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任课教师:李莉考核办法 考勤(10分) 平时作业(20分) 考试(70分)学习内容 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明清文学) 现代文学(19191949) 当代文学(1949至今) 外国文学选读第一章 第一节先秦两汉文学概述先秦文学一.先秦文学概念“先秦”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 “先秦”是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包 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狭 义的“先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2.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 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 学。主要内容有上古歌谣、神话、诗经 、先秦散文和楚辞。二.先秦文学主要内容(一)原始歌谣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号子孕育着诗歌的胚胎,是构成原始诗歌的 重要条件。 原始歌谣是原始人的集体口头创作,比较接近原始的形态 。1.劳动主题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这是一首 原始人类的狩猎之歌,寥寥八字,再现了伐竹、制弓、发丸、逐兽等连 续的射猎活动。2. 宗教意识如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 其泽!”这是一篇年终为祷祝丰年而举行祭祀百神活动的祭辞。这四句 蜡辞,以希望和命令的语气,喝令土神、水神、昆虫神、草木神等都回 到自己的“领地”去,不许危害人类。这篇蜡辞显示了原始人类挥斥自然 的宏大气派,表达了他们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理想。 3.形式:篇幅短小,语句短促,节奏鲜明,歌、舞、乐三位一体如: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记载的葛天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 八阕”的演唱情景,可以看出原始歌谣具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合 形态的艺术形式。二.先秦文学主要内容(二)神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 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 艺术创作。 二.先秦文学主要内容(三)诗歌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 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 文学的源头。 2.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 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国浪 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 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 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 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二.先秦文学主要内容(四)先秦散文1.历史散文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大体上是春秋以前历史史官所收藏的官府要件和论文 选编。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 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 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 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 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二.先秦文学主要内容(四)先秦散文2.诸子散文 (1)第一阶段:春秋战国之交:语录体 论语语录体,反映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墨子反映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老子反映道家思想,具有哲理思辨风格。 (2)第二阶段:战国中期:对话论辩体 孟子:反映儒家思想,体现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 过渡,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反映道家思想,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第三阶段:战国末期:专题论文 荀子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成熟阶段。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三.先秦文学的特点1.创始性:具有开创精神和丰富的想象 力2.综合性: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 合3.实用性:反映社会现实4.随意性:言论自由四.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诗三 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此人 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 者。”作者遭受困顿,心中郁闷不平,故通过创 作来抒情言志,表达愤懑不平之情。司马迁概 括了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传统,同时也是他创 作史记的动机。唐宋古文运动时,韩愈提 出“不平则鸣”,欧阳修提出“诗穷后工”,都是 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四.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二)忧国忧民的传统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代,并称“显 学”。它们之所以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 信奉其学说主张,与他们关心民瘼,体察 民间疾苦的政治主张相关。孟子反对霸道 ,主张“发政施仁”。墨子的“非乐”、“非 攻”、“节用”、“节葬”等主张,也多半是 从“万民之利”出发。诗人屈原之“存君兴 国”,也是忧国忧民。所以,“忧国忧民” 始终是文学所要表达的主题。四.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三)放言无惮的传统 鲁迅摩罗诗力说称屈原离骚、天问, 能够“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先秦之作大抵有此 特点。诸子著书立言,更是放惮直言,无所顾忌。孟子 斥责暴君为“残贼之人”,庄子讥刺诸侯为“窃国”之盗, 都是显例。战国时代,言论比较自由,作家往往自然直率、畅 所欲言,这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学 的一个优良传统。司马迁继承这个传统,创作了不朽巨 著史记。但是史记一书,曾被后代帝王称为“ 微文刺讥,贬损当世”,有人甚至指责它为“谤书。”可见 在天下一统、文化专制时期,这样的传统确实难乎为继 。由此看来,先秦文学这一优良传统,是形成于特定的 历史时代的。四.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四)深于比兴、深于取象 所谓“深于比兴”、“深于取象”,大抵是 指善用比喻,多用寓言,使文章具有形象性 和生动性。这的确是先秦文学的一个明显特 征。这是清人章学诚概括的,章学诚列举了 诗经、离骚、庄子、列子 和战国策等作品为例证明,其实,先秦 之文,如儒、墨、法各家著作,无不具有这 样的特征。两汉文学一.汉代概况1.政治:封建盛世 2.思想文化 汉初文化学术具有相当自由的环境,文人畅所欲言。汉武帝时,进入鼎盛时期。此时的作家普遍具有开阔的胸襟和 非凡的气度,所谓“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司马相如)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正是他们 的创作主张。同时,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 ,文人依附于政治和王权,歌功颂德,润色鸿业成为文人的主要使 命。