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 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 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 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以前幼稚阶 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称再生性左 移,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的粒细胞至 外周血中。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急 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分叶过多,可分4 叶甚至于56叶以上, 若5 叶者超过3%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核右移是由于造血物 质缺乏,使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主要见于巨 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 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 3、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 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 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 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 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 贫血”,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 4、再生障碍贫血:骨髓造血干细胞和/或造血微 环境损伤性血液病。可能由于:多种病因导致 造血干细胞或基质细胞损伤;造血调控因子产 生或功能异常;造血干细胞表面死亡受体表达 增强或对致凋亡作用敏感性升高;机体产生针 对造血干细胞的异常自身免疫 5、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 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 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当铁铁量增加 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 贫血,患者可有乏力、易倦、头晕、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智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状,应积极防治。 6、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 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 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 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同时使 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 浸润症状。7、高钾血症:高钾血症(hyperkalemia)是指血清钾离子高于5.5 mmol/L。高钾血症的患者机体K+的含量不一定高于正常。正常情况 下,机体具有调节钾浓度的有效机制,故不易发生高钾血症,但一旦 出现短时间或长时间没内不能逆转的各种因素,皆会发生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有:钾的入量过多,排除减少,组织破坏 ,分布异常。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脏和呼吸肌功能的严重损害,需积 极处理。 8、低钾血症:低钾血症(hypokalemia)是指血清钾浓度小于3.5 mmol/L。造成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可以是机体总钾量丢失,称为钾 缺乏(potassium depletion);也可以是钾转移至细胞内或体液量过 多而稀释,而机体总钾量不缺乏。重度低钾血症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需积极处理。 9、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指血钠过高(通常为 145mmol/L)并伴血渗透压过高的情况。除个别情况外(输 入过多含钠盐过多的液体等),本症主要是由失水引起, 有时也伴失钠,但失水程度大于失钠。本病常有细胞内水 分减少,这是由于细胞外高渗透压可以将细胞内水吸出到 细胞外;因此血容量开始并不下降,但到晚期严重时仍可 减少。 10、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为血清钠 80g/L,称为高蛋白血症,主要是因 为肝脏有炎症时球蛋白增多所致,常见于肝硬化、慢性炎症 12、低蛋白血症:蛋白质营养不良又称水肿性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 。蛋白质缺乏的原因: 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供给不足; 消化吸收不良; 蛋白质合成障碍; 蛋白质损失过多,分解过甚。 13、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 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 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通常,血液 的胆红素浓度高于2-3mg/dL(34-51)时,这些部份便会 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颜色。 14、肿瘤(Tumor):是正常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 赘生物。 15、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是指细胞在癌变过程中 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16、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 成、释放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 。这类物质反映细胞恶变各个阶段的表型及基因特征性。 主要包括蛋白质类、糖类物质和酶类标志物。性传播疾病间称性病,是一类能通过各种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而传播,主要侵犯皮肤、性器官和全身脏器损害的疾病。性病病原体的检测对于性传播疾病的监测、诊断、血液筛查、控制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及确保优生优育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性病病原体: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 S=敏感 临临床意义义表示当对感染部位按推荐剂量使用药物时,抗菌物药物可达到的浓度能抑 制细菌生长。 MRSA是耐苯坐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缩写。 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或Multiple-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MRS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个独特菌株,能抵抗所有青霉素,包括甲氧西林及其他抗内醘胺酶的青霉素。1 MRSA首次发现于1961年的英国,现时已广泛散播,在医院中它更被称为“超级细菌”。药敏试验解释I=中介 临临床意义义抗菌物药物浓度为通常血液和组织中能达到的水平时,细菌对而抗菌物 药治疗的反应率低于敏感株。“中介”分类意味着药物在生理浓集部位具有 临床效力(如尿液中的喹诺酮类和内酰胺类)或者可用高于正常剂量的 药物进行治疗(如内酰胺类)。 此分类还包括一个缓冲区,它可以避免 微小的未能控制的技术因素造成重大的结果解释错误,特别是对那些药物 毒性范围窄的药物。 R=耐药 临临床意义义指按常规剂量方案通常能达到抗菌物药的浓度,细菌不能被抑制;或/ 和表明抑菌圈直径缩小到菌株可能产生了特殊的微生物耐药机制(如-内 酰胺酶)的范围内,且治疗研究显示药物对菌株临床疗效并不可靠各种物质经肾排出的方式大致分为四种:1全部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吸收、不分泌. 2全部由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很少被肾小管排泌. 3全部由肾小球滤过后又被肾小管全部吸收. 4除肾小球滤出外,大部分通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向肾小管分泌 后排出.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客观指标,用单位时 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即原尿的生成量来表示 肾清除率是指双肾于单位时间(min)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所含的 某物质全部清除,结果以ml/min或L/24h表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原理】 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在成人体内含肌酐约100g , 其中98%存在于肌内,每天约更新2%,肌酸在磷酸激酶作用下, 形成带有高能键的磷酸肌酸,为肌肉收缩时的能量来源和储备形 式,磷酸肌酸释放出能量再经脱水而变为肌酐,由肾排出,人体 血液中肌酐的生成可有内、外源两种,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 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血肌酐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 ,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分子量为 113,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 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 为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 结果结果 单核细胞阳性,粒细胞弱阳性单核细胞阳性,粒细胞弱阳性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 血细胞化学染色临床意义小结血细胞化学染色临床意义小结疾病疾病POXPOXNAPNAPPASPAS-NAE-NA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阳性降低降低阴性阴性弱阳性弱阳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弱阳性弱阳性正常正常/ /降低降低弱阳性弱阳性阳性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阴性阴性升高升高阳性阳性阴性阴性 贫血的分类: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 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 /和铁的吸收减少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和铁的吸收减少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 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贫血。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叶酸或由于叶酸或/ /和维生素和维生素B12B12缺乏,使细胞缺乏,使细胞DNADNA合成障碍所合成障碍所 引起的一组贫血。引起的一组贫血。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不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不 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血象血象RBCRBC、HbHb平行性下降平行性下降网织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大小不一、易见大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一、易见大红细胞 骨髓象骨髓象 1 1)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明显活跃 2 2)红细胞系统显著增生,幼红细胞)红细胞系统显著增生,幼红细胞30%30% 3 3)粒细胞系统相对减少)粒细胞系统相对减少 4 4)巨核细胞一般正常。)巨核细胞一般正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 血象血象 1 1)RBCRBC、HbHb平行下降,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平行下降,为正常细胞性贫血 2 2)网织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 3 3)白细胞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白细胞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4 4)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 骨骼象骨骼象 1 1)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 2 2)三系减少,特别是巨核细胞减少)三系减少,特别是巨核细胞减少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 /和铁的吸收减少和铁的吸收减少 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 所致贫血。所致贫血。 血象血象 1 1)HbHb减少减少RBCRBC减少减少 2 2)RBCRBC体积减小,中央淡染区扩大体积减小,中央淡染区扩大 3 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4 4)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 骨髓象骨髓象 1 1)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明显活跃 2 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可出现核老浆幼的现象可出现核老浆幼的现象 3 3)粒系、巨核细胞系正常)粒系、巨核细胞系正常 结果结果 单核细胞阳性,粒细胞弱阳性单核细胞阳性,粒细胞弱阳性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用于急性白血病的鉴别 血细胞化学染色临床意义小结血细胞化学染色临床意义小结疾病疾病POXPOXNAPNAPPASPAS-NAE-NA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阳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