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行政法的理论基础阅读材料阅读材料n n一、著作类一、著作类n n1 1、罗豪才:、罗豪才: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 出版社。出版社。n n2 2、叶必丰:、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行政法的人文精神,北京大学出版,北京大学出版 社。社。n n二、论文类二、论文类n n1 1、杨解君:关于行政法理论基础若干观点的评析;、杨解君:关于行政法理论基础若干观点的评析;2 2 、王锡锌沈岿:行政法理论基础再探讨、王锡锌沈岿:行政法理论基础再探讨与杨解君同与杨解君同 志商榷;志商榷;3 3、杨解君当代中国行政法、杨解君当代中国行政法( (学学) )的两大主题的两大主题 兼答王锡锌、沈岿同志;兼答王锡锌、沈岿同志;4 4、周佑勇:行政法理、周佑勇:行政法理 论基础诸说的反思、整合与定位;论基础诸说的反思、整合与定位;5 5、叶必丰:行政、叶必丰:行政 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 6 6、沈岿:行政法理论基础回眸、沈岿:行政法理论基础回眸 。一、行政法理论基础概述一、行政法理论基础概述n n一、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涵义一、行政法理论基础的涵义n n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关于行政法行政法理论基础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关于行政法 现象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可以称之为行政法现象现象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可以称之为行政法现象 背后的价值取向背后的价值取向 。 n n二、为什么要研究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二、为什么要研究行政法的理论基础n n(一)行政法理论基础决定行政法学体系结构、(一)行政法理论基础决定行政法学体系结构、 主要观点和发展方向主要观点和发展方向n n(二)合理地解释行政法现象、科学地制定法律(二)合理地解释行政法现象、科学地制定法律 、准确地适用法律、准确地适用法律n n(三)准确说明行政法的本质特点(三)准确说明行政法的本质特点. .二、理论基础的形成:疆域开拓二、理论基础的形成:疆域开拓n n1.1.为人民服务论:开辟为人民服务论:开辟n n(1 1)提出:)提出:19831983年,最早就年,最早就“ “行政法理论基行政法理论基 础础” ”这一命题公开发表专门论述的,系应松年这一命题公开发表专门论述的,系应松年 等等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初探行政法学理论基础问题初探一文。文章一文。文章 开篇宣告:在行政法学研究中,行政法学的理开篇宣告:在行政法学研究中,行政法学的理 论基础问题是很重要的课题之一。它不仅反映论基础问题是很重要的课题之一。它不仅反映 了不同类型行政法学的阶级本质和形成过程的了不同类型行政法学的阶级本质和形成过程的 具体历史特点,而且直接影响行政法学的体系具体历史特点,而且直接影响行政法学的体系 结构、主要观点以及整个行政法学的研究和发结构、主要观点以及整个行政法学的研究和发 展方向。展方向。(2 2)为人民服务论主张及评价)为人民服务论主张及评价n n主张: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权的目的是为人民服主张: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权的目的是为人民服 务;对行政机关的多渠道监督体系不是为了控务;对行政机关的多渠道监督体系不是为了控 制权力,而是为了行政机关能更全面、彻底地制权力,而是为了行政机关能更全面、彻底地 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行政法学新体系的建立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行政法学新体系的建立 ,应当以如何保障和推进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应当以如何保障和推进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 为核心等。为核心等。