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的: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方法和精度在地面 上确定下来,并设置标志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 量工作,以衔接、指导各工序的施工。 主要内容:施工前的施工控制网建立;建筑物定位和基础放线;工程施工中 各道工序的细部测设;施工期间的质量监测、施工期间建、构筑物的变形观 测、竣工验收测量。 特点:1)与测定相反;2)精度与建筑物有关;3)与施工进度密切相关; 4)现场工种多,地面变动大,机械多振动,测量标志易破坏,妥善保 护,经常检查,及时修复。 原则:也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准备工作: 1)建立组织、检查制度 2)检查图纸3)现场踏勘 4)计算测设数据 5)仪器检验 6)注意人、仪器安全第十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10-1:施工测量简介测设是施工测量的一部分测设:将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的特征点(或轴线交点)的位置、形状、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便施工。测设工作的实质:是点位的测设。测设数据: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算出待建的建筑物的轴线交点与控制点(或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测设的基本工作:测设平面点位和高程。测设平面点位的具体操作是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和水平角。测设的依据:已有控制点(或原有建筑物的特征点)放样与测定比有以下不利因素:1)测定可做多测回重复观测,放样不便;2)测定时点可选,事先埋设好;测设时,观测与设点同时进行,点不许选;3)测定时一人观测固定目标并读数,有利于提高观测速度、精度,放样时,观测者指挥助手移动目标10-2.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一、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从地面上一个已知点出发,沿给定的方 向,量出已知(设计)的水平距离,在地面 上定出另一端点的位置。已知方向已知点AB水平距离D1一般方法从A点开始,沿已知AB方向用钢尺拉平丈量, 按已知设计长度D在地面定出B点的位置,再往 返量取AB之间水平距离D,若相对误差在容 许范围(1/30001/5000)内,则将端点B加以 改正,= D-D0,内移,求得B点的最后位置 。已知方向已知点ABD B向外改正向内改正2精密方法用一般方法在地面定出B点的位置,再按精密量 距方法,测量AB的距离,并加尺长、温度和倾 斜三项改正数,求出AB的精确水平距离D , 计算差值D-D ,将端点B按差值加以改正,求 得B点的最后位置。已知方向已知点AB精密量距方法测出D B向外改正向内改正例9-1 已知设计水平距离DAB为25.000m, 试在地面上由A点测设B点。现用30m钢尺按一般 方法由A点测设得B点,经测量DAB = 25.008m ,钢尺的检定实长为29.996m,检定温度=20, 测量时温度=8,两点间高差为0.65m。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倾斜改正:向外移动7mm已知点ABD =24.993mB得正确点B,此时水平距离正好是25.000m。则AB的精确平距 :差值:3. 用光电测距仪测设水平距离 A点安置测距仪,瞄准已知方向。沿此方向略大于测设 距离D的B点安置棱镜,测出棱镜的竖直角a及斜距L 。计算水平距离D=LCos a ,求出D与应测设的已 知水平距离D之差D-D 。根据差值的符号在实地用小 钢尺沿已知方向改正B至B点,并在木桩上标定其点 位。为了检核,应将棱镜安置于B点,再实测A B的水 平距离,与已知水平距离D比较,若不符合要求,应再 次进行改正,直到测设的距离符合限差要求为止。二、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就是在已知角顶点A,根据一已知边方向AB标 定出另一边方向AC,使两方向的水平夹角等于已知 角值l一般方法盘左、盘右分中测设。已知角顶点ACC00000C 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 读数为,按视线方向 定出点C 用盘右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定出C点 取连线的中点C,则AC即为测设 角值为的另一方向线, 即为测设的角 在A点安置经纬仪, 对中、整平,盘左照 准B点,调节水平度 盘位置变换轮,使水 平度盘读数为 00000 已知角顶点ACBCC00000C 0向内量距ABCCC 0DAC向外量距2. 精确方法(多测回修正法)先用一般方法测设出AC方向,再对BAC进行多测回 水平角观测,得观测值 1 ,CC0= (1- ) *OC已知高程的测设是利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根据附近已知水 准点,将设计高程测设到地面标志上。上下移动前水准尺使读 数 b=0.910,尺底划红 线后视读数 a=1.534已知水准点AHA=24.376mHB=25.000m设计高程点BB点前视读数 应为:b=(HA+a)-HB=24.376+1.534- 25.000=0.91025.000m三、已知高程的测设较深的基坑高程的测设B点前视读数 应为:设计高程点B HB前视读数 b2已知水准点A HA后视读数 a1前视读数 b1后视读数 a2较高的建筑物高程的测设已知水准点A HA后视读数 a0B点钢尺上端读数 应为:设计高程点B HBb钢尺零尺端一、直角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是根据已知纵、横坐标之差,测设地 面点的平面位置。(桥墩、台桩基:中线桩号差)10-3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x=700.00 y=600.00 x=650.00 y=580.00x=620.00 y=530.00abcdmn 纵、横坐标差建筑方格网方格网点厂房测 设 厂 房 角 点 a600,500极坐标法是根据已知水平角和水平距离测设地面 点的平面位置,它适用于量距方便,且测设点距控制 点较近的地方。A12BD2D1A1BX计算测设数据测 设 房 角 点 1二、极坐标法三、角度交会法角度交会法适用于测设点离控制点较远或量距较困难 的场合。测设数据为角度,可由作保方位角计算,盘左 、盘右平均,并常用骑马桩法。 有时三线相交取重心。 四、距离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适用于测设点离两个控制点较近(一般不超过 一整尺长),且地面平坦,便于量距的场合。测设数据为 距离10-4已知坡度线的测设在平整场地、铺设管道及修筑道路等工程中 ,经常需要在地面上测设设计坡度线。坡度 线的测设是根据附近水准点的高程、设计坡 度和坡度端点的设计高程,用水准测量的方 法将坡度线上各点的设计高程标定在地面上 。测设方法有水平视线法和倾斜视线法两种 。HB设计高程点A已知水准 点BM5HA已知HB已知设计高程点BabB坡度 iAB已知DddddAB 123视线高程:bAb1b2b3HAH1H2H3第 j 点高程 : 前视读数 应为 :1水平视线法Hj=HA+iAB*jd bj=(HBM5+a)-Hj(j=A、1、2、3、B)HB设计高程点B2倾斜视线法HA已知i设计高程点A坡度 iAB已知DABbAHAHB=HA+iAB*D放样HB,仪器立A点,量仪高i,视B 尺,置读数i,视线不动,尺动使中间 各点读数为i,尺底为待设高程B点高程:ii第九章 教学内容回顾1.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高程的 测设2.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3.已知坡度线的测设BM5B AD123i仪器高i iii视线A BH1H2H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