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5 月份宏观数据仍将矛盾多多【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 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 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本报实习记者 祝辉报道 在 5 月 6 日前接受中国产经新 闻记者专访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 部副主任祝宝良、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 家左晓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 教授马立平、北京大学财政学院财政系 主任林双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计 量经济学教授赵国庆等 5 位专家均认为, 宏观经济数据存在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祝宝良:数据冲突年年都有 这种数据冲突年年都有,较难统 一,这个统计局都解释过了。主要是统-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计口径的问题,在统计方面或多或少都 存在一定这样的情况,这个都已经解决 了,没有太多的问题。5 月份估计也是 这样,但数据之间的出入不会太大。4 月份用电量减少主要集中在重工业,5 月份估计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入效应的 逐步显现,重工业的用电量会呈增加的 态势。 5 月份整体宏观经济走势还不好 说,GDP(国内生产总值)方面我认为 还是应该在 78 之间。就经济的底部 是否已经过去了,这个大家的看法不一 样,我认为这个时候最好不要轻易说底 部是否过去,还是要看实体经济的恢复 程度。如果开始恢复得快,那么物价就 会上涨,但现在还看不到这种情况。我 估计 5 月份物价指数(CPI)可能同比 维持在1.3到1.5之间,比 4 月 份要好,但上升速度会慢。 左晓蕾:关键是看其计算方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这个还是统计口径的问题,像海 关总署和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有差距,他 们从来都是有差距,不是今天有差距, 可以查一下历史上的数据,都有这种情 况,这个问题也不是第一次被提出来了, 4 月份有这种情况,5 月份同样也会有, 不可能将这些部门的统计口径完全统一。 关键是要从统计的角度查一查他们采用 了什么样的计算方式,不要只盯着个别 数据的出入,当然还要综合他们的数据。5 月份,就目前我国经济形式来 说还处于一种通缩状态,还没有形成通 胀预期。从实体经济看,生产者还在去 库存化,民间投资并未被激活,并且 PPI、CPI 还在大幅下降,所以这一时期 经济形式还在徘徊状态。 马立平:与统计制度有关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国家的统计制度分为三大块,一 个是国家统计局,一个是国务院各部委 的统计部门,比如商务部、财政部、海 关总署都有自己的统计部门;第三个是 地方上的统计局。 这就是说,咱们国家的统计属于 条框统计,国家各地方横向有统计机构, 纵向国家系统也有统计机构,这涉及到 一个制度的问题。从业务上来说,地方 统计局归国家统计局管理,但部委的统 计部门国家统计局就管不了了。 要想各统计数据完全统一很难, 这中间涉及到一个统计制度的问题。就 现在公布的很多数据,可能是因为没有 把指标是怎么计算的公布出来,这可能 会造成有些不懂统计的人认为误差怎么 会这么大?是不是作假了?但是了解统 计口径的人就会知道差距是在所难免的。 即使你统计范围一样,你用抽样方法来 把握一个抽样,可能也有一点误差,这-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是正常的。由于每个部门的统计范围不 同、计算方法不同,对统计指标的解释 自然不同。 统一统计口径目前来说是不太可 能的,因为各省 GDP 的加总也不可能 等于国家的全部 GDP,因为他的统计方 法不一样,比如全国统计数据是抽样去 做的,然后地方统计数据是根据地方的 方法去做的,不可能两者严丝合缝地对 上。 林双林:误差不会影响大局 可能是统计口径的不一样,使得 经济宏观数据有一定的出入。这方面, 统计各部门还要协调,最后各统计数字 都还是要归总调整的。其实这些统计数 字最终都要归总,都归总在中国统计年 鉴里,最终都是以中国统计年鉴为准。 像我是做财政研究的,有时候财-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政部统计的数据和国家统计的数据有出 入。这中间就可能存在一个统计范围的 问题,但出入不是很大,而且过一段时 间相关部门还要进行调整,调整这个数 字,最终各部门的数字将会归为一样。 我平时作研究的时候比较喜欢参考中国 统计年鉴的数据,对于具体某一个月份 或季度的数据只是作一个大致的了解。 平时我在做研究的时候遇到不同部门公 布的数据有出入,一般问题不大的话, 不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的话,我就不太 在意,因为我们都分析大趋势,有一点 误差的话不会影响大局。 统计有出入这是难免的,你又要 统计数据及时出来,还要准确,我想不 可能两者尽善尽美。我认为我们国家的 统计能力在发展中国家中还是比较强的, 我们国家是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那个 年代国家做计划非常依赖相关统计数据, 如果如国外媒体质疑的那样的话,我们 政府就没有依据来制定相关计划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外国人老质疑我们的统计数据, 我觉得那是他们不懂。像 2000 年、 2002 年美国人就质疑中国的经济数据, 说统计有问题,说中国把这个 GDP 数 字虚报了,报得太高了,实际上经济增 长没那么高,后来没过几年,2005 年中 国人又把 GDP 上调了 16,不是说虚 报了,而是没报够。所以,从大的方面 来看,中国统计的数字就是这样。 赵国庆:有统计口径的问题 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 这里面有统计口径的问题。国家发改委 有它所属的经济研究院之类的研究机构 及其专家,像社科院、国家发展研究中 心也同样有它的专家,另外商务部也有 自己的研究机构及其专家。现在不同部 委的统计部门具体情况不一样,它们统 计的口径就不一样。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比如,在 4 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 中,海关统计的进出口数据与商务部公 布的数据有出入,我认为就进出口这一 块基本以海关的数据为准,因为它每天 都有记录。这还不是误差的问题,因为 这些宏观数据经过调整之后会有一定的 差距的,比如我们做统计的经过节余调 整和没有经过节余调整,这差距是很大 的,这是方法上的问题。所以说,完全 统一这些统计数据是不太可能的,只能 说缩小它们数据之间的差距。【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 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 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