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理 教材 教法八年级下册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第一、二单元) 本册主讲的是宪法不是法律,不能混同。 宪法主要体现为公民权利(私权利)和国家权力(公权力)两个方面的关系,即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和平衡。本册涉及的宪法理论本册涉及的宪法理论宪法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 指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来源于和最终属于人民,即国家或政府 的最高权力的“民有”,并且这种来源是政府或国家权力的合法 化依据或前提。(权力的来源和归属:契约斗争;公民 人民) (2)人权原则 源于西方“天赋人权说”, 人权的“权”是权利,而人民主权的“权” 是“权力”。 人权分为“天赋人权”和“人赋人权”两种。人权强调人 的权利,只要是人,就应当享有人权。其包括:生命权、自由权 、财产权、尊严权、获助权、公正权、发展权、民族自决权等。本册涉及的宪法理论本册涉及的宪法理论(3)法治原则 法治的字面含义是“法的统治”,指“人们应该服从法律并 受法律的统治 “政府应受法律统治并服从法律。” 原则: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 良法;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司法独立。(4)权力制约原则或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社会主义 国家的权力监督原则(民主集中制)的总称。如:西方国家政体 中的“三权分立制”中的总统制和议会制等。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让宪法“接地气” 第一单元主要内容一、单元整体架构二、第一课内容、法理、教法三、第二课内容、法理、教法本单元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体 认宪法价值,明确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 威,树立宪法至上理念。一、单元整体架构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公民权利 的保障书坚持 依宪治国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加强 宪法监督体认宪法价值,领会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捍卫宪法尊严为什么怎么做1. 框架结构主要呈现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以及宪 法原则及观点。2. 这个单元第一课讲“维护宪法的权威”,有两目 ,第一目(保障书)里面隐含着宪法(人民主权原 则、人权原则)观点。第二目(总章程)里面隐含 着宪法(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二课讲“ 保障宪法实施”。 里面隐含着宪法(法治原则、民主 集中制原则)观点。3. 本单元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体认宪法价 值,明确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至上 理念。第一单元整体架构解读二、第一课逻辑结构维 护 宪 法 权 威国家权力 属于人民公民权利 的保障书组织 国家机构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规范 权力运行国家尊重 和保障人权对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核心价 值追求规范 国家权力保障 公民权利领 会 宪 法 精 神宪 法 原 则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一目,“国家权力 属于人民”。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第二目“国家尊重 和保障人权”。体现“人权原则”。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一目:“组织国家机构 ”体现了宪法“权利制约原则或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 二目:“规范权力运行”体现了宪法“法治原则” 目的:本课从宪法对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两个方面 的作用来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感 悟宪法的原则和精神。保障书案例:2007年重庆 “史上最牛钉子户”杨武 第一课逻辑结构解读我国公民与人民本课法学概念(重难点 ) 现阶段我国人民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 一的爱国者。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从概念外延来 看,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人民的敌人。 人民是国家主权的归属主体,一般是用于表示整体 的政治性概念公民是基本权利的享有主体,是一个可用于表示个 体的法律概念 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公民权利是由法律规范所认可的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即法律 关系主体一方要求另一方作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 基本权利是指宪法所规定的权利,是指人作为人所应享有的 固有权利。 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而 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人权不仅包括个人依法享 有的生命权、人身权等个体人权,也包括民族自决权、发展 权、环境权等集体人权。 人权通过法律化逐步转化为权利,权利体系中最重 要、最根本的权利则通过宪法化表现为基本权利。 本课法学概念(重难点 )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由法律规范所认可的一种法律上的资格 ,即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要求另一方作为或不作为的 可能性。国家权力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 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通常被称为公权力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成为宪法关系的实质 内容。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就是规范国家权力以保 障公民权利。 本课法学概念(重难点 )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千 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直到把权力用到极限方 可休止。 -孟德斯鸠(法)他的这条“经验论”告诉我们,权力也就是公权力不仅具有强烈的自我扩张性,而且这种扩张性难以得到外力有效的遏制。在强大的公权力面前,私权利是天生的弱者。因此,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公权力以各种名义侵犯私权利的现象屡见不鲜。 