n n评价:行政机关(行政权)和人民(主权者)评价:行政机关(行政权)和人民(主权者) 的关系维度上对行政法的整体观察,遮盖了具的关系维度上对行政法的整体观察,遮盖了具 体的、个别的公民角色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体的、个别的公民角色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2.2.人民政府论:跟进人民政府论:跟进n n(1 1)提出:杨海坤教授于)提出:杨海坤教授于19891989年的文章年的文章 论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论我国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中,指出中,指出 行政法是行政法是“ “规定政府可以行使的权力,确定规定政府可以行使的权力,确定 政府行使这些权力的原则,确立政府与其政府行使这些权力的原则,确立政府与其 他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他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等等” ”,所以,所以,“ “研究政府权力的制度化、法律研究政府权力的制度化、法律 化成为行政法学的基本课题。化成为行政法学的基本课题。(2 2)人民政府论的观点与评价)人民政府论的观点与评价n n主张:主张: “ “政府由人民产生,政府由人民控制政府由人民产生,政府由人民控制 ,政府为人民服务,政府对人民负责,政,政府为人民服务,政府对人民负责,政 府与公民之间关系逐步实现平等化府与公民之间关系逐步实现平等化” ”五个原五个原 理,并认为它们有机联系地构成了我国行理,并认为它们有机联系地构成了我国行 政法理论基础。政法理论基础。n n评价:其未在当时给自身命名,有人称之评价:其未在当时给自身命名,有人称之 为为“ “人民政府论人民政府论” ”。人民政府论也与为人民服。人民政府论也与为人民服 务论一样,未完全从法律阶级论中跳跃出务论一样,未完全从法律阶级论中跳跃出 来。来。3 3、早期平衡论:突破、早期平衡论:突破n n(1 1)提出:罗豪才、袁曙宏、李文栋于)提出:罗豪才、袁曙宏、李文栋于19931993 年发表的年发表的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论行政 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平衡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平衡一文,是以一文,是以 后蔚然兴起的后蔚然兴起的“ “平衡论平衡论” ”的开山之作。的开山之作。n n体现法学和行政法学独立性的话语有了自觉的体现法学和行政法学独立性的话语有了自觉的 认识和运用,明白地意识到法学乃认识和运用,明白地意识到法学乃“ “权利义务权利义务 之学之学” ”,“ “在行政法上,行政权与公民权是一对在行政法上,行政权与公民权是一对 相互关联的范畴相互关联的范畴” ”,“ “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关系是行政权与公民权的关系是 行政法的核心。行政法的核心。(2 2)早期平衡论的主张与评价)早期平衡论的主张与评价n n主张:围绕着主张:围绕着“ “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义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义 务关系务关系” ”核心概念展开,指出古代行政法强核心概念展开,指出古代行政法强 调行政机关管理、不重视相对方权利,其调行政机关管理、不重视相对方权利,其 理论基础是理论基础是“ “管理论管理论” ”。近代行政法则强调保。近代行政法则强调保 障相对方权利、尽可能限制行政机关管理障相对方权利、尽可能限制行政机关管理 ,其理论基础是,其理论基础是“ “控权论控权论” ”。而现代行政法在。而现代行政法在 本质上是追求行政机关与相对方权利义务本质上是追求行政机关与相对方权利义务 总体平衡,其理论基础应是平衡论。总体平衡,其理论基础应是平衡论。(2 2)早期平衡论的主张与评价)早期平衡论的主张与评价n n在现代行政法体系之中,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在现代行政法体系之中,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 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但是,他们的权利义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但是,他们的权利义 务关系,特定地或局部地看,总是存在着不对务关系,特定地或局部地看,总是存在着不对 等和不平衡。