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纵横对比 设问导读-2013人教二上部分教材导读永嘉教师进修学校 南欲晓新教材系统 新旧教材差异 问题思考纵横对比 设问导读目标标的整体把握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材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 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 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目标标的整体把握目标标的整体把握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 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 角。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 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 和钝角。一般特殊共性目标标的整体把握手段目标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知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会画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钝角; 知道用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 初步认识123宏观指导思 想是正确的 中观教学目 标是知道的 用宏观理念 用中观目标 内化后指导 微观教学操 作是困难的 教学一线中,您是否越来越觉得 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共性 :生活原型图图-数学模型图图从生活原型中抽象出数学中的角角的类别类别 :锐锐角、钝钝角、直角“认识认识 角”目标标理解1:变化 :边边的长长短 开口的方向静态态与动态动态重视视三角尺在认识认识 角的价值值从生活到数学的走向三种类别类别脱离角的非本质质因素,更深刻认识认识 角的特征: 一个顶顶点,两条边边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1、对话的变化,能否读出编者的意图?“认识认识 角”目标标理解2-通过过初步感知角大小的含 义义认识认识 角。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2、活动角中为什么要有虚线的痕迹?动态动态 、连续连续 的过过程呈现现一边变边变 化为为后续续大小比较较做准 备备 3、活动角中虚线的痕迹是看作变大? 还是角变小的过程?更清楚看出变变化后和原来角的大小关 系。 建议:什么没有变?顶点?边呢?什么变了?怎样让角变大呢?4、做活动角,你希望给学生提供两根 一样长的小棒?还是一长一短?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两种颜色?角的大小都不相同叠放在一起?渗透角大小比较 的方法(叠合法 )体会角的大小与 什么有关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1、为什么“做活动角”与“折圆做角”两种途径介入?共性 :不同 :多角度(边边与面的感官)操作实际实际 上对对“角”概念这这 个数学模型的解释释与应应用。活动动角侧侧重角的大小感知,后者更侧侧重运用建议:折的角顶点,边在哪里?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生活原型抽象直角操作活动步骤画角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1、为什么三幅图只抽象出的一个直角?直角的大小的是一定的,所有都和三角尺上的直角大小相 同。直角在生活中无处处不 在。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借助三角尺,说明判断一个角是否 是直角的方法。教师应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具体 的指导和说明:先将三角尺上直角的 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其,再将 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的一条边和角的 一条边重合,看看三角尺上直角的另 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重合- -如何另一条边也重合,这个角就是 直角,如果没有重合,这个角就不是 直角。为画直角、学习锐角和钝角做好铺 垫。借教材通过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 角比实物上的角的活动,抽象出锐 角、钝角的图形。用三角尺比角的方法方法的形成方法的运用无方法图图方法图图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1、 如何理解教材中的三次“比角”?共性 :不同 :为为建构概念服务务理解角大小的含义义直角概念锐锐角钝钝角的概念只看重合与否?需要观观察另一边边边边 在外或在里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需要操作、或者三角尺做直观观工具无操作,无直观观三角尺工具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手中无剑构建直角表象的重要性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1、巩固对对直角、锐锐角和钝钝角的认认 识识。2、对对直角、锐锐角和钝钝角之间间的关系的理 解。策略:1、通过过直接拼的方式去尝试尝试 。2、根据对对角与直角的关系,以直角 为为基础础和锐锐角拼。建议议:操作随后让让想象先行反思跟进进目标标的整体把握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乘法算式各部 分的名称。2、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么得 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 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简洁性;感受我国语言文 字(体现在乘法口诀中)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变化 :操作观观察让让学生在 拼摆摆 图图形 时时,学生并不知道其目的,为摆为摆 而摆摆。摆摆的过过程中,学生关注图图形多些?还还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多 些?