保 障 宪 法 实 施根本的 活动准则坚持 依宪 治国监督 权力行使加强 宪法 监督增强 宪法意识最高的 法律效力我国宪法 监督制度对一切组 织和个人捍卫宪法尊严 树立宪法信仰法律地位 法律权威 法律效力坚 持 宪 法 至 上最高的对一切法 律和法规公职人员 每个公民只有坚持依宪治国,建立完备而有效的监督宪法 实施的制度,才能将书面的宪法规范转化为现实 的宪法秩序,实现人民主权、保障人权的目的。 引导学生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 并能够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宪法,促进宪法实施。 三、第二课逻辑结构第二课逻辑结构解读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是第一课的逻辑延伸:要 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宪法价值,必须“保障宪法实施 ”。(怎么做)第一框“坚持依宪治国”。第一目:为什么“坚持依 宪治国” 因为: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 则”。宪法在国家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第二框“加强宪法监督” 这里主要讲“如何加强宪法 监督”第一目,按照我国宪法监督制度来“监督权力行 使”。第二目、公职人员和每个公民增强都要“增强宪 法意识” 目的: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 至上的理念,并能够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宪法,促进宪 法实施。 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持依宪执政根本 的 活动 准则宪法明确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 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 则。”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国宪法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维护人 民根本利益的。 教法(重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最高 的 法律 效力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和其它法律的区别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是了解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二是分析宪法与其 他法律的联系,懂得各自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理解 其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保障宪法实施的作用;三是概括并提升 本目所学知识,懂得坚持依宪治国必须维护宪法的权威、地位和 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教法:(重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主要内容一、单元整体架构二、第三课内容、法理、教法三、第四课内容、法理、教法公民权权利公民基本权利的 内容及其价值行使权利的界限 、 方式及其程序公民义义 务务公民基本义务的 内容及其意义履行义务的方式 违反义务的责任养成增强 权利意识养成增强 义务意识相 统 一相 结 合单元逻辑架构单元逻辑架构单元逻辑架构解读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本单元内容依 据宪法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编写 ,一共24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依据宪法,立足学生生活,讲解公民的 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通过阐释其内容、内涵及 价值,阐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确行使权利的界 限、方式和程序,明确履行义务的要求及违反义 务的责任,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 意识,懂得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 单元内容框架单元内容框架二、第三课逻辑结构内容及内涵“知权利”“限权利”方式及程序“用权利”价值及意义范围及界限认知行动公民基本 权利依法行使 权利第三课逻辑结构解读读教材呈现的是“公民权利”两框,第一目是“公民 基本权利”第二目是“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在第一框第一目当中,主要介绍公民基本权利 有哪些内容?,每一项权利它的基本基本内涵是 什么?每一项权利它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这 些内容要求我们认识上要“知权利”。“依法行使权利”的“范围及界限”和“方式及程序” ,在行动上要做到“限权利”和“用权利”。这三块构 成了公民的“权利意识”。本课涉及的法学理论本课涉及的法学理论“基本权利”及相关概念 uu 权利、基本权利与人权权利、基本权利与人权人权人权:指“人类的权利”或“作为人的权利”。不 因社会地位和实际能力就应该享有的某些权利;与人 的属性相伴随,不可剥夺,不可转让。本质上是道德 权利而非法定权利;是应然权利而非实定权利;昭示 权利的预设和权利发展的信念。内容上既包括自然权 利,也包括政治性权利。基本人权:基本人权:是指重要而基本的人权,宪法所规定的 权利均是基本人权。基本权利基本权利:相当于制度化的基本人权。uu宪法权利与法律权利宪法权利与法律权利宪法权利宪法权利:经过宪法明示,主要对抗国家权力侵犯或者要求国家权力作为而保障其权利的实现,以宪法救济(如合宪性监督、审查)作为权利实现的最终保障。法律权利法律权利:由法律加以规定,仅以法律救济(法律诉讼)为权利实现的最终保障。重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重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探究与分享丁先生购买了一栋两层楼房,取得了房屋产权证件。丁先生自己居住在二楼,将一楼用来出租,又以该栋楼房作抵押,向某银行贷款。丁先生对该栋楼房行使了什么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宪法上的财产权主要对抗国家权力侵犯,或者要求国家权力作为而保障其权利的实现,一方面国家不得随意侵犯个人财产自由,另一方面国家要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他人对个人财产自由的侵犯。教学中不能将宪法上的财产权与民法上的财产权混同,民法上的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由民事法律加以规定,以防范其他平等私主体的侵犯。公民的财产权37页 三、第四课逻辑结构基本义务的内容公民基本 义务依法履行 义务违反义务的责任履行义务的意义履行义务的要求认知行动履行义务的原则增强第四课逻辑结构解读“公民义务”有两框。第一框从认知的角度来阐释“公民的基本义务”和 表述“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及内涵”以及“履行义务 有哪些”第二框从践行的角度来说明“公民应该如何履行 义务”。其中,第一目讲“履行义务的原则”,第二 目讲“履行义务的不同要求”,第三目讲“违反义务 所以承担的哪些的责任”,最后,落脚点是“增强 公民的义务意识”。本课涉及的法学理论本课涉及的法学理论公民义务的分类宪法列举义务:宪法中以独立之条文、单独之 名称予以明确规定、指称的义务。 以“必须”“有 义务”的句式规定,以积极作为为特征。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 族团结的义务。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