而这些不对等和不平衡恰恰实现等和不平衡。而这些不对等和不平衡恰恰实现 了二者总体上的平衡。了二者总体上的平衡。n n评价:平衡论是对行政法学界曾围绕行政法与评价:平衡论是对行政法学界曾围绕行政法与 行政权的关系、行政法的性质和功能、行政法行政权的关系、行政法的性质和功能、行政法 的基本原则等问题,展开一场关于行政法要的基本原则等问题,展开一场关于行政法要“ “ 控权控权” ”、“ “保权保权” ”,还是,还是“ “既要保权又要控权既要保权又要控权” ”的的 争论的整理。争论的整理。 4 4、公共权力论:争鸣、公共权力论:争鸣n n(1 1)公共权力论的主张:行政权力作为一)公共权力论的主张:行政权力作为一 种公共权力,是人民的权力,但又凌驾于种公共权力,是人民的权力,但又凌驾于 人民大众之上上。这是行政权力的根本矛人民大众之上上。这是行政权力的根本矛 盾。这种矛盾性要求行政法予以规定和调盾。这种矛盾性要求行政法予以规定和调 整,乃行政法生成的原因。其次,行政法整,乃行政法生成的原因。其次,行政法 体系的建构离不开行政权力的结构及其行体系的建构离不开行政权力的结构及其行 使过程。行政法体系也就相应地由关于行使过程。行政法体系也就相应地由关于行 政主体的、关于行政行为及其方式、程序政主体的、关于行政行为及其方式、程序 的和关于行政行为后果的法律规范组成。的和关于行政行为后果的法律规范组成。(2 2)公共权力论的评价)公共权力论的评价n n公共权力论突破了传统的观念和话语,凸公共权力论突破了传统的观念和话语,凸 显了独具行政法学特色的观念和话语,然显了独具行政法学特色的观念和话语,然 而,它似乎力求建构一种统一的、可适用而,它似乎力求建构一种统一的、可适用 于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行于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行 政法理论基础。这种努力的结果,偏离了政法理论基础。这种努力的结果,偏离了 本主题研究最早形成的类型论进路,即历本主题研究最早形成的类型论进路,即历 史性、多元性。史性、多元性。三、渐臻成熟:系统化论证三、渐臻成熟:系统化论证n n1.1.方法论的反思性建构方法论的反思性建构n n前期的平衡论侧重于规范性研究,后期则偏向前期的平衡论侧重于规范性研究,后期则偏向 于阐述平衡论的实证基础。作为规范性理论的于阐述平衡论的实证基础。作为规范性理论的 平衡论,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揭示历平衡论,主要完成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揭示历 史上曾经存在的与之对立的。两个观念或理论史上曾经存在的与之对立的。两个观念或理论 模式模式管理论和控权论;二是阐发现代行政法管理论和控权论;二是阐发现代行政法 的理论模式为什么应该是平衡论。主要运用了的理论模式为什么应该是平衡论。主要运用了 本质探索、矛盾分析、历史观察、类型建构与本质探索、矛盾分析、历史观察、类型建构与 整体认知的方法。整体认知的方法。1.1.方法论的反思性建构方法论的反思性建构n n(1 1)本质探索并不是要确立对不同类型行政)本质探索并不是要确立对不同类型行政 法本质的唯一正确、权威和排他的判断,而是法本质的唯一正确、权威和排他的判断,而是 要提供更有利于认识经验世界中不同类型行政要提供更有利于认识经验世界中不同类型行政 法的理性工具;(法的理性工具;(2 2)矛盾分析不是简单地进)矛盾分析不是简单地进 行矛盾论的演绎,而是展示不同类型行政法现行矛盾论的演绎,而是展示不同类型行政法现 象中行政机关与相对方权利义务关系在对立统象中行政机关与相对方权利义务关系在对立统 一方面的具体特性;(一方面的具体特性;(3 3)历史观察不是为了)历史观察不是为了 还原行政法在各国、各地区的全部历史,而是还原行政法在各国、各地区的全部历史,而是 按照历史学不可避免的选择史料、解释史料的按照历史学不可避免的选择史料、解释史料的 方法,构历史上行政法的类型并探究其意义;方法,构历史上行政法的类型并探究其意义;1.1.方法论的反思性建构方法论的反思性建构n n(4 4)类型建构不是纯粹进行主观想象,虚构一种)类型建构不是纯粹进行主观想象,虚构一种 经验世界中并不存在的现象,而是运用理想类型经验世界中并不存在的现象,而是运用理想类型 的方法,在的方法,在“ “弥漫的、无联系的,或多或少存在、弥漫的、无联系的,或多或少存在、 偶尔又不存在的具体的个别的现象偶尔又不存在的具体的个别的现象” ”基础上,进行基础上,进行 高度抽象综合后形成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概念高度抽象综合后形成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概念 模型;(模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