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叶檀:管理层对大小非减持危害认识不清【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 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 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叶檀评论员 证监会小心翼翼地在政策纠偏与 市场化之间找中间道路,但有关人士认 为大小非减持问题不严重的判断,说明 他们欠缺对于金融理论的基本认识。 大小非的风险被过分夸大的理由 来自于臆想。看待“大小非”问题,不一 定要从“减持”的角度切入,客观地描述, 应该是大小非的“解禁”,而解禁和减持 还有距离较大的一步,即非流通状态、 限售状态变为流通状态、可售状态。去 年以来,大小非仅减持了理论解禁可售 股票的 30%,而且“不光有卖出的,还 有买入的,所以解禁不等于减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恕我直言,这种认识在概念上是 混淆的,在金融学上是站不住脚的,作 为管理层拥有这样的想法则是危险的。 不止管理层的某些官员有这种想 法,一些券商研究机构早就发布了类似 的理论。去年底,银河证券研究报告就 认为,市场高估了非流通股解禁的负面 影响,未来 8 个月新增减持压力最多 3000 亿元,远远小于超万亿的非流通股 解禁总市值。另根据中信证券(爱股,行 情,资讯)的测算,在 2007 年总共有 1000 多亿股的大小非解禁,其市值相当 于两万多亿,但事实上,减持压力远小 于理论统计。 主要原因是,占大小非 70%左右 的国有股不会大规模减持:一是因为要 国有股东保持控股地位;二是国资委和 证监会出台了限制举措。根据去年 7 月 实行的 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 股份管理暂行办法 ,国有参股股东通 过证券交易系统在一年内累计净转让股 份比例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 5%-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的,应将转让方案逐级报国务院国有资 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批准后实施。今年 4 月 20 日,证监会在其网站上正式对外 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 指导意见 。对上市公司股东解禁限售 存量股进行了明确规定,即预计未来 1 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 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 1%的,应当通 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 份;三是股东不以拿到现金为目的,减 持并非必然选择。 这些都是大小非减持有可能不像 想象中那么猛烈的理由,但不是大小非 对市场危害不大的根据。 金融学讲的是风险与收益,讲的 是预期。以大小非减持而言,不管大小 非持有者是否有减持的意愿,减持的预 期与权利是一直存在的,大小非股东没 有必要为股市稳定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只要接近财富最大化预期,大小非股东 就会套现手中的股份。目前,已经有上 市公司高管不惜辞职套现的案例发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对于普通流通股股东而言,大小 非就是会随时降临的巨大风险,上市公 司价格将随时因此预期发生折价。 有案例为证。4 月 28 日,工商银 行(爱股,行情,资讯)28.85 亿股的 A 股 限售股上市流通,占 A 股总股本的 0.86%, 这不是股改所形成的大小非,而是 2006 年 10 月首发 A 股时向战略投资者的定 向配售部分,也就是股改后形成的增量 问题。工行限售股股东包括 23 家机构 投资者,与 3.12 元首发价相比,到限售 股解禁时,已经获 100%的收益。受到 解禁消息影响,工行股价当时下跌 2%。同时,受工行与中信银行(爱股, 行情,资讯)限售股解禁影响,带累银行 股整体下挫 1.35%。 由此,我们不得不正视除了影响 预期之外,大小非与股改后形成的增量 限售股的另一个根本性难题扰乱 A 股估值体系。 根据持股成本的不同,A 股市场 有三重估值体系,一是 A 股普通股东的-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估值体系;二是 H 股股东的估值体系; 三是大小非持有者的估值体系。由于持 股成本迥异,三个估值体系的价值中枢 一个比一个低。如 2000 年 4 月,中石 油 H 股发行价仅为 1.27 港元,7 年半后 在 A 股市场发行,发行价 16.70 元人民 币。大小非成本同样如此,紫金矿业 (爱股,行情,资讯)董事长陈景河以每 股 0.1 元受让金山贸易的紫金矿业 600 万股。按股权成本和紫金矿业上市首日 收盘价计算,陈景河身家超过 14 亿元, 溢价近 200 倍。这两个极端案例说明的 是价值体系的天壤之别。 可见,大小非减持具有三重风险: 一是困扰市场预期;二是扰乱 A 股估值 体系;三是产生源源不断、越来越严重 的制度性输送弊端。不论哪种风险,都 是资本市场不可承受之重,有关部门岂 能因为减持者没有完全减持,而忽视大 小非的风险?一旦资本市场下挫,大小 非低成本套现冲动勃发,难道要到那时 管理层才来表现对资本市场的呵护?目-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前严肃大小非减持信息透明度,规范限 售股减持,才是未雨绸缪,呵护市场之 举。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 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 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