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6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5页 / 共56页
第6页 / 共56页
第7页 / 共56页
第8页 / 共56页
第9页 / 共56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ww.themegallery.com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v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中医药护理v 0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服务www.themegallery.comv 一、概述 v 小儿年龄阶段 v 中医儿科以18岁以内为儿童。036个月儿 童分别属于新生儿阶段(028天);婴儿阶段 (28天1岁);幼儿阶段(1岁3岁)为本次 中医调养服务的年龄阶段。www.themegallery.comv 小儿生理特点v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归纳起来有 :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v 病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 趋康复。 v 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有着重要 的意义。www.themegallery.comv 一、生理特点 v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v 五脏六腑: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 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中医的五脏六腑理 论主要是一种功能定位,比如肾并不是独立的肾脏,而是 泛指泌尿系统,包括膀胱等,脾也不是指独立的脾脏,而 是泛指消化系统,包括胃等。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 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www.themegallery.comv 概括地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 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 v 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 低。如小儿与成人相比易于感受风寒或风热邪气,出现发 热、鼻塞流涕、咳嗽等证;又如小儿使用攻伐之品,与成 人相比用量小、禁忌多。小儿形、气均未充盛,人体的各 种生命现象还不能完全表达,如小儿的语言能力、行为能 力都较成人为差,生殖能力至青春期才能逐步具备等。www.themegallery.comv 小儿的脏腑娇嫩,虽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 ,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如肺主气, 开窍于鼻,职司呼吸,外合皮毛,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 固,则表现为呼吸较促、息数不匀,易患感冒、咳喘;www.themegallery.comv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 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力弱,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 饮食乳哺要有节制,否则易患食积、吐泻;肾为先天之本 ,藏精、主水。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 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 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等。www.themegallery.comv 不仅如此,小儿心、肝两脏同样未臻充盛,功能尚不健全 。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表现为 脉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肝主疏泄 、主风,小儿肝气尚未充实、经筋刚柔未济,表现为好动 ,易发惊惕、抽风等症。 v 清代医家吴鞠通运用阴阳理论,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www.themegallery.comv (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v 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 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如 小儿的身长、胸围、头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 ,小儿的思维、语言、动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 而增强。小儿的年龄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就越 明显。www.themegallery.comv 小儿病理特点v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v 小儿发病容易,突出表现在肺、脾、肾系疾病及传染病方 面。 v 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小儿肺常不足,藩篱不固,故易 感受外邪。肺主宣发肃降,主呼吸,开窍于鼻。小儿肺气 宣发功能尚不健全,腠理开阖、固表抗邪的功能较弱。因 此,小儿时期容易患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肺系病证 ,使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www.themegallery.comv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统血。主肌肉四肢。在窍为口,其 华在唇。所以脾病则表现在食欲减退,肌肉瘦削,疲乏, 面色萎黄或苍白,泄泻等一系列症状。脾为后天之本,气 血生化之源,需为小儿迅速长养提供营养物质。小儿脾胃 的功能状态与小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常常不相适应,故 而由于乳食失节、食物不洁、脾运失健等因素导致的呕吐 、泄泻、腹痛、积滞、厌食等脾系病证较为常见,其发病 率在儿科仅次于肺系病证而居第二位。www.themegallery.comv 小儿“肾常虚”,肾藏精,主骨,开窍于膀胱,为先天之 本。肾的这种功能对身形尚未长大、多种生理功能尚未成 熟的小儿更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 小儿骨、脑、发、耳、 齿的功能及形态,关系到生长发育和性功能成熟。因而临 床多能见到肾精失充、骨骼改变的肾系疾病,如五迟、五 软、解颅、遗尿、水肿等。 v 小儿生理上心神怯弱、肝气未盛。www.themegallery.comv 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寒热虚实的迅速转化方 面较成人尤为突出,也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v 如小儿肺炎喘嗽,初起因肺气闭塞,可见发热、咳嗽、痰 壅、气急、鼻煽之实证,若失治误治,则可迅速出现面白 唇紫、肢冷色青、大汗淋漓、心悸等正虚邪陷,心阳虚衰 之虚证。www.themegallery.comv (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v 与成人相比,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脏腑清灵,活力充沛,对各 种治疗反应灵敏;小儿宿疾较少,病因相对单纯,疾病过程中情志因 素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因此,小儿虽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不利 的一面,但一般说来,只要诊断无误,辨证准确,治疗及时,处理得 当,用药合理,护理适宜,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为快、疾病治愈的 可能也较成人为大。 v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所说:“小儿之病,其脏气 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 伤、积痼痴顽者之比。”对于儿科的一般常见病证,固然要有信心, 即使是重病顽证、危急病症也应有信心,要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综合 治疗之优势,充分应用各种治疗手段,调动小儿机体自身的抗病康复 功能,去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www.themegallery.comv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调治得当,又“脏气清灵,易趋 康复”。这为我们发挥中医优势,从治未病的角度开展“儿 童中医调养服务”,势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www.themegallery.comv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简介 v 对0-36个月儿童中医药调养就是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和发 病机理,指导儿童监护人开展起居活动指导、饮食调养已 及常见穴位的按揉,以达增强儿童身体健康的目的。儿童 中医药调养服务由四部分组成:预约儿童监护人,儿 童中医药调养指导,传授穴位按揉方法,记录并纳入 健康档案。按照不同月龄实施,参照本规范开展相应的工 作。www.themegallery.com二、流程表及说明12月龄6月龄36月龄30月龄24月龄18月龄中医饮食起居 指导;传授摩 腹和捏脊方法 。根据儿 童不同 月龄对 家长进 行儿童 中医调 养指导6、12月龄18、24月龄30、36月龄中医饮食起居 指导;传授按 揉迎香穴、足 三里穴方法。中医饮食起居 指导;传授按 揉四神聪穴方 法www.themegallery.comv (一)预约儿童家长 v 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 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 长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v (二)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v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 、起居活动指导。 v (三)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v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 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 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www.themegallery.comv 三、儿童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 v (一)饮食调养 v 1. 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v 2.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 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v 3. 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 应品种多样。 v 4. 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www.themegallery.comv (二)起居调摄 v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 作息习惯。 v 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 习惯。 v 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 发育。www.themegallery.comv 4.四时调摄 v 目前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宠备至,反而孩子患病 不断,显得十分娇气。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孩子吃得太 饱与穿得太暖所致。其实早在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就 在活幼心书中云: “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 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并且进一步告 诫世人“殊不知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不 须发表之功。”他的主张让孩子保持七分饱,则脏腑不易 损伤,就不易患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 物;倘能经常保持一种微寒状态,也就不易患伤风感冒, 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www.themegallery.comv 正确理解“春捂”与“秋冻” v 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 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应避免保暖过度, 提倡 “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 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www.themegallery.comv 儿童秋季调摄要点 v 感冒的预防;体瘦儿的调养;肥胖儿的调养 v 5.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增强体质。www.themegallery.comv (三)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 v 1.摩腹 v (1)位置:腹部。 v (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环指的指 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 的移动,每次13分钟。 v (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www.themegallery.comv 2.捏脊 v (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v (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 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见图1)。施术从长强穴开始, 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 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 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 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 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 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 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 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 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 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 的压力,揉按结合(见图2)。 v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www.themegallery.comwww.themegallery.comwww.themegallery.comv 3. 按揉足三里 v (1)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 骨前缘一横指处(见图3)。www.themegallery.comv v 图3 足三里穴位置示意注: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