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第九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概概 述述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 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并伴赘生物的 形成。分类分类 依据依据类类 型型病情病情 和病程和病程急性急性感染性心感染性心 内膜炎(内膜炎(AIEAIE)亚急性亚急性感染性心内感染性心内 膜炎(膜炎(SIESIE)瓣膜瓣膜 类型类型自体瓣膜自体瓣膜心内心内 膜炎膜炎人工瓣膜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分类评估病人1 1、病因、病因(1 1)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 *急性:急性:金黄色葡萄球金黄色葡萄球* *亚急性:亚急性:草绿色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2 2)基础心血管病变)基础心血管病变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 2、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前提为机体抵抗力下降:前提为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进 入血液心内 膜炎心 内 膜 受 损菌 血 症带菌赘 生物破 裂器 质 性 心 脏 病 病 人血小 板粘 在受 损处赘生 物脱 落栓 塞形 成 赘 生 物1 1全身性感染的表现全身性感染的表现发热发热2 2心脏受累的表现心脏受累的表现杂音多变杂音多变3 3周围微血管受损体征周围微血管受损体征瘀点、瘀斑、瘀点、瘀斑、 JanewayJaneway损害,是微血管炎和微栓塞所致损害,是微血管炎和微栓塞所致4.4.免疫反应免疫反应OslerOsler结节、结节、RothRoth点点5.5.脏器栓塞脏器栓塞 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瘀点、瘀斑瘀点、瘀斑Janeway损害OslerOsler结节结节RothRoth点点(一)检查(一)检查1 1、血培养、血培养 是诊断本病的最重要的方法是诊断本病的最重要的方法2 2、血沉、血沉 增快增快3 3、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阳性率较高阳性率较高4 4、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 可查出赘生物可查出赘生物三、检查及诊断三、检查及诊断请结合临床表现及检查 归纳如何诊断该病。*发热、心脏杂音改变、伴或不伴栓塞。 *白细胞升高,血培养阳性。 *超声心动图提示赘生物的形成。(二)诊断(二)诊断明确诊断制定计划1 1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1 1)用药原则:早期、剂量足、疗程长、)用药原则:早期、剂量足、疗程长、静脉给药静脉给药(2 2)选用杀菌剂:根据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杀菌剂:根据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用的结果选用2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有手术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有手术指征可考虑手术指征可考虑手术四、治疗四、治疗实施护理(一)护理诊断(一)护理诊断1 1体温过高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与感染有关2.2.潜在并发症:栓塞潜在并发症:栓塞(二)护理措施(二)护理措施1 1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回顾回顾“护基护基”血标本采集的内容血标本采集的内容五、护理诊断及措施五、护理诊断及措施2 2抗生素应用护理抗生素应用护理 复习复习“慢支护理慢支护理”相应内容相应内容3 3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体温、皮肤、心衰及栓塞情况观察体温、皮肤、心衰及栓塞情况4 4发热护理发热护理 复习复习“肺炎护理肺炎护理”相应内容相应内容五、护理诊断及措施五、护理诊断及措施效果评价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身心反应。 感染性心内膜是心内膜感染性疾病,分急性和是心内膜感染性疾病,分急性和亚急性。亚急性。 常因静脉内检查、治疗或静脉药瘾所致。常因静脉内检查、治疗或静脉药瘾所致。 主要表现为发热、杂音改变、栓塞、赘生物形主要表现为发热、杂音改变、栓塞、赘生物形成等。最主要的检查是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成等。最主要的检查是血培养、超声心动图。 治疗重点抗感染。护理特色是血培养标本采集治疗重点抗感染。护理特色是血培养标本采集。课堂小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