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连江晓澳中学历史集备组 君主集权的 强化 讲师 林 业复习提问:1、明初几个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以及 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其目的是什么?2、,“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负面 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具有束缚作用,扼杀了许多人才的 创造性思维。同时助长了为了当官而死读书、读死 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这个时候,人家欧 洲正处在文艺复兴、思想大解放之中,民主与科学 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正在形成飞跃发展的态势。 而明朝人们的思想却被紧紧束缚着,走向衰落就是 难免的了 1、努尔哈赤在历史上起了哪些作用?2、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为什么叫作“后金”?3、除了阿骨打之外,宋元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少 数民族首领? 4、努尔哈赤和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5、清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6、清朝为什么能够入主中原?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新课学习思考(一):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攻打明朝,迁都盛京 契丹阿保机;党项元昊; 蒙古铁木真 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政权,推动本民 族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他们都 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时间1616年;人物皇太极;事件 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后金国号为清 明末政治腐朽,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推翻。 皇太极改族名,鼓舞了士气。吴三桂降清。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满族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和明朝的灭亡 2、努尔哈赤与女真族的兴起: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 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政权 3、清朝的建立: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族 改后金为清 4、清军入关,迁都北京(1644年) 标志这清朝开始统治全中国1、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怎么设立? 2、雍正帝和乾隆帝怎样调整中央政权机构? 3、联系102页“自由阅读卡沈阳故宫”和100页 插图(乾清宫、军机处),说说中央政权发 生了什么变化? 4、清政府怎样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5、根据101页“动脑筋”:“明月有情还顾我,清 风无意不留人”描绘的情境有什么问题吗? 6、文字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新课学习思考(二): 保留内阁、六部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思想受禁锢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清初保留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威胁2、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 (1)、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 (2)、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 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姓爱新觉罗。他早年 生活贫困,靠采松子、挖人参到抚顺马市上出售为生 。他经常接触汉人,一度投到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帐 下,受到军事训练,受汉文化影响很深。1583年,他 被明朝授为建州左卫教指挥使,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 。此后,他用了40年时间,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在 统一过程中,他创立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字母 创制满文。1616年,他建立金国,定都赫图阿拉,建 元天命,史称“后金”。1619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抗 明朝的民族压迫,同年在萨尔浒战役中大败明军。此 后,后金逐步夺取辽河以东大片土地。1625年,努尔哈赤将都城迁到沈阳,1626年,努 尔哈赤在进攻宁远城时被明军炮火击中,不久死去。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展 起着重要作用。努尔哈赤建元即位图 女真族的战士 明朝后期,努尔哈 赤逐步统一女真各 部。他创立八旗制 度,把女真的壮丁 编入八旗。这些壮 丁“出则为兵,入 则为民”,平时耕 猎,战时出征,是 一种新型军事体制 下的士兵。 女真族是如何强盛起来的?八旗旗帜之一,正黄旗 努尔哈尔在统一女 真过程中,建立八旗 制度,把女真壮丁每 三百人编为一牛录, 五牛录为一甲喇、五 甲喇为一旗,共八旗 ,即正黄、正红、正 蓝、正白、镶黄、镶 红、镶蓝、镶白等八 旗,各旗以上述不同 颜色的旗帜为标志。 本图是八旗旗帜之一 的正黄旗。图中央是 一条巨龙,龙的四周 是江河海水。清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即清太宗。他 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努尔哈 赤死后,诸王拥立皇太极继 承汗位。即位后,皇太极在 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和改进 手工业技术;政治上,注意 选拔人才,改革机构;军事 上,笼络联合蒙古各部。同 时,他继续发动对明朝的战 争,占领关外大片土地,并 几次派兵攻入长城以内地区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 为满洲。1636年,他在沈阳称 皇帝,改国号为清。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是陕西米脂 人,家境贫寒,小时候曾为地主牧羊。明末农民战争 爆发后,李自成参加了起义队伍。他武艺出众,善于 骑射,又有胆略,号称闯将。1636年,起义军领袖高 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称闯王。1640年,李自成率领 起义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城 乡人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1643年,李自成 占领西安,第二年初,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年号永 昌。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推 翻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四月,李自成率兵与吴三桂军 队及清军大战于山海关,农民起义军失利,李自成率 农民军辗转撤退到湖北,在湖北通县九宫山遭地主武 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他的部众继续抗清斗 争,坚持了20年。闯王李自成的画像饥民图说 是明朝官员 杨东明根据自 己的见闻编辑 而成的一本图 书,它描述了 1593年河南大 水灾之后灾民 饥寒交迫,只 能靠剥树皮、 掘草根度日的 悲惨情形。 