从摆摆的图图到乘法算式,似乎淡化了从加到乘的过过程。意图 ?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cvcvcv单一情景图编排结构有什么相同 ?图形表征含义表述同数连加算式表征cvcvcvcvcvcvcvcvcv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乘法含义的理解乘法的本质:特殊加法(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连加:学生接触的大部分都是3个数的连加连加其实就是按群数数。2、4、6、8-就是1个2、 2个2相加、3个2相加、4个2相加-同数连加学生的经验在哪里?举个例子。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图形表征含义表述同数连加算式乘法含义的理解按群数出“几个几”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含义义表述” 中你读读懂什 么?引导按群数数 获得“几个几?共性 :从小精灵告诉“5个3”到 “()个6”,再到“()个 ()”的变化中,暗示我 们如何把握教学策略?变化 :思考自主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三幅图图的教学该该 如何分配策略和时时 间间?一图为图为 核心例题题, 动态动态 化处处理。三图图一起处处理,归归 纳纳共性,提炼炼本 质质。c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教材呈现现“()个6”,为为什么不呈现现“4个()”的 形式?学生的难难点:对对相同加数个数的获获取和理 解。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1、用乘法算式“真简简便”,你觉觉得简简便在哪里?仅仅仅仅 是写起来的加数太多?清楚看出了相同加数的个 数。加数太多,写起来不方 便。目标标的整体把握苏教版、 北师大版、国标教材一直给3 与5 都叫做乘 数。 加法算式:6+6+6=183个6 乘法算式: 36=18 63=18这样的练习还缺什么吗 ?有(3)串香蕉,每串有(6)根香蕉,一共有(18) 根。基本结构按群数数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含义解读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重视视乘法模型的建立, 也补补充了乘法模型的解释释和应应 用。等量组组的聚的模型矩形模型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点子图图口诀诀实实物图图箭头连头连 加乘法算式共性 :为为什么要在口诀诀的编编制过过程中,增加点子图图?点子图图有哪些 作用?结结果的获获得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直观观的实实物模型半抽象的点子模型抽象的口诀诀1、乘法的意义义可视视化,加强对对口诀诀含义义的理解。 2、架起从直观图观图 到口诀诀的桥桥梁,帮助学生经历经历 一个半抽象的 过过程。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让学生感觉到可以从已有口诀( 13=3,23=6 )的基础上, 利用多种方法获得3的其他乘法口诀。 比如:根据“3的口诀积差3的规律”点子图图作用3:更加直观观看出口诀诀中积积的差,规规律可视视化。重点是每一句乘法口诀的一样,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长程两段” 的教学策 略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结结构相同,教材策略是否一样样?(1)教学结构(2)运用结构指导学生掌握表内乘法学习的方法结 构。第一步是找一找、 编一编; 第二步是灵活拆 、 有序拆 ; 第三步是比一比、找关系。对对比设问读设问读 教 材整理与复习:重视口诀的复习的同时,关注乘法算式的复习。4 x 4 = 4 x l + 4 x 3 , 4 x 4 = 4 x 2 + 4 x 2 4 x 5 = 4 x l + 4 x 4 4 x 5 = 4 x 2 + 4 x 3 , 2 的乘法与4 的乘法 之间是加倍关系。2 的乘法算式结果与4 的乘法算式结果之和 是6 的乘法算式的结 果 ;乘加、乘减式题题共性 :不同 :都有乘加、乘减的解决过程乘减相对的比较困难,新旧教材都有突破这个难点 的过程。乘加、乘减从思维层次上,孩子的理解难易层次是 否相同?乘加、乘减式题题不同 : 等于是借助情景的还原,帮孩子理解乘减的算式。旧的教材:通过情境问题“还剩多少”基于原来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需要寻找两个信息 ”原来有多个?搬了几个?”乘加、乘减式题题不同 :新教材:问题为“一共有多少人”没有呈现情境的事理 (没有呈现缺的那个人是走了,还是本来就没有的 ) 孩子需要借助数学分析,运用假设法来理解乘减。乘加、乘减式题题建议 :用摆学具或画点子图等方式标识对情境的理解。乘加、乘减、连加算式之间需要适当沟通。结合图意说算式的意义,先算哪部分,再算哪部 分。加、乘应应用题题1、为什么说他更像”应用题” ?侧重分析数量关系两个情境相似 数据相同 问题相同 数量关系不同侧重表征自己对运算意义的理 解。从图形的表征和语言表征两 个方面,将具体问题和运算 的意义联系,学生有理有据 的选择算法。乘法解决问题问题有多余条件、稍复杂的用乘法 的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建议 :突出以画图策略分析数量关 系。 用“几个几”的形式表征,强调 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乘法解决问题问题数量关系:单单价数量=总总价小精灵的话: 它会不会是一个方向? 还是一个要完成的目标?这句话是一个算式的逐步 抽象,也就是算式与数量 关系之间的半抽象 桥。桥梁乘法解决问题问题数量关系:单单价数量=总总价桥梁注意:不要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只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多次体验、感悟、积累“数学模型” 的典型实例,再作一定的提升即可。借助情景、算式、 语言三个维度。还有不断量数的积累 , 才能真正抽象到数量关 系。 数量关系的教学: 承载着学生的认知由表及里 , 由浅入深的质的飞跃。乘加法解决问问 题题阅读理解,分析解决是关 键。你能“坐的下吗”如何转化数 学语言的表达帮助解决问题?“2个教师和30个学生一共32人” ,转换为“一共需要32个座位” ,这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铺 垫。课前,你能预测学生可能有 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吗?谢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