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5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5页 / 共55页
第6页 / 共55页
第7页 / 共55页
第8页 / 共55页
第9页 / 共55页
第1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1889年2月11日,这一天是日本传统 的纪元节 ,明治政府选在这一天举行发布宪法的盛大 典礼,在日本皇宫丰明殿里,举行了天皇颁 赐宪 法的仪式,百官肃立,钟声荡漾,1889 年日本宪法诞生了,宪法承认了人民的基本 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也确立了君主立宪的 国家体制。课标 要 求“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在课标 中没 有要求目标分 解掌握: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及其影响 理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实质 , 自由民权运动推动了日本民主政 治的发展 1背景 (1)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国家无宪法和议会。 天皇权力进一步加强。 封建地主和 形成新政治权贵专 制 的局面。 (2)农民的土地问题 没有得到解决,导致起义不 断。 (3)广大 、中小地主阶级 及中下级 武士强烈要求参政。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中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2内容:开设民选议 会;实行 ;减 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 3表现 (1)立志社、爱国公党等团体成立并提出自由 民权的政治要求。 (2)19世纪80年代初,自由民权运动发 展成为 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 4结果:19世纪80年代中期失败。 5影响:促进资产阶级 改革,适应了 发展的要求。君主立宪宪资资本主义经济义经济 天皇脚下的自由民权运动推动了日本民主政 治的发展 提示: (1)运动队 伍的构成:中小地主、资 产阶级 、士族知识分子和城市贫民。 (2)政治纲领 :在这场 运动中,减轻地税、修 改不平等条约和开设国会、制定宪法成为斗 争纲领 ,而其中设国会、定宪法、建立资产 阶级 立宪政体,又是自由民权派的一贯主张 ,也是运动纲领 的核心。 (3)运动的斗争方式:斗争方式主要以上书建 议、陈情请愿、宣传演说、组织 政党团体等 活动为 主,并没有达到资产阶级 革命运动的 高度。 (4)性质:自由民权运动从本质上讲是明治维 新的继续 和发展,是日本人民反对明治专制 政府的第一次群众运动,是民主自由同专制 的一次较量。 (5)运动的结果及影响:天皇政府通过限制、 镇压 ,收买党魁,瓦解政党的两手方式来对 付自由民权运动。致使这场 运动在政党组织 的相互揭丑和内讧中走向了分裂,19世纪80 年代中期,自由民权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其 浩大的声势使明治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和妥 协,加快了明治政府改革国家体制的步伐,从 而走上了立宪的道路。 1背景 (1)自由民权运动的推动。 (2)伊藤博文考察欧洲各国的宪法和政治制度 。 2政体:实行 政体。君主立宪宪 3内容 (1)“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拥有批准法律、任免 大臣、 、宣战、媾 和、统帅 海陆军 等权力。 (2)众议院由选举产 生,同时又对选举权 做出 了种种限制。 (3)议会虽然拥有 ,但通过的法案须 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 (4)内阁作为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 。 (5)设立“ ”,拥有最高决策权。立法权权枢密院召集或解散议议会 4影响 (1)进步性 标志着地主资产阶级联 合专政的统治 秩序基本确立。 承认了人民的参政权等一些基本权利。 (2)局限性: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 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 ,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 )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 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规 定 C天皇是军队 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 是对天皇权力的限制,C项不能说明是否具有 封建性,D项规 定了人民的基本人权与题意不 符,A项说 明天皇既是世袭的又具有至高无上 的权力。 答案: A 1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提示: (1)深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明治 维新前后,伴随着西学东渐 潮流的兴起和发 展,自由、平等、民权等西方资产阶级 民主 思想大量涌入日本,促进了自由民权运动的 兴起和发展。 (2)以社会中下层为 主体:自由民权运动的参 加者主要是广大中小资产阶级 、中小地主阶 级以及丧失了昔日荣耀的中下级武士为主, 社会上层人士的参与程度较小。 (3)以政治斗争为主要方式:自由民权运动提 出了开设民选议 院、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要 求,以争取资产阶级 民主权利为主要目标。 (4)和平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自由民权运 动期间,除了采取和平请愿等和平方式外, 发动 者还与各地的农民运动相结合,给天皇 政府以强大压力。 (5)缺乏统一的领导 核心:自由民权运动期间 ,尽管立志社、爱国公党等团体纷纷 成立, 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纲领 ,因而缺乏统 一的领导 核心,最终因内讧而失败。 2如何认识 自由民权运动? 提示: (1)日本自由民权运动推动了日本民 主政治的发展。 (2)尽管这场 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民主 潮流的冲击力迫使明治政府不得进行政治改 革,走上了立宪之路。 自由民权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 开设民选议 会 实行君主立宪 减 轻地税 废除不平等条约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 史知识的能力 。自由民权运动包括:开设民选议 会,实行 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内 容,因此选D。 答案: D 1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 治权,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 下,行使立法权。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 停会及解散众议院。1889年大日本帝国 宪法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日本幕府统治面临的外部危 机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 大日本帝国宪法的 内容,并据此指出该宪 法的局限性。 (3)从材料三的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谈谈 其对日本发展的积极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识图 及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第 (1)问分析图可知是面临外敌入侵的民族危机 ;第(2)问依据材料可作答;解答第(3)问需图 片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答案: (1)日本被迫签订 不平等条约,彻底 结束了闭关锁国状态,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 机。 (2)内容:天皇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总揽 一切 大权。局限性:大日本帝国宪法保留浓 厚的封建残余。 (3)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修铁路;大力发展 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政府投 资兴办 近代企业。 积极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 ,逐渐摆 脱民族危机,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 化。 1大日本帝国宪法具有哪些特点? 提示: (1)从颁布背景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 (2)从内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3)从性质上看: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4)从影响来看:它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 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2如何评价大日本帝国宪法? 提示: (1)1889年日本宪法是日本历史上第 一部资产阶级宪 法,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初 步确立起来,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 (2)大日本帝国宪法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 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 体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3)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 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 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 天皇制度。 (4)大日本帝国宪法不仅保证了日本式的 资本主义国家性质,而且使日本跻身于世界 强国之列。 (5)大日本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缺乏西方那种比较健全的宪政民主精神。 下列法律文件中,规定内阁对 君主负责 的是( ) A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 宪法 C日本1889年宪法 D拿破仑法 典 全解全析: 答案: C选项 结论理由 A英国权利法案限制了君 主的权力 B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实行君 主制 C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内阁 对君主负责 D拿破仑法典没涉及政体 问题 (2011高考北京文综卷)(节选 )国家是历 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 程与丰富内涵是历 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 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 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 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 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 发生的变化。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 。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是两 个重要文献。 (2)指出这两个文献包含的资产阶级 国家建设 的基本原则,分析它们在资产阶级 国家建设 过程中的作用。 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 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 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 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 ,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 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 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送一部, 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 刊行。有人感慨:若其书早流传,可省赔款 二万万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 受到启发, 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 。 (3)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 政策及具体措施 。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 派重视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发展、法国和美国的建国纲领 、日本明治维 新时期对国家的建设和中国近代的爱国、救 国运动。第(1)问,从君主和大臣身份的来源 和变化中即可得出答案;再抓住“国家体制发 生的变化”,从地方管理制度和中央权力的发 展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从两者思想 的来源启蒙思想方面进行概括;并结合 所学知识从思想启蒙和政治制度奠基的角度回 答即可。第(3)问,着重回答出明治维新改革 措施中的经济 措施。再从民族危机严重及对 日本的仿效两个方面来回答。 答案: (1)统治阶层 在西周由世袭贵 族组成 ,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 步建立。 (2)基本原则: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天赋人 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作用:否定君权 神授和批判君主专制;奠定了资产阶级 民主 制度的基础。 (3)经济 政策:殖产兴业 。具体措施:引进西 方技术,建立国营模范企业,扶持私人企业 发展。推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 施的 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基础。重视的原因:甲 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仿 效日本,维新变法。 2阅读 下列关于日本1889年宪法的几则材料 (材料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 材料一 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 大权为 其枢轴,凡百权利皆由来于此。”依此 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