,有灯丝加热蒸发和电子束蒸发两种 溅射:真空系统中充入惰性气体,在高压电 场作用下,气体放电形成的离子被强电场加 速,轰击靶材料,使靶原子逸出并被溅射到 晶片上42蒸发原理图43蒸发台4445小结:集成电路工艺 图形转换: 光刻:接触光刻、接近光刻、投影光 刻、电子束光刻 刻蚀:干法刻蚀、湿法刻蚀 掺杂: 离子注入 退火 扩散 制膜: 氧化:干氧氧化、湿氧氧化等 CVD:APCVD、LPCVD、PECVD PVD:蒸发、溅射46补充1:接触与互连蒸发或溅射 芯片表面形成金属膜 光刻和腐蚀 连线 集成电路中的互连线一般采用金属(铝、铜) ,有时也用多晶硅(电阻率较高)。 Al是目前集成电路工艺中最常用的金属互连材 料, 但Al连线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电阻率偏高、浅结穿透等 Cu连线工艺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IBM、Motorola等已经开发成功 目前,互连线已经占到芯片总面积的7080% ;且连线的宽度越来越窄,电流密度迅速增加47接触孔和通孔金属2金属1金属1金属2通 孔接触 孔48补充2:芯片封装工艺49(1)封装工序流程50(2)管芯分割工艺51(3)芯片粘贴52(4)引线键合53(5)模压(塑封)(6)封装分类54(6)封装分类55补充3:半导体制造环境要求 主要污染源:微尘颗粒、重金属离子、有 机物残留物和钠离子等轻金属离子。 超净间:洁净等级主要由 微尘颗粒数/m30.1um 0.2um 0.3um 0.5um 5.0um I级 35 7.5 3 1 NA 10 级 350 75 30 10 NA 100级 NA 750 300 100 NA 1000级 NA NA NA 1000 756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