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1 -遵义四中遵义四中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高一化 学学 试试 卷卷(满分:(满分:100100 分,完成试卷时间:分,完成试卷时间:9090 分钟)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H:1 C:12C:12 O:16O:16 Na:23Na:23 Mg:24Mg:24 Al:27Al:27 S S:3232Cl:35.5Cl:35.5 K:39K:39 Ca:40Ca:40 Mn:55Mn:55 Cu:64Cu:64 第第卷(共卷(共 4040 分)分)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中,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 制备氯气时严格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设置尾气吸收装置B. 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C. 为防止药品污染,实验结束后,用剩的浓硝酸可倒入垃圾箱D. 进入地下矿井中可用火把照明【答案】A【解析】A 氯气是有毒性的气体,制备时要防止泄露,A 正确。B 这样操作很容易使气体燃烧以致爆炸,B 错误。C 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应该放在专用的废液缸中,集中处理,C 错误。D 地下矿井有可能会有瓦斯(甲烷) ,明火会引起爆炸,D 错误。2. 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冷凝管、牛角管、铁架台、铁圈、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锥形瓶、普通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蒸馏烧瓶、温度计、滤纸、火柴。只应用上述仪器或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 蒸发 B. 过滤 C. 萃取 D. 蒸馏【答案】C【解析】A 蒸发需要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铁圈等,A 可以进行。B 过滤需要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铁圈等,B 可以实现。C 萃取需要的是分液漏斗,题目给的是普通漏斗,所以不能进行萃取,C 不能进行。D 蒸馏需要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D 可以实现。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2的摩尔质量为 44gB. 标准状况下,2molNH3的气体摩尔体积为 44.8L/molC. H2O 的摩尔质量和 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相等- 2 -D. 50mL 1mol/LNa2SO4 溶液中,Na+和 SO42-物质的量之和是 0.15mol【答案】D【解析】A 中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1,所以 A 错误。B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与物质的量无关,所以 B 错误。C 中 H2O 的摩尔质量应该说明其单位,只有单位为 gmol-1的时候,其摩尔质量的数值才是 18,C 错误。D 在 50mL 1mol/LNa2SO4 溶液中含有硫酸钠为 0.05mol,所以钠离子为 0.1mol,硫酸根为 0.05mol,一共 0.15mol,D 正确4. 下列实验设计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将碘的酒精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 在沸水中逐滴加入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得到 Fe(OH)3胶体。C. 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氢气D.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答案】D【解析】A 酒精和水混溶,所以无法进行萃取操作,A 错误。B 应该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呈红褐色,继续煮沸,可能会使胶体聚沉,B 错误。C 加热时,氢气和氧气会发生爆炸,C错误。D 加热混合物后,剩余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加水将氯化钾溶解,过滤得二氧化锰,溶液蒸干得氯化钾,D 正确。5.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石墨 Fe(0H)3胶体 澄清石灰水 B. 氮气 干冰 冰水混合物C. 液态氧 CuSO45H2O 浓硫酸 D. 硫粉 碘酒 含氧 40%的氧化镁【答案】C【解析】A Fe(0H)3胶体是混合物,A 错误。B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B 错误。C 正确。D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D 错误。6.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粒子直径在 1nm - 100nm 的物质为胶体B. 用半透膜除去淀粉胶体中的 NaCl 溶液,用过滤能分离淀粉胶体中的泥沙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 FeCl3溶液和 Fe(0H)3胶体D.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工厂中常用静电除去粉尘【答案】A【解析】A 应该说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nm - 100nm 的分散系为胶体,A 错误。B 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胶体能透过滤纸,泥沙不可以,所以 B 正确。C 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 3 -胶体有,C 正确。D 静电除尘的原理是带电的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定向移动(电泳) ,D 正确。7.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反应条件未给出) ( )A. Fe2O3 + 3CO = 2Fe +3CO2 B. 4NH3 + 5O2 = 4NO + 6H2OC. 2HClO = 2HCl + O2 D. IBr+H2O=HIO+HBr【答案】D【解析】A、B、C 选项中化合价的变化很明显。D 中 IBr 中 I 的化合价为+1,Br 的化合价为-1,生成物中 I 和 Br 的化合价未变化,D 不是氧化还原。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电子的转移D. 离子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但离子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解析】A 反应中也可能是一种元素即被氧化又被还原,A 错误。B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是一部分是氧化还原,一部分不是,B 错误。C 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的基本特征,C 正确。D 离子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Fe + Cu2+ = Fe2+ + Cu,D 错误。9. 若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 OH所含电子数与 1.7 g OH所含质子数之差为 NAB. 在 0,101kPa 时,22.4 L H2O 中含有 2NA个氢原子C. 0.5 mol/L 的 BaCl2溶液中含 Cl-个数为 NAD. 