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广川:宽阔的河流。这里 指洛水。长洲:这里指洛堤。唐时 洛阳是东都,沿洛河修堤 成路直通皇城城门,路面 上铺沙,以便车马通行。 铺沙官道宽阔长远,犹如 洛水边之沙洲,故曰长洲 。曙:曙光。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贞观进 士。官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永徽时 ,见恶于武则天,麟徳时又被告发与废太子 忠通谋,下狱死,籍其家。诗多应制、奉和 之作,婉媚工整,时称“上官体”。又归纳 六朝以来诗歌中对仗方法,提出“六对”、 “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颇有影响。原 有集,已失传。作者上官仪是唐初 重臣,又是宫廷作 家。其诗作代表齐 梁余风,绮丽婉媚 ,有“上官体”之称 。唐高宗“承贞观之后 ,天下无几事,上 官仪独持国政。尝 凌晨入朝,巡洛水 堤,步月徐辔”即兴 引用了这首诗。当 时一起在皇城门外 等候入朝的群臣认 为此诗“音韵清亮, 望之犹神仙焉”。可 知此诗是上官仪任 宰相时所作,是在 他仕途最得意的时 候。全诗写他在凌晨由家入朝时沿洛水大堤这条官 道信马由缰的见闻和感受。高宗时,东都洛阳 百官上早朝还未设“待漏院”可供休息,必须在 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候。当时的东都皇城傍依 洛水而建,城门外便是天津桥。因宫禁原因天 津桥入夜落锁断绝交通,到天明早朝时才开锁 放行,所以早朝的百官都提前来到桥下的洛堤 上隔水等候开禁放行,宰相也不例外。诗的前两句写策马沿洛堤到皇城门外天津桥头等候的情景。作 者以洛水起兴,谓洛水含情脉脉地静静流淌,我每天都策马沿 着洛堤进宫早朝。首句暗化古诗迢迢牵牛星中“盈盈一水 间,脉脉不得语”之意,以男女喻君臣,表明皇帝对自己的信 任,流露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得意神气。次句一个“ 历”字,既有多次、重复之意,又表明自己习以为常、心意悠 然的风度。后二句是到了天津桥头等候入朝时的即景抒怀。这是一个秋天 的凌晨,曙光已现,红霞满天,月挂西山,鹊鸟出林,金蝉鸣 噪,加之河边野外的晨风吹拂,秋意更浓。第三句巧用了曹操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之意,取其礼贤下士,收揽人心,艳阳欲出,鹊飞报喜之情 ,足见天下太平的景象,又流露出自己执政治世的不凡气魄。 末句借用了陈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中“寒蝉噪杨柳, 朔吹犯梧桐,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之意,用以暗示 即使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也有人发出烦躁的杂音,流露出作者 对那些失意者所发的“不平之鸣”的不悦之意。总的看来,此诗确属作者在春风得意时的精心佳作,其特点是 巧于构思,善于描景,工于化典,精于修辞,把自己重权在握 的神气表现得相当突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