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 现时我国教师社会地位的简要分析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这一观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唤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社会地位 以什么为标准判断教师的社会地位 本文将联系我国的现实国情 ,就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论述。所谓职业地位 ,是指人们从事的某种职业在经济收人、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等方面的总体状况 。即经济收人、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高低,是职业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志 。中国学者孟育群、宋学文主编的现代教师论 一书指出“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的经济利益 ,政治待遇及社会声望。它不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也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教育功能的实现程度密切相关。 ”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判断教师地位的高低主要依据三个标准 政治待遇 、经济待遇及社会声望。为便于说明问题 ,我们在这里采用 现代教育学基础 一书中列出的四个标谁。(一) 国家法规中对教师的认定程度法规以国家政权的形式出现 ,是统治阶级意志和 目的的体现 。国家法规关于教育、教师的规定和政策,是对教师职责的重要性及其社会地位的最高评价,也是判断教师社会地位的最重要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提高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政权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多种场合充分肯定人民教师的重要 作用。1993 年 10 月通过的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教 师法 为维护教师的较高社会地位提供了法律保证 。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 ,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 “全社会都应尊重教师。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最终决定于各 自的教育实力。重视教育,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已成为各国领导人的共识 。这一观念的直接体现就是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二)教师的收人状况经济地位是一种职业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要想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最根本也是最见效的措施就是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1987 年 11 月 28 日,国务院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通知发布。从那天开始,如何继续提高和保证教师待遇,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当地教育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按照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确定。”2009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提高 1200 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 120 亿元,地方政府也要增加投入。国家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教育部师范司负责人说,“两个平均工资”和“当地”是教师待遇的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清楚地界定了教师应有的待遇标准。2教育部一项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之初,在国民经济 12 类行业中,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一直在倒数第一位至倒数第三位之间徘徊。据统计,从 1984 年至 2004 的 20 年间,中小学教师的年平均工资增长了 10.9 倍。但是经济水平不同导致收入差距,造成教师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由县级政府筹措发放,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造成教师工资的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支付能力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教师除一些政策性工资以外,没有其他补贴,收入水平较低。(三)教师参与教育的程度从本质上说 ,教师参与教育的程度是教师政治地位的一种体现。国家以法规形式保证教师较高的社会地位,而法规的落实除了以工资体现,另一种体现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享有多大的权力。教师应当参与一切教育活动 。这首先在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手段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大要素。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学生 ,使其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没有教师的参与,教育活动根本无法进行。没有教师的改革创新,教育事业就会停滞不前。所以说教师参与教育是教育活动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另外,从教师属于专业工作者的性质来看,教师具有参与教育、独立工作 、自主抉择的能力。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接受长期的专门教育和训练 。在长期的教育训练中,教师掌握了一或几门专门科学知识 ,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门人才。而且教师必须深人学习教育科学、心理学、组织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廷是他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基础。由此看来 ,长期专门训练保证了教师理解教育科学,精通教育业务,掌握教育方法,是其他人员无法取代的 。以上两点说明,教师有必要也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应当成为教 育 活 动 的主人。一个国家教师参与教育的程度反映出这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反映这个国家人们对教师能力、水平的承认、尊重程度。赋予教师充分的参与权 ,使其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有发言权 、有决策权无疑是对教师社会地位的充分肯定。我国的教师法 在这一点上也作 了 明 文 规 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力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 术团体 ,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指导学生的 学 习 和 发展 ,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按时获取了 工资报酬,拿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 出 意 见和 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四)教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在公众心 目中的形象指的是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它是人们对这种职业的总律评价。