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020 讲讲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变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这种享乐消费观( )A是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 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解析:“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导致过度消费是导致 20 世纪 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故 A 项正确;材料中论述是经济危机原因,不是摆脱方式,故 B 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理论主张有计划消费,不是盲目消费,故 C 项错误;享乐消费观只能导致危机加剧,不可能解决当前欧债危机,故 D 项错误。答案:A2下表反映了 19131938 年美国汽车产量的变化,下列对 1933 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191319201925192919331938汽车产量39 万辆223 万辆427 万辆536 万辆193 万辆249 万辆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导致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因此社会购买力下降,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答案:A320 世纪 30 年代初,针对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政策的举措,在美国南方有这样的说法:“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不能践踏农田。 ”这说明其农业政策( )A不符合经济发展运行规律B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C没有使农民损失得到补偿D最初实施的效果不够理想解析:根据材料“受过训练的骡子都知道不能践踏农田”可知,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的措施对农田造成了破坏,故 D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是适合当时解决大危2机需要的,故排除 A 项;罗斯福新政农业政策是提高农产品价格,故排除 B 项;罗斯福新政农业政策中实行给农民补贴的政策,故排除 C 项。答案:D4郑林庄在美国往那(哪)里去(1934 年 1 月)中提到:美国的病根在于,高筑关税壁垒, “就等于把自己的绳索勒得愈紧” 。但罗氏“舍本而求末” ,对国际协调无根本诚意,“而国内枝末小节则不惜下九牛二虎之力” , “左冲右突,到处碰壁,真是张天师捉鬼,反着了鬼迷” 。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尖锐B罗斯福新政措施侧重点存在偏差C只有国际合作才能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D罗斯福新政导致各国爆发贸易战解析:大危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故 A 项错误;据材料“罗氏舍本而求末” “左冲右突,到处碰壁”可知罗斯福新政侧重点存在偏差,故 B 项正确;不是“只有国际合作才能缓解” ,以偏概全,故 C 项错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并非是 “罗斯福新政导致” ,罗氏最多是加剧,故 D 项错误。答案:B5 “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 1939 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 1929 年 6 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材料表明新政( )A无法彻底恢复美国经济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C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D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解析:材料强调,虽然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但国民收入仍然增加有限,其局限性使得美国经济无法中途恢复,故 A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但与题意无关,故 B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通过刺激消费,拉动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故 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但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A6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道:“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 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 变成USSA。 ”歌曲反映出当时( )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3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解析:A 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不符,故 A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实行社会保障,挽救了经济危机,但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会出现“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苏维埃国家的现象,故 B 项正确;新政保护了工人的利益,但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不准确,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正确,但与题中“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B7读下图,能够正确反映 19802000 年美国联邦政府收支差额(正数表示盈余,负数表示赤字)变化趋势的是( )解析:19802000 年美国联邦政府收支差额可以分为两段:19801998 年美国一直处于财政赤字,1998 年经过克林顿调整出现了首次财政的盈余,故 A 项符合题意。答案:A8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解释,符合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史实结论A提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观点寻找到英国名目繁多的福利制度作证据B二战后,英国在铁路、电力等领域实行国有化得出英国的福利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的观点C查到“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的第一手史料得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结论D查到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 年的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等第一手史料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在国家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解析:D 项史实是第一手史料,详实可靠,结论客观准确,做到了史论结合,论证较为严谨,故 D 项正确;A 项史实和结论颠倒;国有化属于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而福利制度属于分配领域的社会化,B 项史实与结论不对应;“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的第一手史料,属于孤证,故排除 C 项。答案:D49下表为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各产业的分布变化情况表,表中数据反映了( )时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3 年5.5%47.2%48.3%19631967 年3.3%43.5%53.2%A不断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B消费水平提高促使消费结构变化C借战胜国地位不断扩大国际市场D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变化解析:不断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与表中数据变化不符,故 A 项错误;由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下降,而第三产业是在提高的,再结合二战后这个时间可以看出二战后消费水平提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故 B 项正确;借战胜国地位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信息技术革命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推动作用还不大,故 D 项错误。答案:B101993 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进步就是认识到,被民主党人推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干预主义和共和党人推行的供应学派自由主义,那不是灵丹妙药,都有局限性。为此,他推行了一套被称之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特点是( )A市场调节,自由竞争 B政府干预,全面调控C削减开支,增加福利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解析:“市场调节,自由竞争”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思想的表现,故 A 项错误;“政府干预,全面调控”是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的表现,故 B项错误;“削减开支”与“增加福利”本身是矛盾的,故 C 项错误;克林顿认为“干预主义”和“供应学派自由主义”都不是灵丹妙药,为此他把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推行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政策,被称为“克林顿经济学” ,故 D 项正确。答案:D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分别以 5.6%和 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与 19 世纪晚期相比,促成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B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动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故C 项正确;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对稳定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不是推动“黄金时5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A 项;B 项是两个时期经济繁荣的相同原因;二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盛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 项与史实不符。答案:C12下表是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增长率0.31.92.53.66.83.42.83.44.63.0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经济处于“滞胀”阶段 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长得益于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增长得益于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A BC D解析:美国经济的“滞胀”阶段应当是在 19721980 年期间,题干图表信息是在1980 年之后,故错误;根据图表中的增长率除 1980 年和 1982 年为负数以外,其余都为正数,可知在整个 80 年代经济整体呈增长的趋势,故正确;1981 年美国里根政府执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调整经济,其主要手段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错误,正确,选择 C 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13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跌宕起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华商日商 年份 实数比重实数比重19219482.275.91967.115.2193115251.856.710851.140.3193617294.644.219615.150.1丁昶贤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工业设备、资本、产值的统计和估量材料二 19191933 年美国农业经济各项指数表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册)商务印书馆 1989 版6材料三 所谓国家干预经济,一般说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国家权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施以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及影响。其表现方式可有多种类型,可以采取经济的手段,也可以采取行政的手段,甚至外交、军事等政治方面的措施以达到事先预定的目的。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1)据材料一,指出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成因。(8 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干预经济”的结局。(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趋势” ,根据材料一中华商和日商资本实数逐年增加,华商增加数量有限,日商增长数量较大,华商资本缓慢发展,日商资本迅速发展,根据华商和日商资本所占比重变化,可知华商比重下降,日商比重上升;第二小问“原因” ,结合19211936 年期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时代背景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趋势” ,观察材料二图表信息根据 19211929 年期间美国农业工人工资与农产品价格呈平稳状态分析其 20 年代发展趋势,根据 19291932 年期间农业工人工资和农产品急剧下降分析其 30年代发展趋势;第二小问“成因” ,结合材料中农业财产税日益增高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20 年代 30 年代美国的时代背景分析即可。第(3)问中国方面,结合必修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状况作答即可;日本方面,结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作答即可;美国方面,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作答即可。答案:(1)趋势:华商发展缓慢,比重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