饥民图说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明朝后期,政治黑暗,土地兼并极其严重。加之水旱灾害 不断,农民生活困苦不堪。1628年,农民起义首先在灾害 最为严重的陕北爆发。之后,农民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 并聚集成两大主力,分别由李自成、张献忠率领。1640年 ,李自成进军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城乡 人民的热烈拥护。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 占领西安。1644年初,农民军建立政权,国号大顺。紧接 着,李自成率军向北京进军,沿途宣称“三年不征,一民 不杀”、“平买平卖”等主张,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1644年二月,起义军渡过黄河后,兵分两路,向明王朝发 动最后攻击。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军进抵北京城下,十 九日,农民军攻入北京,推翻王朝270多年的统治。山海关 山海关又叫榆关,在今天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它是 明长城的东部起点,更是北京与东北交通要道的重 要关口,有“天下第一关”之称。1644年4月,驻 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投降清朝。李自成亲自 率兵同吴三桂以及清军在山海关大战三天,因寡不 敌众,被迫撤退。不久,清军尾追起义军到北京, 李自成只得率军向陕西方向撤退。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 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 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 ”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 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 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 ,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 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 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 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雍正帝时,为了筹备镇压西北准噶尔贵族的叛 乱,又于1726年(雍正四年)在户部内设立军机房 ,在宫内的隆宗门内办公,1729年(雍正七年)正 式改为军机处。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 共同组成,开始只是一个暂设的军事行政机构,后 来逐渐发展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清史稿军机大臣 年表)。不过,军机处的裁决权完全出于皇帝,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设立后, 议政王大臣会议徒具虚名,至1792年(乾隆五十七 年)被乾隆帝明令撤销。内阁也形同虚设。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康熙帝在1677年(康熙十 六年)在宫内设置南书房,又名南斋,抽调 自己亲信的翰林官入房办事,替他起草重要 的上谕或传达谕旨。这个机要班子的设立, 实际上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限 ,许多重大政务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 论,许多重要的谕旨也不再交付内阁草拟了 。军机处,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军在西北 与准噶尔蒙古激战,为及时处理军报,始设军机房 ,清乾隆即位后,改称总理处,三年(1738年)始 名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无定额,均为 兼职。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的满汉大学士、尚书、 侍郎等兼任。中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 、光绪,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后 裁撤,历时170余年。军机处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 与军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军机处已 不再是单纯的军事机构,逐渐演变为清代全国政令 的策源地和统治中心,其地位远高于国家行政中枢 的内阁。 清朝时规定,其它人员不得靠近军机处,皇帝 与军机大臣议事时无关人员不得在旁。宫内人路过 军机处时,都是快步走过。 军机处班值房军机处的工作: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2、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3、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5、过硃:皇帝硃笔改定奏折。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北京紫禁城全景 紫禁城即宫城,为皇宫所在地。它由几百 座不同的建筑物组成,各个建筑物大都用白色 大理石做台基和栏杆。建筑物中的木柱、门、 窗等都用朱漆;横额用蓝绿两色作彩画,屋顶 用黄色琉璃瓦,精美绝伦。三大殿即皇极殿、 中极殿和建极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建筑。三大殿 的台基各由高达两丈多的三层重迭的须弥座构 成,俗称“三台”,把三大殿衬托得格外巍峨 壮观。紫禁城的主要建筑中,除了这三大殿外 ,还有后廷三殿: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天安门前的华表 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它是用汉白玉 雕刻成的,重约一万多公斤。华表上端的圆盘 叫承露盘,盘下横插一块云板,盘上各有一个 蹲着的石刻小兽,叫犼(hu)。犼朝北,面向皇 宫,俗称“望君出”;朝南面向外的,俗称“ 望君归”。传说,“望君归”注视皇帝外巡时 的行为、如果皇帝长期在外游乐,它会呼唤皇 帝赶快回京办事;倘若皇帝总是躲在深宫不理 朝事,“望君出”就会招唤皇帝出去体察民情 。华表石柱上,雕满云朵,云朵中盘绕着一条 巨龙,栩栩如生,象要从柱上飞出去。华表修 长玲珑,洁白凌空,给人以崇高、雄伟壮观的 感觉。 天安门前的石狮 在天安门城楼前, 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石 狮,右边的雌狮子,俗 称“太师少保”或“大 师少保”,它用左爪在 抚摸小狮,据说它象征 着多子多孙;左边的雄 狮子,右前肢踩着一个 绣球,不仅象征权力, 还象征着统一天下。这 对雄健的石狮,屹立在 城楼前,增加了天安门 的庄严气氛。 北京天坛祈年殿 天坛在今北京天坛公园内,创建于明代 永乐年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面 积约270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 坛庙建筑。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地 方,位于天坛北部。大殿建在一座三层圆形 的汉白玉台基上,殿分三层,高38米,直径 30米。三层蓝色琉璃瓦檐,逐层向上收缩。 祈年殿四周全是描金彩绘图案,格外富丽堂 皇。 顺治帝 顺治帝是皇太 极的第九子,1643年 ,年仅五岁的顺治 继承皇位。他在叔 父多尔衮的辅助下 ,完成祖父和父亲 的梦想,打进了北 京城。这大约是顺 治帝17、18岁时的肖 像画,现藏于东京 东洋文库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 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皇太 极第九子,母孝庄文皇后。年号 顺治,习称顺治帝。在位十八年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 1643)八月,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