影响人们评价的因素有多,既有职业本身的特征,也有人们对其特征的认识 。如教师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精神和道德 ,教师受教育程度 ,教师的收入、工作环境以及所在国家的文化传统等。 就我国目前状况看,教师在人们心 目中的形象呈现巨大反差。年在人民大学舆论研三月凤 杂志社联合进行的大规模民意测验中,教师在 “最可爱的人”中“独 占鳌头”。而据对一些 中学生就职意向的调查 ,教师职业却 “无人问津” 。过去,各高校的留校教师一般都是尖子学生。现在许多高校连中等生都难以留 下。现 实 生 活中,教师 “下海” 、 “ 改行 ” 、干 “第二职业 ”更是风起云涌。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尊敬与从事之间的巨大反差引起我 们 颇 多 思考。3不可否认 ,在我国,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 ,经济振兴 ,人 民素质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日益得到党和人民的理解和承认。这一点在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条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无疑增强了人们对教师重要性的认识 。另外 ,我国广大教师一向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 ,不计得失 ,忘我工作 ,“ 捧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走” 的献身精神赢得了社会成员的一致尊重。但是 ,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不利于教师形象的消极因素。其一 ,教师收人低,待遇差严重影响教师职业声望。前面 已 有 论述 ,不 再赘述。其二 ,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术水平不高。有资料显示,年大学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仅占 ,仍有 的专科以下学历者担任大学教师。在我国 万多高中教师中,具有 年以上本科学历者只 占 ,有近 的高中教师只有中等学 历 或以下文化程度。在 万多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者还不到 ,不及 年本科程度的高达 ,其中 的人只有 中 等 文化 程度。较低的学历水平使得教师素质偏低 ,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整个教育工作难以令社会成员满意。而且,教师普遍低学历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误认识,“教师不需要太多的知识,人人都可以干” 于是,在现实生活中, “干不了别的就去干教师”的现象相当普遍。再有,教师普遍较低的学历层次也给全面、大幅度提高教师工资造成不利影响。其三,我国的文化传统在我国历史上 ,教师被单纯当作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遇上 明君圣主 ,教师就受到重视。遇上昏君庸主 ,教师就被人轻视。因此 ,教师地位摇摆不定。如春秋战国时期,师被尊为五圣之一,与 “天、地、君、亲”一起被读书人家刻写在牌位上供奉。而到了元朝时期则有 “一官二吏 九儒十丐” 之说 ,师被排在老 九 ,仅高于叫花子。建国以后,教师多数情况下被 当作 “奥 老 九,“教书匠” ,其社会作用与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教师的作用日益明显,但由于我国经济力量薄弱,人们文明水平不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始终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从我国文化传统的整体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远没有形成。综上所述,我国教师在人们心 目中的反差形象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二、影响我国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低下的状态。这里的原因是复杂的。总的看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收入太低众所周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里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在实际中。与政府官员、公务员、律师等职业相比教师经济待遇却差得多。教师待遇是以公务员为参照系的有些地方公务员的津贴补贴高得吓人。在许多边远地区。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的班主任老师的月津贴仍然维持在元以下仍然停留在八十年代的水平相比各行业日益提高的津贴和奖金,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教师除了工资以外的其他收入的渠道较少。除非额外做一些体力或服务工作。普通中小学教师更是如此,他们没有著书的机会,没有发明专利的机会和专长也没有各项科研资助。尤其最近几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教师待遇发生很大的变化。要使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国家规定工资基本没问题但部分地方出台的津贴补贴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这使得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偏低。由于收入低,不少老师在工作中缺乏热情而收入低也造成他们的自卑心理。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在中西部的小城镇和乡村学校中有部分的中小学教师心中都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一方面懊悔当年未能努力考上4理想的大学。而不得不就读于分数线较低的师范院校;另一方面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是“双低” ,从事这一职业仅仅是生计上困窘而且“面子”上也无“光彩”的“谋生手段” 。(二)政府的教育教师政策教师是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完成者,是辛勤的园丁。用知识浇灌着祖国的花朵,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祖国的未来也应该是为祖国未来的栋梁的修剪师。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一定把人民的教育事业办好教师法 、 教育法等几十个法律相继出台, 教育法已经实施近二十年了。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医疗费没处报销。(三)社会对教师职业认识偏颇的影响人们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使用价值的那些物品或服务。准确地讲,效用就是消费者如何在不同的物品或服务之间排序的结果,他们总是要最大化服务的效用,总是要选择自己的偏好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中小学教师的劳动是提高教育服务的劳动消费者之所以要选择这种服务是因为这种服务能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管教孩子成了教师全部的责任。与家长似乎无关。比如,开个家长会,家长总是到不齐;出了事情都知道统统朝学校跑。利益促使他们在争取利益的时候变得有些自私。这样一来。社会上有些人就越来越不重视教师这个职业。教师的地位相对而言也就越来越低了。(四)教师队伍本身存在问题的影响面对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教师的敬业精神的失落也影响到教师地位的提高。当我们看到许多与教师身份不相称的事情时不得不对教师队伍中的道德水准下跌。敬业精神差的状况发出一番感慨。1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普遍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质量不高。虽然许多教师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和其他多方面原因,教师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