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8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5页 / 共58页
第6页 / 共58页
第7页 / 共58页
第8页 / 共58页
第9页 / 共58页
第1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风病的中医特色康复疗法普内科 黄锦玲护师2016年8月10日层级学习目标 N0掌握:中风病的概念。熟悉:中风病的发病特点。了解:中风病的症状表现。 能力目标: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能独立完成中风患者的基础护理。层级学习目标 N1掌握:中风病的概念,中风病的发病机制。熟悉:中风病的证候特征。了解:掌握中风病的临床表现。能力目标: 病情观察和记录准确、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层级学习目标 N2掌握:中风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诊断要点。熟悉:中风病的治疗原则。了解:中风病的后遗症。要求:督导N0-N1层级护士正确实施基础护理。能力目标:准确患者身体及心理状况;护理措施正确、及时。层级学习目标 N3掌握中风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后遗症。熟悉:中风病的一般护理、特殊观察和护理。 了解:中风病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要求:督导N1、N2层级护士护理措施的执行并检查落实。能力目标:及时发现阳性指征并处理恰当;正确实施并发症预防措施。层级学习目标N4以上掌握:中风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后遗症、并 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熟悉:中风病的康复护理。了解:中风病的用药期间的护理。要求:指导N3层级护士正确实施预防并发症护理。能力目标:能准确进行辨证施护,合理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尝试将 新技术、新进展在此患者护理过程中体现或运用。学习内容1. 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2. 中风病的诊断要点 3. 中风病的护理 4. 中风病的后遗症 5. 中风病的康复护理 6. 小结中风的概念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 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 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1、发病特点:发病突然,起病急骤。2、症状表现:病情的轻重是根据有无神昏 表现。3、因变化多端而起名为:“中风”;又因 发病突然又称之为“卒中”。病因 内伤积损 将息失宜 劳欲过度 饮食不节 情志所伤 气虚邪中10病机内伤积损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水不制火阳亢风动劳欲过度损伤肾阴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热极生风聚湿生痰 痰湿生热 风火痰湿 窜犯络脉情志所伤(以郁怒为主)肝气不舒 气郁化火 肝阳暴亢 引动心火 阴精暗耗 肝肾阴虚气虚邪中风邪痹阻经络痰浊闭阻经络脉络空虚气血上逆、上蒙清窍 中风的分型 (一)中脏腑 (二)中经络(一)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 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 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 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 ,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 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二)中经络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 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 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 ,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 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 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发病特点 病发突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老年尤多。 头颅、脑脊液、眼底检查。 证候特征 主症:神昏、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 不语、偏身麻木。 兼症: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痰多、呃逆、 二便失禁或不通。诊断要点 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 斜、言语蹇涩等特点的。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 歪斜、半身不遂等。 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 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 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辨证要点 1辨中经络、中脏腑中经络: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但意识清 楚。中脏腑:昏不识人,或神志昏糊、迷蒙,伴见肢体不 用。 2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闭证:属实,证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 手握固、肢体强痉等。脱证:属虚,症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 瘫痪,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辨证要点3闭证当辨阳闭和阴闭:阳闭痰火瘀热:身热面赤、气粗鼻鼾、痰声如 拽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舌绛干,甚则舌体倦缩 ,脉弦滑而数。阴闭痰浊瘀阻;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 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4辨病期:分三期急性期:二周;中脏腑为一个月。恢复期: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后遗症期 :半年以上 19病势:轻、浅中经络重、深中脏腑闭证脱证阳闭阴闭演变:由闭转脱中经络中脏腑恢复期后遗症根据有无神昏根据有 无热象中脏中腑痰火瘀热痰浊瘀阻痰浊瘀阻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治疗原则 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脱:急宜救阴回阳固脱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 邪,标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与滋养肝 肾、益气养血并用证候施护意识障碍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 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 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 佩兰、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 激头部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证候施护半身不遂观察患侧肢体的感觉、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活动的变化。 