标准状况下 NA个 CO2分子和 11.2 L CH4的质量比为 11:2【答案】D【解析】A 一个氢氧根含有 10 个电子,0.1molOH所含电子为 1mol;1.7 g OH为 0.1mol,一个氢氧根含有 9 个电子,0.1molOH所含质子为 0.9mol;所以差值为 0.1NA;A 错误。B 标况下,水为液体,无法计算,B 错误。C 中未说明溶液体积,所以无法计算,C 错误。D 中 NA个 CO2分子就是 1molCO2质量为 44g,标况下 11.2L 为 0.5mol,0.5molCH4的质量为 8g,所以质量比为 11:2,D 正确。10. 同温同压下,由 NO 和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密度是 H2的 14.5 倍,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4 -)A. 混合气体中,CO 与 NO 质量比 14:15B. 混合气体中,CO 与 NO 分子个数比 1:2C.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该混合气体与空气的质量不相等(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9)D. 同温同压下,该混合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不相等【答案】A【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分子量的比。所以 NO 和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密度是 H2的 14.5 倍,说明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29。根据十字交叉法:所以 CO 和 NO 的物质的量的比为 1:1,质量比为 28:30,所以 A 正确,B 错误。C 同温同压同体积代表物质的量相等,而两种气体的平均分子量相等,所以质量一定相等,C 错误。D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分子量的比,而两种气体的平均分子量相等,所以密度一定相等,D 错误。【点睛】本题中使用了十字交叉法解决已知平均分子量的前提下,如何计算两个组份的物质的量之比。这种方法要求必须是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已知混合物的平均值,就可以利用该方法求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其具体原理实际是在解一个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本题为例:设 CO 和 N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mol 和 Ymol,根据平均分子量公式有:(28X+30Y) (X+Y) = 29,即 28X+30Y = 29(X+Y),即(30-29)Y=(29-28)X,所以 。11.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 98%的 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mol/L ,则 49%的 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 9.2mol/LB. 当 2L 水吸收 44.8L 氨气(标况)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 1molL-1,只有当 44.8L(标况)氨气溶于水制得 2L 氨水时,其浓度才是 1molL-1C. 只含 K2SO4和 NaCl 的混合水溶液中,如果 Na+和 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 K+和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5 -D. 50mL 1mol/L 的 AlCl3溶液中的 Cl浓度与 50ml 3mol/L 的 BaCl2溶液 Cl浓度相等【答案】B12. 实验过程中,下列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 Ba(OH)2溶液中滴入 H2SO4溶液 B. 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C.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CO2 D. NH4Cl 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NaOH 固体【答案】D【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由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电荷共同决定,浓度越大电荷越高导电能力越强。A 中 Ba(OH)2溶液中滴入 H2SO4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明显下降,导电能力应该明显减弱,A 错误。B 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过量,醋酸和氨水反应生成醋酸铵,从醋酸这样的弱电解质转化为醋酸铵这样的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明显增大,导电能力明显增强,B 错误。C 中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CO2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离子浓度明显下降,导电能力应该明显减弱,C 错误。D 中 NH4Cl 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NaOH 固体,反应生成 NaCl 和NH3H2O,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浓度相等,而 NH3H2O 的电离能力很差忽略不计,所以 D 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导电能力变化不明显,D 正确。【点睛】实际上溶液的导电能力可以用“电荷浓度”来进行比较,电荷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所谓电荷浓度就是,离子的浓度乘以离子的电荷,例如:0.1mol/L 的 Al3+的电荷浓度就是 0.3mol/L,比较其大小就可以。1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铁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 Fe+Ag+= Fe2+Ag- 6 -B.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沉淀生成:Ba2+SO42-=BaSO4C. 向 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OH + CO2 = HCO3D. 向稀硫酸中加入 Cu:Cu + 2H+ = Cu2+ + H2【答案】C【解析】A 中方程式的电荷不守恒,A 错误。B 中还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方程式未表示,B错误。C 向 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应该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将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钙拆开,消去钙离子,即得:OH + CO2 = HCO3,C 正确。D 中单质铜和稀硫酸不反应,D 错误。【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主要看以下几点:是否以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如 2Ag+Cu2+=Cu+2Ag+ 该反应实际不发生。物质的拆分是否正确。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例 Fe2+Cl2=Fe3+2Cl- 电荷不守恒。是否符合物质的固定组成。Ba(OH)2溶液与 H2SO4溶液错误写成 Ba2+OH-+H+ SO42-= BaSO4+H2O 实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