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长为 90 分钟,满分 100 分。考查内容必修一 1-4 单元第 I 卷(选择题)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1.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中提到“始祖之姓曰正姓,百世不改。正姓而外,别有表其支派者, 时曰庶姓,庶姓即氏也。亦曰族,随时可改。”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A.宗法制 B. 世袭制 C. 郡国并行制 D. 郡县制 度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们命运不 济,那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们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这种制度有 利于A.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B.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C .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 D.君主专制的空前强 化3.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 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本质 是A.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B.中央集权遭到破坏C.君主专制被颠覆 D.皇权至上的表现4.汉书记载秦地方行政“县令长皆奉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 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廷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自石之下为中吏。 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这表明A.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 B.秦朝地方设立县制C.汉代地方行政承袭秦制D.秦朝基层行政系统严密5.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尚书皆废。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各地设 11 行中书省,意即中 书省办事处,将以前的各路、府、州、县完全隶属其下。这主要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各地区域化程度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6.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如果没有 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的文件都 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期 A.实际是贵族集体统治 B.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拥有绝对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国家行政大权 7.这个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 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这个运动是 A.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C.解放区土地改革D.新民主主义革命8.林则徐广州禁烟与外商具结后,如再走私,即予正法。但同时,巴麦尊的对外政策则坚决主 张,一个英国人无论何时何地可以指望本国政府的保护,不受外国专横武断的起诉。外国取得 这项特权是在A.辛丑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附件9.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在中国蒙受被日本击败的羞辱后不久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气 氛形成了,全国弥漫着被瓜分的恐惧。”这“恐惧”是指A.列强划分势力范围、争夺租借地B.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A.B.C.D.C.激发了中国的政治变革思潮D.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10.下面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必然性的表述,其中最符合史实的A.BC. D .13.毛泽东指出:“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 不一言蔽之曰糟的很,糟的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对华贸易是世界 上潜力最大的贸 易, 现在该是把对 华贸易置于 “一个 永恒的、 体面的基 础之上了” 的时候 了作为外交 的姊妹的战争, 就 是人们对问题的 回答。曼彻斯特商会在 交给外交大臣的 呈文中指出广州 提供了年达 300 万磅印度商品的 出路,“这使我 们印度臣民能够 大大增加对我们 制 成 品 的 消 费 量”。由于中外政教之 悬殊,夷夏之别 太严,二并起于 误会也战祸 之促成,自中国 方面而言殆由于 官 吏 知 识 之 幼 稚。林 则 徐 在 1839年 9 月向道光帝 陈奏说:“鸦片 必须清源,而边 衅亦不容轻启。 ” 避免危机的可靠 办法是灵活地兼 用 胡 萝 卜 和 大 棒。即“恩威并 用”。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由此可知,毛泽东认为A.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B.农民运动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 C.农民运动应该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D.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14.中共四大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决议案指出:“中国资产阶级的民族运动,虽然有了多年 历史,总不能逃出妥协而流产的命运直到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参加此运动,不但使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加了新的力量,并且使中国民族革命运动有了新的意义。”这里“新的意义”指 ABCD11.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刺激了人们的物 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辛亥革命要想在全国取得成功,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 材料旨在说明A.“新政”倡导的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君主专政 B.“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辛亥革命的爆发 D.“新政”真正实现了中国的民主政治12.“五四精神”最核心的就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即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知识 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下面能说明这些言论的有巴黎和会反对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上海形成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浪潮新三民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A.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及与农民的天然同盟关系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中国民族革命 C.无产阶级在中国民族运动中已站在最前列 D.无产阶级领导以及农民、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参加15.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某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关于此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开辟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D.途中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16.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 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 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的“特殊”之处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资产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无产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前途是社会主义 D.十月革命后以俄为师,走社会主义道路17.“八一三”上海抗战开始,驻上海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张治中率众抵抗。国民政府陆续调集6 个集团军 70 余万人抗击日军,初获全胜。后上海市区沦陷,守军撤退。11 月 15 日,国民政 府下达总动员令,集中 30 万兵力抗击日军。这表明A.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实力和决心 B.国民政府抗战策略出现失误 C.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 D.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战18.一位亲临战场的中国士兵记述:“敌军受到中国守军沉重打击后,依靠增援部队再度发起进 攻。50 多米的河面被燃烧的烈火烧红了。我们装备不如日军,敌方在黄浦江上、长江口还有 4 艘航空母舰,100 多条军舰。”这位士兵记述的是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19.克利斯提尼时期外来移民官方名称“迈提克”,他们要想得到公民权通常是很难的,只有那 些对雅典做出贡献的迈提克,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 民权。这表明A.注重公民权的限制 B.外来移民容易获得公民权C.民主方式的随意性 D.城邦公民意识强烈用于全人类的法律,即所谓的“万民法”。其中“万民法”指A.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B.以全人类共有的自然理性为基础C.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D.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21.著名学者高全喜认为“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 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 A.封建王朝的复辟B.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C.避免了暴力革命的发生D.詹姆士二世女儿女婿执政22.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直到 1870 年以后,法国模 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向妥协。“转折”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取得胜利B.人权宣言发表C.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787 年宪法的颁布2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 法。下列属于“史料实证”的是史料解读A宋朝各州设置通判根源于小农经济B北美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C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可以追溯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D英国首相官邸是伦敦唐宁街 10 号一定程度体现英国民主政治的风格24.马克思曾说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主义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 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A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B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 C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D本质上是君主专制,议会作用不大本卷共三小题:25 题 16 分、26 题 12 分、27 题 24 分,共 52 分(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邹容用最富煽动性的语言号召革命,以“诛绝五百万有奇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 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他明言中国备受列强和满人的“双重奴 役”,同时还充满了对法国和美国的革命、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以及对华盛顿和马志尼等领 袖人物及卢梭等思想家的钦佩。他坦白的承认:“嗟予小子模拟美国革命独立之义。”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梁启超 1903 年在美国旅行时已开始认为, 革命和共和政体未必能治愈中国的痼疾。他 深深地有感于清廷改革的气势, 在 1905 年断言说: 中国人民只有经过一个开明专制的时期之后, 才能实行自治。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在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并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1908 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2 年 3 月通过了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昙花一现 的临时约法与其后接二连三的立宪丑剧和骗局,使得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出现的背景。 (8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宪政道路曲折发展的原因。(8 分)26.(12 分)材料 洛克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似乎强调“平等”又强调“自由”。这就导出了他那著名的“主 权有限论”。他认为,国家主权虽然属于人民,但为了保障个人的各项自由权利,这种主权应 该受到必要的限制。如何限制?首先,人民的“革命权”,即人民在政府不能保障其自由的时候思想,后来经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又一块极其重要的基石。摘自高毅现代民主政治的兴起 结合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27(2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重文轻武”,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 皆极通显”。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 科举考试。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