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5页
第2页 / 共115页
第3页 / 共115页
第4页 / 共11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第6页 / 共115页
第7页 / 共115页
第8页 / 共115页
第9页 / 共115页
第10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志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升工程政策解读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背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背景实施意见、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实施意见、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培训组织、管理与测评培训组织、管理与测评实施建议实施建议目 录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 “三通两平台”: 宽带网络校校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 统“人人通”形成大数据过程性 评价人人通大数据交流信息技术在您所在学校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在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交流:为什么现在小孩子拿到手机就会用,而我们却还要看说明书?人在14至15岁时对数字技术的理解能力达到顶峰交流:教材上的知识在百度上基本都能找到,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自媒体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与传统媒体下成长的一代有什么不同?你碰到过吗?电商从业人员规模变化孩子对技术的理解、使用能力超越成人未来的很多职业、知识,现在还没有诞生丰富的知识获取的渠道削弱了学校在知识传授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自媒体时代成长的一代对信息的理解思维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权威性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挑战农业社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7第三次工业革命个性化 农耕教育班级授课式 规模化教育生态化、网络化、分散化、 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周洪宇,中国教育报,2014/05/02原始的 个别教育第一次工业业革命第二次工业业革命第三次工业业革命 时时代名称蒸汽时时代电电气时时代数字时时代 典型产产物蒸汽机流水线线3D打印 作用领领域轻轻工业业部门门重工业业部门门科学技术领术领 域 影响范围围主要在英国几个资资本主义义国家全球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呼唤教育革新教育云 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学习 可汗学院 翻转课堂 微课 慕课( moocs),网易课程 教育信息化新名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2004年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远工程“班班通”工程教学点资源全覆盖工程三通两平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提供新技提供新技 术手段术手段拓展教育拓展教育 资源资源推动模式推动模式 改变改变对理念和制对理念和制 度的影响度的影响湖北省试点省实施方案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 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拉动信息消费 ,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具体目标为: 到2017年,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 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 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方式转变, 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实现环境建设、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三位一体协调 发展,建设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 环境。建设成效的评价转变到 应用效果的评价单一电教部门推动转变到 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推动以项目为主体的推进转变到 政策制度安排推动目标理念目标理念的的转变转变组织方式的组织方式的转变转变推进方式的推进方式的转变转变改革发展方式,实现三个“转变”郧县桃花沟教学点56岁的刘兆明老师不会 说英语,却利用信息化手段 ,为三个年级、七名学生开 出了英语等国家规定的全部 课程。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山县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专递课堂 ”周课时达20余 节,覆盖70%的课 程教学,取得了 明显成效。梅田小学 明水教学点柏树教学点楂林教学点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恩施州发挥乡镇学校示范带动作用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我们能不能 也创造经验 ?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背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背景实施意见、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实施意见、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培训组织、管理与测评培训组织、管理与测评实施建议实施建议目 录最近与教师发展相关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教师厅20143号)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厅函20147号)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教师司函201455号 )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 (教师司函201420号) 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指南 ( 教师司函201412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 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413号)20132013年年1010月月2525日正式启动能力提升工程日正式启动能力提升工程总体目标和任务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工程总体工程总体 目标和任务目标和任务建立建立标准标准体系体系完成完成10001000多万教师多万教师培训培训开展应用能力开展应用能力测评测评建立建立应用应用机制机制工程特点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自主选学模式 ,按需施训,5年不少于50学时 以学科教学所需的信息化设计与实施能力 为重点 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现场实践,通过现场 诊断和观课磨课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 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 强调过程评价统筹规划统筹规划按需施按需施训训应用为本应用为本测评驱动测评驱动底部攻坚底部攻坚工程的原则教育部中小学 校长 成立执行办公室成立专家委员会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管理平台制定管理办法整合力量加强指导第一责任人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省级教育 行政部门地市区县教 行政部门组织保障常见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简易多媒体环境:(多媒体)计算机+电视机+(投影)+(实物展台) 交互多媒体环境: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 网络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平板电脑(上网本) 移动环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基本要求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发展要求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能力标准总则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应用信息的准 则,是工作的基本依据。能力标准内容结构I. 应用信息技术优 化课堂教学II. 应用信息技术转 变学习方式技术术素养C1-C5C1-C5计计划与准备备C6-C11C6-C11组织组织 与管理C12-C16C12-C16评评估与诊诊断C17-C20C17-C20学习习与发发展C21-C25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 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 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 力。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 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 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能力标准内容维度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技 术 素 养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 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 课堂教学的意识。1. 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 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 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2. 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 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 及其他新 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 的支持作用。 3. 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 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 用。3. 探索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 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 源。4.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 ,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 资源的工具与方法。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 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 生的学习空间。(数字资源、学校 资源、社会资源等) 5. 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 能够以身示范。5. 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能力标准内容维度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计 划 与 准 备6. 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 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 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 学问题的契合点。6. 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 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 方法,确定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 综合能力的契合点。7. 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 化教学过程。7. 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 学习活动。8. 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使 用技术资源。8. 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为学 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 学习体验。9. 加工制作有效支持课堂教学的 数字教育资源。9. 设计学习指导策略与方法,促进 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 创造。 10.确保相关设备与技术资源在课 堂教学环境中正常使用。10.确保学生便捷、安全地访问网络 和利用资源。11.预见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11.预见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自 主、合作、探究学习可能遇到的问 题,制订应对方案。能力标准内容维度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组 织 与 管 理12.利用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 ,有效实施课堂教学。12.利用技术支持,转变学习方式, 有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 13.让每个学生平等地接触技术资 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 学习注意力。13.让学生在集体、小组和个别学习 中平等获得技术资源和参与学习活 动的机会。14.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观察和 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对教学行为 进行有效调整。14.有效使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 反馈,对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指导和 适当干预。(在教学反馈上的特别 优势)15.灵活处置课堂教学中因技术故 障引发的意外状况。15.灵活处置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开 展学习活动发生的意外状况。16.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 学生提升技术素养并发挥其技术优 势。16.支持学生积极探索使用新的技术 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能力标准内容维度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评 估 与 诊 断17.根据学习目标科学设计并实施 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17.根据学习目标科学设计并实施信 息化教学评价方案,并合理选取或 加工利用评价工具。18.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 习过程信息,并能整理与分析,发 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 施。18.综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 ,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依 据。19.尝试利用技术工具开展测验、 练习等工作,提高评价工作效率。19.引导学生利用评价工具开展自评 与互评,做好过程性和终结性评 价。20.尝试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 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20.利用技术手段持续收集学生学习 过程及结果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 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提供支持。能力标准内容维度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学 习 与 发 展21.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 展的作用,具备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 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识。22.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 展活动,养成 网络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23.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 系,依托学习共同体 ,促进自身专业成长。24.掌握专业发 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 学习能力。25.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实现学用结合。技术素养计划 与准 备组织 与管 理评估 与诊 断学习与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优化课堂教 学转变学习方 式技术素养课 程(8)技术素养课 程(3)综合课程(3)综合课程(2)专题课 程(5) 专题课 程(4)教师专业发 展(3)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对应关系课程标准目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发展类别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技术素养类T1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 T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 T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T4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