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姜超: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同?【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 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 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全国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于 3 月 5 日 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 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信 号?与往年有何不同?保增长为了啥?经济通胀稳字当 头,18 年 GDP 增速目标 6.5%,CPI 增 速目标 3%,均较 17 年持平。保增长兼 顾三重目标,分别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实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要,以及就业吸纳能力。就业目标重要 性凸显,18 年新增就业目标 1100 万人, 登记失业率目标 4.5%,均较 17 年持平, 新增调查失业率目标 5.5%。展望未来, 我们认为:经济仍有下行压力,18 年政 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增速部分去掉“在实 际工作中争取更高结果”,反映政府对 经济的预期较为谨慎,而中央政府下调 财政赤字率、下调铁路投资,地方政府 普遍淡化或下调投资增速目标,也都指 向淡化增长、投资冲动不再;通胀可控、 强弱逆转,17 年 PPI 高企、CPI 温和, 但 18 年以来,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下滑 拖累 PPI 下滑,食品低基数效应令 CPI 回升,两者强弱正在逆转,但 PPI 持续 回落叠加猪价大幅走低,意味着 CPI 整 体稳定。财政还积极吗?财政赤字率目标 下调,18 年财政赤字率目标降至 2.6%,财政赤字目标维持在 2.38 万亿-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元。下调赤字率目标主要缘于 17 年名 义 GDP 及财政收入增长超预期。积极 财政力度减弱。赤字率下滑、新增赤字 归零意味着财政政策力度减弱,但从历 史比较来看,18 年财政政策依然积极。 18 年财政政策两大亮点,一是支出结构 优化,财政支出向创新驱动、三农、民 生等领域倾斜,中央财政赤字零增长, 而地方专项债大幅跳升至 1.35 万亿元。 二是减税降费力度加大。18 年将为企业 和个人减税 8000 亿元,为市场主体减 轻非税负担 3000 亿元,总额较 17 年翻 番,覆盖范围也从企业扩大到居民。货币松还是紧?首次未提货币增 速目标,18 年未提 M2 和社融增速目标, 而是“保持广义货币 M2、信贷和社会融 资规模合理增长”。17 年货币政策实际 偏紧。虽然 17 年初货币政策基调仍是 稳健中性,但年中去杠杆发力,控总量 政策下,M2 增速大跌至 8.2%。18 年经-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济去杠杆,货币政策更灵活。18 年金融 去杠杆进入中后期,经济步入去杠杆阶 段,货币政策将由“实质偏紧”转向“松 紧适度”。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 坚战的背景下,流动性势必面临较大波 动,需要央行相机抉择维护流动性合理 稳定,调控或不仅限于数量型,淡化 M2 及社融增速目标将为央行货币政策 提供更多空间。供给侧加还是减?供给侧改革领 衔九大工作目标。18 年政府工作目标中, 供给侧改革仍居首位,其中“发展壮大 新动能”和“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对应补 短板, “继续破除无效供给”对应去产能; “深化放管服”、 “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和 “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对应降成本。 供给侧改革重在补短板、降成本。17 年 供给侧改革重心在去产能和去库存,强 调的是给经济中低效而冗余的部分做减 法,而 18 年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在补短-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板、降成本,强调的是给经济活力做加 法,给企业盈利做加法。改革向哪深化?改革推向纵深, 寻求突破。18 年将以改革开放 40 周年 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增 强内生发展动力。其中,国企改革的重 点在于推进国资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 点,以及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而支持 民营企业发展势必要求打破国企垄断和 行政垄断。财税改革的亮点一是健全地 方税体系,推进房产税立法,二是改革 个人所得税。金融改革主要有两大变化, 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心转为推 动债券、期货市场发展,二是较去年增 加了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新旧转换之年。18 年兼具了十九 大开局之年、 “十三五”承上启下之年、 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三重定位,因而将-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是淡化增长、注重提升质量的一年。而 质量提升的驱动力来自于改革,包括供 给侧改革和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其过 程则表现为经济结构的新旧动能转换。全国近期在北京召开,国务 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 作报告释放了哪些信号?与往年有何不 同?1。 保增长为了啥?经济通胀稳字当头。首先来看经 济、通胀目标。18 年 GDP 增速目标为 6.5%左右,CPI 增速目标为 3%左右, 均较 17 年持平。实际上,GDP 增速目 标已经连续 3 年保持在 6.5%左右,而 CPI 增速目标更是连续 4 年保持在 3% 左右。17 年经济增速时隔 6 年首现反弹、-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工业品价格涨幅创下多年新高,但 18 年经济、通胀增速目标依然“稳字当头”, 这是为什么呢?承上启下之年,6.5%“众望所归”。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增速目标定在 6.5%左右,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2020 年 GDP 较 2010 年翻番,意味着未来三 年 GDP 年均增速应不低于 6.27%,因 而 18 年 GDP 目标增速应不低于 6.3%。二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 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经济潜在增速缓 慢下行,意味着 18 年 GDP 目标增速易 降难升。三是就业吸纳能力,城镇新增 就业目标自 17 年上调至 1100 万人,登 记失业率目标自 15 年下调至 4.5%,18 年这两个目标均保持在相应水平。三个 原因中,前两个与 18 年“承上启下之年”-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的定位相符,第三个延续了 17 年“保就 业”的思路。考虑到 GDP 增速目标调整 以 0.5%为单位,6.5%实乃“众望所归”。而就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这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加明确就业与增 长的关系,从 17 年的“稳增长的重要目 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进一步具体 为“从经济基本面和就业吸纳能力看”, 吸纳就业成为经济增速目标持平的原因 之一。二是目标设定更具现实意义,18 年新覆盖了调查失业率目标,这一指标 更能反映实际就业情况,其意义不亚于 16 年将社融余额增速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但 18 年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 我们注意到,与 17 年相比,18 年政府-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工作报告中在提及经济增速目标时,去 掉了“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高结果”。这 说明与去年相比,政府对经济的预期更 为谨慎。而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财政赤字率下调至 2.6%、广义货币及 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