西汉后期与东汉前期,是我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统治最严厉的时 代之一,经学解说时事政治,牵强附会。东汉末年,儒家统治逐步 崩溃,以道家为中心的各家各派思想又抬起头来,此风逐渐昌炽, 一直发展到后来的“魏晋风度”。总之,汉代文学走过了批判 赞颂批判的道路,汉代文 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过程。 3.文学 包括散文、汉赋和诗歌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 (一)散文 1.历史散文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 映历史,创立的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开 辟了纪传文学的新纪元。班固的汉书 继承史记体例,并且使之更加完善. 2.政论散文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又名治 安策) 晁错:论贵粟疏 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二)汉赋 1.赋的特征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ch) 文,体物写志也。”意思是:赋,就是铺叙,通过铺陈辞 采写成文章,通过描绘物象来抒发情志。“铺采摛文”是 赋的形式,而“体物写志”则是赋的内容。汉书艺文志引刘向云:“不歌而颂谓之赋”,意 思是赋为一种脱离音乐的诵读方式。由上述两点,可概括赋的一般特点是:内容侧重于 叙事,多用陈述性、叙事性和描绘手法,形式上介于诗 歌和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只适宜于朗读。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二)汉赋 2.汉赋的分类 (1)骚体赋内容上侧重于抒发个人怀才不遇之情,在形式上模仿楚辞,用带“ 兮”的语句,追求句式整齐、通篇用韵等,可见骚赋从内容到形式上 都模仿了楚辞。如贾谊吊屈原赋、董仲舒士不遇赋 。 (2)散体赋(汉大赋)汉代散体大赋,用铺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描写事物,所描写的 主要是京都、宫苑、山川等壮丽事物及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 ,篇幅较大,多采用主客问答体形式。代表作有枚乘七发 、司 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班固和张衡。 (3)抒情小赋 内容上侧重于抒发愤世嫉俗与表现个人放心求志,形式上篇幅短 小,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代表作有:赵壹刺世疾邪赋、 张衡归田赋。 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 (三)诗歌 1.乐府诗 (1)乐府的含义: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最早设于秦 朝。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汉武 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六朝时, 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 ”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 了。至建安,有古题乐府;至唐,又有新题乐府 。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三)诗歌 1.乐府诗 (2)汉乐府的思想内容 :反映了劳动人民的饥苦与统治阶级的横暴奢侈。如 东门行v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十五从军 征 v反映了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 如有所思、 上邪、孔雀东南飞等 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三)诗歌 1.乐府诗 (3)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叙事生动 人物形象鲜明 句式自由、变化多样 语言朴实凝练,长于叙事言情 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三)诗歌 1.乐府诗 (4)汉乐府双壁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 中的双壁。前者嘲笑和鞭鞑上层人物的荒淫与无 耻,歌颂人民维护自己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凛 然正气,颇有喜剧的意味;后者产生于汉末社会 动荡,礼教束缚松驰的时代,表现人民追求爱情 自由、婚姻自由的叛逆精神和反抗的失败,具有 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 (三)诗歌 1.乐府诗 (5)汉乐府的文学地位 v首先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建安作家“借古 题写时事”的古题乐府;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 乐府;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都是对这一 创作精神的继承。v其次,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形式是杂言 体与五言体,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增强了诗歌的容 量和表现力。特别是五言体诗对建安五言诗的产生,有着重 要启示作用。v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积累 了许多宝贵经验,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许多借鉴。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三)诗歌 2.文人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 表作,它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趋向成熟。行行重行行v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v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v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v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v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v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v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v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三)诗歌 2.文人五言诗 (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一类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如行行重行行 、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冉冉 孤生竹等;另一类是写文人士子仕途失意的苦闷和悲哀, 充满了感伤情调。如今日良宴会、回车驾 言迈、生年不满百等。 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 (三)诗歌 2.文人五言诗 (2)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v长于抒情,善于融情入景,寓景于情。如迢迢 牵牛星,通篇通过假想的织女形象的描绘,抒 写男女离别之情,全篇都是写景,而情在其中。v善用比兴寄托手法,言近旨远,余味无穷。如 冉冉孤生竹开头即以孤竹结根泰山喻女子托身 君子,以“兔丝附女萝”喻女子之依恋与柔情,为 后文抒写女子的久别哀怨作了很好铺垫。行行 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 白日,游子不顾反。”皆为比兴,含意深远。二.两汉文学主要内容 (三)诗歌 2.文人五言诗 (2)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v抓取典型活动、典型细节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行行重行行最后一句“弃捐勿复道,努力 加餐饭”,用体贴对方保重身体来表现真挚的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