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3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5页 / 共53页
第6页 / 共53页
第7页 / 共53页
第8页 / 共53页
第9页 / 共53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为什么是男孩?我为什么是女孩?在自然条件下,为何生物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大致为 1:1,而且有许多遗传现象总是与性别有关呢?第三节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性别决定伴性遗传1、定义:(课本38页-抓关键词)一 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2、如何确定某生物的染色体组型?(以人类为例说明)女 性男 性人类染色体组型第一步:先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第二步:再对染色体测量,根据其大小、形状、着丝粒 位置等进行配对、分组、排队,后形成染色体组型图男性染色体分组图女性染色体分组图常染色体男、女相同(22对)性染色体 男、女不同(1对)对性别起 决定作用ABCDEFGABCDEFG根据染 色体的 大小、 形状和 着丝粒 的位置 等特征 ,将人 类染色 体分组 并编号 。同源染色 体配对( 人为)YXXY同源区段Y非同源区段X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Y染色体1、定义:(课本38页)一 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2、如何确定染色体组型?3、分析染色体组型的意义(课本39、119-120页)染 色 体性 染 色 体常 染 色 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男性:XY 女性:XX第23号122号二、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思考:染色体还可以如何进行分类?1性别决定类型 性别决定 XY型性别决定 ZW 型性别决定 (不作具体要求)雌性个体含有2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X X表示 雄性个体含有2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X Y表示雌性个体含有2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ZW表示 雄性个体含有2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ZZ表示雌果蝇的染 色体组成雄果蝇的染 色体组成X XX Y 亲代体细胞的 性染色体组成 亲代产生的配子 性染色体组成 后代性别 决定于 XY型雌 雄 ZW型 雌雄XX XYZWZZX型卵细胞 X型精子 Y型精子 Z型卵细胞 W型卵细胞 Z型精子 父方 母方 思考: 性别决 定类型 22+X22+Y配 子22+X22对+XX子 代22对+XY受精卵22对+XY22对+XX亲 代人的性别决定过程:比 例 1 : 1 1 : 1 思考:请用文字表述为什么生男生女机会均等?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是较为普遍的性别决定方式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某些种类的两栖类、鱼类;很多种类的昆虫(果蝇);一些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大麻等.)思考:如果是雌雄同体生物,其存在性染色体?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 性染色体呢?情况1、蜜蜂的性别决定蜂皇和雄蜂交配后雄蜂就死了,蜂皇得到了足够一生需要 的精子。它产下的卵中,有少数是未受精的,这些卵发育成 为雄蜂。他们的染色体数是n=16。而大多数是受精卵,则发 育成雌蜂和工蜂,它们的染色体数是n=32因此蜜蜂无性染色体,它们的性别是由体细胞中 染色体的数量决定的。情况2、玉米的性别决定玉米是雌雄同株的。顶生的是雄花序,侧生 的穗是雌花序。但研究发现玉米的性别由两对等位基因共同 决定。当基因型为 B_T_ 时为雌雄同株,即雌 雄同株个体。当基因型为 bbT_ 时为雄株。当 基因型为 B_tt 和 bbtt 时为雌株。因此玉米也无性染色体。再思考:豌豆、水稻有性染色体吗?小结:1,雌雄同体生物无性染色体2,一些特殊生物(如蜜蜂、玉米等)无性染色体三、伴性遗传 (一)概念:(课本41页)(二)实例:课本44页人类的色盲和血友病、果蝇眼色遗传外耳道多毛症,只在 男性中表现摩尔根的果蝇遗传实验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回顾:果蝇作为遗传学材料的特点?个体小、易饲养,雌雄易辨 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多 染色体数目少 有多对稳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F23 : 1白眼果蝇 都是雄的(雌、雄)PF1红眼(雌、雄)F1雌雄交配1、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2、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显性:+ 隐性:w+wP雌果蝇眼色基因型写法:红眼(+)红眼(+w)白眼(WW)雄果蝇眼色基因型写法:红眼(+)白眼(w)2、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PF1F23.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X+X+红眼雌XwY白眼雄YXw配子XwX+YX+X+3/4红眼(雌、雄) 1/4白眼(雄) X+Y红眼雄X+Xw 红眼雌X+X+红眼雌X+Xw红眼雌X+Y红眼雄XwY白眼雄配子比例 1 : 1 : 1 : 1注意:伴性 遗传写表现 型需注明雌 雄4.实验验证PXwY白眼测交X+Xw红眼4.实验验证PXwY白眼测交配子X+XwXwYF1X+Xw红眼雌XwXw 白眼雌X+Y红眼雄XwY白眼雄X+Xw红眼比例 1 :1 :1 : 1红眼白眼红眼白眼雌雄雌雄1261321151201 : 1 : 1 : 1实际试 验结果 :预期结果:第一次将一个特定的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的 染色体上(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再一次证实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5、结论 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深入思考:果蝇眼色基因为什么不可能在XY同源区段呢?摩尔根 是如何来判断的? 技巧小结:判断控制某性状基因的位置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等-一般选亲本为:隐显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比具有以下特点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比具有以下特点vv 正反交结果不一致。(特别注意:正反交结果不一致。(特别注意:隐显)vv 如某一表现型雌雄比不为如某一表现型雌雄比不为1-1-可反推控制该可反推控制该表现型基因与性别有关,一般在表现型基因与性别有关,一般在X X染色体上染色体上想一想:XWYXwXwXWYXwXwYXWXwPF1配子红眼 雌白眼 雄你能设计一个果蝇的杂交实验,使其子 代可根据眼色来判断雌雄吗?