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虎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9月18日主要内容 传染病定义 常见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防治知识 常见传染病介绍 学校传染病控制要点传染病概述 什么是传染病? 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 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常见传染病分类 按病原体的不同 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衣原体性传 染病等 按传播途径的不同 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蚊媒传染病、 皮肤性传染病、人畜共患性传染病 按病程的长短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传染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 潜伏期 是指人们体内进入了各种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到出现症状的 这段时间。病 名潜伏期传传 染 期隔 离 期接触者观观察期最长长最短常见见手足口病2至10日3-5天起病至症状消失后一周症状消失后一周医学观察10天水痘10-21日14-16日一般在出疹前12天具有传染性,长则 可达5天隔离至脱痂为止,但 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医学观察21日流行性腮腺 炎8-30日14-21日传染最易发生在发病前2天到病后4天时 段内;隐性感染者可具有传染性从发病日起至腮腺肿 大完全消退(约3周)医学观察21日流行性感冒数小时3天12天从潜伏期末至退热时 止均有传染性,能 迅速侵犯易感人群退热后3天在大流行发生 时,可集体单 位进行检疫。 出现发热 等症 状者,应早期隔 离登革热315天57天潜伏期末至病后3天,少数至病后6天起病后7天不检疫麻疹621天,被动 免疫后可延至28 天1011天出疹前后各5天出疹后5天医学观察21天, 若接受被动免疫 可延长7天诺如病毒18小时72小时2448h出现症状到症状消失症状完全消失3天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发热 皮疹(斑丘疹、水泡等) 咳嗽 咽痛 腹泻腹痛传染病的感染过程与转归病原体与机 体相互作用 与斗争结局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病原携带显性感染死亡病原体侵入宿主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聚集性 季节性 易发生 难控制易感 人群传染源传染病的传播三要素传播 途径病人 隐形感染者 病毒携带者 受感染动物飞沫传播 经水、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 病媒人群普遍易感接触传播 接触传染:接触 病人或带原者的 血液、体液(身 体分泌物),或 是接触其使用过 的盥洗用具而感 染,例如:手足 口病、水痘。飞沫传播 病人或病原携带 者在咳嗽或打喷 嚏时,将病原体 散布在空气中, 然后在合适的距 离内,传给其他 人而感 染,例 如:流行性感冒 、手足口病等。食物、饮水传播 食物或水受到病 人或病原携带者 的排泄物所污染 而感染,例如: 手足口病、诺如 病毒。蚊虫传播 被昆虫或 动物 而传染,例如: 登革热是由花斑 蚊叮咬所传染。传染病的控制措施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人群免疫力学校常见传染病介绍 手足口病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 登革热 麻疹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 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 、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 、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 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 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 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 表现为斑丘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知识 传染源 人是肠道传染病的唯一宿主,包括患者、隐 形感染者。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五岁以下为易感人群,特别是三周岁以下的 婴幼儿多发。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 将病毒传播给孩子。水痘水痘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 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 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 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 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 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 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水痘流行病学知识 传染源 病人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 ,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出 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 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 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 取该班级停课。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主要在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 ,一般不再发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临床表现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 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 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 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 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 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流腮的流行病学知识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包括病人和隐形感染 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 ,传染性强。 易感人群 多见于到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 染后可获终生免疫。流行性感冒流感的临床表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 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 为甲、乙、丙三型。主要临床表 现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 嗽等症状。流感的流行病学知识 传染源 流感病毒,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登革热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发热 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 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皮疹 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 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 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 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 ,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关节痛 出血 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 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淋巴结肿大 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知识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 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 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易感人群 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 。 麻疹麻疹的临床表现 起病急,主要表现有发热,上呼吸道炎 ,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 等症状。发热后34天出疹,先见于耳 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 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25日出齐 。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 出皮面,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出 疹后35天,发热开始减退,皮疹按出 疹先后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 样脱屑,持续约12周。无并发症者病 程1014天。麻疹的流行病学知识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 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 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诺如病毒 临床表现 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 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 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 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 传染源 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诺如病毒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 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 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易感人群 成人和学龄儿童诺如病毒 防控措施 个人卫生 健康教育 饮水卫生 饮食卫生 隔离治疗 及时报告 彻底消毒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1.接受相关预防接种,例如:水痘、麻疹、腮 腺炎及流感疫苗。预防控制措施2.做好居家、学校卫生 和通风。3.适时进行环境消毒,扑灭病媒。 预防控制措施4.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 ,例如:饭前、便后洗手。预防控制措施5.妥善处理病人的排 泄 物及所使用的物品 ,例如:加热煮沸病人 使用过的餐具。 预防控制措施6.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去 公共场所,以減少患病 机会。预防控制措施7.注意饮食及生活作息 ,例如:均衡飲食,每天 维持适当的睡眠和运动。预防控制措施8.出现疑似症狀时,应立即就医。如果是法定传染病,医师需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并继续追踪。而个人应该遵 守相关法令规定,做好健康自主管理。学校、托幼机构如何做? 落实预防接种本验证工作。 每年的9月份要做好新生入学验证工作,在第二年 四月份之前完成补种工作。 做好因病缺勤登记,做好缺勤人员 跟踪随访工作,做好消毒登记工作 。 因病缺勤登记本、跟踪随访登记本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学校、托幼机构如何做? 如何判断异常情况? 流行性感冒:一个班级出现流感样病例3例 以上的(发热38,伴有咳嗽或咽痛症状 之一者) 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麻疹、登革热一 例就需要报告。 一周内一个班腹痛、腹泻超过3例以上的、 或者全校超过10例的。 其他异常情况自己没有把握的时候。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