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3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 散文专项阅读嘉兴市第一中学 王小二课标解读命题趋势知识清点考点突破课标解读1.理清思路2.理解主要内容3.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 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B级)4.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已的心得5.能提出自已的看法和疑问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说明、议论、 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分析综合 (C级)课标解读7.能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初步领 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8.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 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已的评价9.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已的体验10.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鉴赏评价 (E级)课标解读命题趋势 一、命题理念 1、强调“以学生为本” 2、强调能力立意 3、强调应用性 4、增强探究性 5、注重综合性 6、坚持教育性 7、体现时代性命题趋势 二、命题特点 1、篇幅 2、材料 3、文体 4、内容 5、题型 6、答案三、命题内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命题趋势 知识清点 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散文是作者把自已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 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 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 狭义散文,是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 裁。 按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 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 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 中心。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 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 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 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 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三、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品味散文的语言。考点突破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 概括文章主题。 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 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 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 情。答题要点: 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 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线索常常 是人、物、事、情、活动。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 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 线索。顺序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 选择的几个地方。答题思路:1.注意审题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 三、品味语言 词语含义考题形式: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 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答题思路: 1.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2 .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词语的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的表达作用。3.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意四、表达方式的作用考题形式:表达方式的作用。答题思路: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 等。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的。人物 描写主要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 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2.议论的作用3.抒情的作用五、表现手法考题形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题思路:1.内容方面:托物言志、对比反衬、铺垫烘托、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层层深入 借景抒情2.结构方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承上启下、首尾照应六、发展性考题仿写考题形式:给一个句子,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思路: 1.要读懂题旨要求。2.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 思考答题。3.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 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考题形式:对描写对象、人物感情、文章的内容和 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答题思路: 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思想感情2.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3.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流畅性谈感受考题形式: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续写后半部分。答题思路:按原文的思路续写谢谢各位同仁时时 间间选选文一选选文二2000年 人口与环环境 爱爱的礼物 2001年勤用脑脑 兰兰 草 2002年可燃冰 紫藤萝萝瀑布 2003年垂 钓钓 科学是快乐乐的 2004年心中的芦苇苇 生物入侵者 2005年春天的第一朵鲜朵鲜 花 谦谦卑的人有福 2006年听 雨 城市给给了我们们什么 2007年看山老爹 “植物大熊猫”四合木 南昌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材料一览(2000年2007年)返回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现代文 阅读最基本的要求,课标提出的“品味作品中富 于表现力的语言”是现代文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 标。词语是构句、成段和联章的基本单位。课标 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考查学生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 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一、分析理解词语意义和作用一经典考题(词语理解)江西省2001年中考试卷18题、25题,2002年21题、23题,2003年20题, 2004年19题、25题,2005年21题, 2006年14题,2007年17题、22题。归类分析(题型)1、理解词语意义(1)近义词选词填空如:02年23题、03年20题、04年19题、06年14题(2)理解含义如:04年25题、05年21题、07年22题(1)小题2、分析词语作用如:01年18题(“几乎”)、02年21题(“可能”“挤走” )提示:对标示了引号的词语要特别关注。二、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应能体会 和推敲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 类语句常常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牵一发而动全 身,往往能揭示文章主旨,体现作者意图。经典考题(句子理解) F江西省2001年29题,2002年27题,2003年28题,2004 年21题,2005年24题,2006年18题,2007年16题。归类分析(题型)1、理解句子含义如:01年第29题、02年第27题、03年第28题 、04年第21题、05年第24题、07年第16题 。2、分析句子作用 如:01年第29题二、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文意课标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阅读不能断章取义,必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 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文意,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思想等,这是阅读中最重要的一环。三经典考题(文意把握 ) 江西省2001年19题、20题,2002年16题、24题,2003年25题,2004 年20题,2005年16题、18题、22题,2006年23题,2007年18题、19题、 24题、25题。归类分析(题型)1、划分层次 如:01年第19题2、拟标题 如:01年第20题3、选择题(下列表述是否符合文意或内容)如:02年第16题、06年第23题、07年第25题。4、阐述观点(文章从哪几方面阐述)如:03年第25题、05年第22题。5、句段衔接、照应题如:02年第24题、07年第24题(复原题);04年第20题(照应句)6、找中心句(关键句) 如:05年第18题、07年第18题。7、揭示线索的句子 如:07年第19题四、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准确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主要内容,准 确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既涉及理解分析能力,还考查表达能力,它是阅读训 练的难点。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关键在于找准中心句、主旨 句、点题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这些句子一般都表明了 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感情高 度浓缩的结晶,含义非常丰富深刻。当然,还可利用题目或 利用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并联系全文,筛选信息,把 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组合在一起,概括成中心内容。概括段落大意,要看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思考段 落中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其法与概括文章要点是一 致的。经典考题(概括要点)江西省2001年27题,2002年26题,2003年23题、27题,2004年22 题、27题,2005年17题,2006年第17题,2007年23题归类分析(题型)1、概括段意 如:01年第27题、03年第27题、04年第22题。2、概括其它内容如:02年第26题(概括景物及感受)03年第23题(概括二者区别)06年第17题(概括场景)07年第23题(概括原因)3、下定义如:04年第27题五、对文章的语言、内容和表达进行鉴赏、感悟 、探究,鼓励创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标在“阅读目标” 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顺应发展,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不断地改革创新,开放探究型试题越来越多, 诸如对文章的内容、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说 出自己的感受,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已知内容推测、想像 未知内容等。五经典考题(内容探究、作品感受)江西省2001年21题、30题,2002年22题,2003年22题、 24题、29题,2004年23题、28题、29题,2005年19题、20题、 25题、26题,2006年20题、26题,2007年20题、26题。归类分析(题型) 1、探究感受题(体会、感悟、理解、批注、启示、建议等)如:01年21题、03年22题、03年29题、05年19题、05年20题、07年26题。 2、鉴赏题 如:01年30题(写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句子 )、04年28题(说明语言特点)、07年21题(本文以 “植物大熊猫四合木”为标题,你认为好在哪 里? ) 3、表态题(就不同的意见谈看法,表明态度。探究型)如:02年22题、03年24题、04年23题、04年29题、 05年25题、05年26题、06年26题。 4、人物评价题 如:06年20题、07年20题。江西省2005年中考试卷阅读文选谦卑的人有福 第21题: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位置: 恶行:参考答案:承担的责任,担负的工作(职责、岗位)等 丑陋(恶劣)的行为(各1分,意思准确的其它 答案,均给分) 1-0521江西省2007年中考阅读文选“植物大熊猫”四合木第22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1)有些人也把四合木称为“油柴”。(2)其他的植物来到这四季如春的好地方,都显出超常的 生机,只有四合木竟然枯萎了!参考答案:(1)形象地说明四合木的植株含油量大,极易燃烧,当地牧民 喜欢将其砍来当柴烧。(2)“竟然”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写出了人们对四合 木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存活,却在四季如春的好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