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如床边上床挡,防止坠床摔伤,每日用温水擦拭全 身12次,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发生等。 协助康复医师进行良肢位摆放,经常观察并及时予以纠正,指导并协助患者 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遵医嘱穴位按摩,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 穴: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遵医嘱艾条灸,患侧上肢取穴:极泉、尺泽、肩髃、合谷等;患侧下肢取穴 :委中、阳陵泉、足三里等。 遵医嘱中药熏洗:在辨证论治原则下给予具有活血通络的中药局部熏洗患肢 ,每日1次或隔日1次。证候施护眩晕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遵医嘱监测血压,若 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等变化,及 时通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向患者讲解发生眩晕的病因、诱因,指导患者避免诱因的方法,避免不良情 绪刺激,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防止摔倒。 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头部稍抬高,呕吐时取侧卧位,做好口腔护理。 遵医嘱穴位按摩:适用于风痰阻络,阴虚风动引起的眩晕头痛。取穴百会、 太阳、风池、内关、曲池等,每日45次,每次30分钟。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穴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 等,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证候施护痰多息促密切观察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必要时 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外感风寒。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每日用中药漱口 液清洁口腔2次;痰液黏稠时多饮水,或遵医嘱予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 神昏或痰多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循经拍背法:排痰前,沿脊柱两侧膀胱经,由下往上轻扣,每日23次,每 次20分钟,根据痰液的多少,增加力度、时间、次数。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证候施护二便失禁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有无尿频、 尿急、尿痛感。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使用便器时动作轻缓,避免拖、拉,以免擦 伤患者的皮肤,每次便后将会阴部及肛周擦洗揩干。如留置导尿,做好留置 导尿护理。进食健脾养胃益肾食物,遵医嘱进行肠内营养补充。遵医嘱艾条灸: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取穴神阙、气海、 关元、百会、三阴交、足三里等。遵医嘱穴位按摩:适用于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取穴肾俞穴、八 髎穴、足三里、天枢等。证候施护便秘观察排便次数、性状、排便费力程度及伴随症状。 指导患者保持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定时排便,忌努挣。习惯性便秘者畅情 志,克服对排便的恐惧与焦虑。 鼓励患者多饮水,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ml以上,饮食以粗纤维为主,多吃 有利于通便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饮水,戒烟酒,禁食产气 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圆葱等。热秘患者以清热、润肠、通便 饮食为佳,可食用白萝卜、蜂蜜汁;气虚便秘患者以补气血,润肠通便饮食 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粥适用于各种症状的便秘。 穴位按摩,遵医嘱取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腹 胀者加涌泉,用揉法。 腹部按摩:取平卧位,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以腹内有热感 为宜,每次2030周。每日23次。 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等穴。证候施护言语蹇涩观察患者语言功能情况,建立护患交流板,与患者达到良好沟通,对家属进 行健康宣教,共同参与语言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开口说话,随时给予肯定,在此过程中,尽量减少纠正,更不应责 难,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对遗忘性患者应有意识地反复进行,以强化记忆。配合康复治疗师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包括放松疗法、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呼 吸训练、发音训练及语言矫治等,初期可用手势或书面笔谈,加强沟通,进 而从简单的字、音、词开始。鼓励患者读书看报,适当听收音机。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廉泉、哑门、承浆、大椎等穴。证候施护吞咽困难协助医师进行吞咽试验以观察有无呛水、呛食等情况。遵医嘱胃管鼻饲,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训练和体位训练为主。如采用改变食物性状和采取代 偿性进食方法如姿势和手法等改善患者吞咽状况,一般先用糊状或胶状食物 进行训练,少量多次,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对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接训练为主,主要包括:增强口面部肌群 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呼吸功能 训练等。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进餐时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收 音机等,指导患者进餐时不要讲话,防止误吸。中风后 遗 症三偏:脑中风多遗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指患者半侧的 痛觉、 温度觉和本体觉障碍)、偏盲等功能障碍。语言不利 半数以上的中风病人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不 会说话或说话不清楚或虽能自发说话,但答非所问且听不懂别人说话 的意思等。口角歪斜、吞咽困难 患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流涎、不能鼓 腮、皱额、闭眼。中风并发症褥疮 保持床面干燥、平整、无渣屑。 每隔23h翻身1次,对骨突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或 棉垫,使易 受压部位悬空。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每天用清水擦洗受压部位23次,衣服被褥污湿 后应及时更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