选亲本诀窍:隐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 相联系的遗传方式2、人类的伴性遗传1概念:四、人类的伴性遗传实例-外耳道多毛症情况1:伴Y染色体遗传只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遗传特点: 只在男性中遗传,父传子,子传孙, 传男不传女(子子孙孙无穷尽也)XHHhYXh血友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h)控制的, 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 因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情况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XHHhY XhPXHXhXHY 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1 : 11、正常女性纯合子与男性患者婚配图解XHXhF1XHXH女性正常Y配子XhY男性患者写一写(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女性患者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2、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图解X XH HhX XHX YHX XX YX XH HHhHX YhX YhXHY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 X YhX Yh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Why?)1、交叉遗传(父亲女儿外孙,隔代遗传) 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 男孩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3、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4、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全都正常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因为男1个隐性基因 就发病,女需同时具备2个隐性基因才发病)1、交叉遗传(父亲女儿外孙,隔代遗传)注意:女传女无此特点 恭喜你,你的视觉正常!据统计: 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5%。男性色盲女 性色盲正常个体思考: 1、据图判断,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是色盲患者,他只能将色盲基因传给女儿, 则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X还是Y)?试一试: 试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 (用字母B/b表示)基因型表现型女性 男性正常 色盲 正常 色盲XBXBXBXbXbXbXBYXbY携带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情况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患者的小肠由于对钙、磷吸收不良等障碍,病人 常常表现出O型腿、X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缓慢 等症状。 该病受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D)控制。女性男性基因型表现型注:正常基因是隐性的(用d表示)患者基因是显性的(用D表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X XD DX XD dX Xd dX YDX Yd患者患者正常患者正常课后试一试: 1、是写出六种不同的婚配图解; 2、总结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归纳遗传特点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分析的遗传分析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因为男1个隐性基因就正常,女 需同时具备2个隐性基因才正常) 2)具有世代连续性(代代有患者); 3)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4)患者 的双亲中必有一个是患者; 5)女性正常,其父和儿都正常.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交叉遗传(3)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2.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代代相传(3)子患母必患,父患女必患小结:3.伴Y遗传病的特点:父传子,子传孙,传男不传女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比具有以下特点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比具有以下特点 vv 正反交结果不一致。(特别注意:正反交结果不一致。(特别注意:隐显)vv 某一表现型雌雄比不为某一表现型雌雄比不为1 1小结: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比具有以下特点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比具有以下特点vv 正反交结果不一致。(特别注意:正反交结果不一致。(特别注意:隐显)vv 如某一表现型雌雄比不为如某一表现型雌雄比不为1-1-可反推控制该可反推控制该表现型基因与性别有关,一般在表现型基因与性别有关,一般在X X染色体上染色体上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A、a一对等位基因,在遗传 时遵循分离规律吗?伴性遗传是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伴性遗传也是研究由一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因此它也符合基因的分离 定律。五.伴性遗传与遗传的基本规律关系: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伴性遗传的特殊性 伴X遗传: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上无相应的 等位基因,因此在异型( XY )个体内单个隐性基因控 制的性状也能体现。如男性 XbY即为色盲患者。 伴Y遗传:Y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 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雄性个体之间传递。2:伴性遗传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既有常染色体又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及 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 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来处理。对应例题: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色盲的男 孩,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 AAXBY和AaXBXbB. AaXBY和AAXBXbC. AaXBY和AaXBXbD. AaXBY和AaXBXBC3:两种染色体上基因传递规律的比较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传递规律:其基因的传递规律是父、 母各把每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随机传给子女,没有性别差 异。也就是说,子、女体细胞中的每对基因,一个来自父 方,一个来自母方。伴性遗传病基因传递规律:伴X染色体的遗传:基因的传递规律是:父亲的X染色体及其上 的基因只能传给他的女儿,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随 机地把一个传给她的儿子或女儿。儿子的X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只 能来自母亲,女儿的两个X染色体,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基因的传递具有性别的差异,这也是伴性遗传的显著特点。伴Y染色体的遗传:Y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只能由父亲传给儿 子,代代相传无一例外。而女性体内不存在此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